梅 娟
(重慶市墊江縣第一職業中學校)
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職業教育戰略定位的基礎上提出:要高度的重視,能夠加快發展,這就是對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全新要求。在這一背景下,雖然,職業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快速的發展卻讓部分職業院校盲目的開設新專業,導致專業區域“同質化”。因此,中職學校應該利用品牌文化建設,滿足中職學校的發展需要。
《關于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校園文化品牌建設作為中職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活動、精神、秩序以及環境的集中體現,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強調中職學校的文化品牌建設,對于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實現育人環境的優化,推動中職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中職學校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招生難,而這一問題與學校文化品牌建設度不足有著直接的聯系,專業技能的打造缺少核心競爭力,師生團隊的合作理念還無法與當前的就業環境相互結合,自身的吸引力不足等都有很大的關系。這是中職學校文化品牌建設的主要內容。文化對人產生的影響來源于特定的文化環境,以及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具有深遠持久、潛移默化的特點。優秀的文化傳統還需要教育的實施,其教育具有文明傳承、文化傳遞的功能,而學校教育占據文化傳播的主要陣地,學校的文化對于一個人,甚至國民文化素養都會產生直接的作用。學校文化是長時間教育實踐中不斷的創造與積淀出來的,并且也為師生認識與遵循價值觀念體系、行為規范準則等形成了物質與精神的共同體。文化品牌的建設是學校文化的具體化,也是學校文化的特色化,其作為影響學校教育發展的關鍵,同樣也是對學校實際發展度和現代化水平衡量的重要尺度[1]。
基于中職學校文化品牌建設,致力于實際情況,本文就是師本文化、生本文化以及實訓文化的品牌建設進行主要的闡述。
好的學校,不在于擁有多么漂亮的建筑,而在于名師的多少。正所謂名師出高徒,這就代表學校離不開獨領風騷的名師支撐,而名師的成長又需要學校“以師為本”這一片“土壤”的支持。對于教師精心的培養,學校需要努力搭建各種平臺,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其中。學校的管理民主化是讓全體教工能夠真正當家作主,以此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從而激發主人公意識,這才是辦好學校的關鍵。學校應給予教師充足的機會來滿足其專業化的發展需求。目前,對于少了“升學壓力”以及“應試教育”的中職學校,需要將教師的職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提上去。因此,中職學校在師本文化品牌建設中,需要基于人本主義理論,能夠尊重教師本身的價值,關注其發展潛能,提供一個學習交流和展示的平臺,基于公平公正獎勵激勵機制的實施,讓教師的成就感得以調動,最終營造符合教師成長與專業發展的良好氛圍。這樣,就可以推動教師的個性化、自主化以及專業化成長。學校在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同時,還要讓教師真正感受到學校就是生命價值得以實現的搖籃[2]。
基于師本文化品牌建設,墊江一職中開展基于任務驅動的中職教師專業化成長路徑實踐探索,建立起教師專業成長分級分類培養機制。實施任務驅動,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實效化;注重自主研修,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內生化;開展團隊合作,實現教師專業發展持續化;開展校企共培,實現教師專業發展開放化;加強目標考核,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優質化。通過系統的培養培訓,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和教學質量,培養了一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
學校堅持以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校園文化為引領,制定了《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雙師型”教師遴選及管理辦法》等師資隊伍建設專項制度。學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2018年度繼續教育簽證率100%,合格率100%。教師配備精良,結構合理。學校教師積極參加課題研究,科研成果顯著,并被鄰近學校廣泛應用。教師教學技能比賽獲獎次數達34人次。發表論文達145篇,公開出版教材及各類教輔資料50冊,獲得各級各類表彰和獎勵226人次。具體見圖1所示。

圖1 教師培養情況
《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僅需要高級科技專家的支持,也需要中、初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術工人等支持,擁有這一支勞動大軍,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就能成為現實的生產能力。中職學校教育主要是培養中、初級人才。以生為本作為當前學生發展的根本,中職學校在文化品牌建設中,需要注重生本文化的建設,采取有效的管理,培養出具有專業特長,同時又具有個性能力的人才[3]。
墊江一職中始終將立德樹人擺在首位,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創新以“感恩教育、法制教育、職業道德教育”三項教育為載體,以德育教育與時代精神、學生自主發展相結合的兩個結合為抓手,以校園環境、師資隊伍和德育制度建設三大工程為保障的“三二三”德育模式,開展安全習慣、文明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創新習慣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實施學生綜合素質“多元立體”評價改革,學生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學生參加區級以上文化課抽查測試,合格率100%,專業技能合格率98.64%,體質測評合格率98.81%,學生職業技能鑒定通過率98.33%。高2015級學生畢業率96.57%。
品牌專業建設主要是針對實訓實作教學條件而提出,其設備技術水平和企業的實際生產水平相互匹配。中職學校的實訓場地是營造一個具有仿真性和真實性的場所,實現教研、實訓實作以及展示等多項功能于一體。校內的實訓實作主要是針對崗位技能和綜合技能,而校外的實訓則是為了滿足專業教學的實際要求。因此,在與行業保持接軌的時候,推動文化品牌的建設,就需要注重產教融合,形成校企合作,利用校企命運共同體來打造文化品牌。
墊江一職中建立并實施“1+X”證書制度,瞄準人才緊缺領域,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完善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的體制機制,建設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推動企業深度參與我校職業教育,形成多元化辦學格局。學校聚焦內涵建設和質量提升,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的高水平骨干專業。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時期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難點和重點,也是進一步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的著力點和關鍵點。我校加入市職教學會產教融合聯盟,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北京吉利學院合作,以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以學生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提升為目的,共同打造人才定向培養計劃。其亮點在于: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北京吉利學院為品質為支撐;加強中職階段及大學階段的針對性的、實操性的技術、技能培養;解決了中職學生及家長重點關注的升學、就業兩大難題;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講的“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學評價指揮棒問題”相契合。
總之,當前的經濟競爭是人才競爭,人才競爭又會回饋到教育競爭。作為教育的主陣地,學校的競爭核心在于文化品牌建設,只有優秀的文化品牌建設,才能孕育出特色學校。因此,本文希望通過對中職學校文化品牌建設的探討,能夠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技術人才,從而滿足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