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全域旅游概念以及理念具備突出的創新性,使得旅游全行業以及社會的相關方面對中國旅游有新的認識,也推動我國旅游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同時能夠看出,此理念的推出具有時代意義。但是不能忽視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的促進作用,其是站在旅游產業宏觀發展的角度上進行的產業發展規劃,而全域旅游規劃則是為提高區域旅游資源效率而制定的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二者最終的目的都是促進我國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全域旅游規劃;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異同點
最近幾年,我國整體經濟水平不斷上升,旅游業呈現繁榮的發展態勢。為促進我國旅游業更好的發展,全國旅游規劃工作中提出,通過全域旅游思維推動我國新時期旅游發展工作,充分發揮出全域旅游規劃在旅游發展中戰略性和基礎性的作用。為了更好地進行全域旅游規劃,必須清楚知道其與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才能有目的、有方向地開展全域旅游規劃,積極推動我國旅游產業的良好發展。
1" 全域旅游發展模式
在新時代的旅游發展中,全域旅游堅持著四全的發展模式,那就是“全景、全業、全時、全民”。其中,“全景”說的就是要在總體上提升地區全域景觀,達到旅游資源全面覆蓋。“全業”說的就是必須推進旅游產業同其他產業之間的結合,拓展產業鏈,達到“旅游+”的目標。“全時”就是要構建出全年和全天候提供旅游服務的模式,一定要將旺季做足,將淡季做旺。“全民”說的就是要積極地調動政府、個體、企業,各個行業、全社會參加旅游業的發展,并且要共享旅游業的發展成果。
2" 全域旅游規劃和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之間的相同點
2.1" 規劃核心定義相同
以上兩種規劃均是旅游規劃,因此可以推斷出,二者核心定義是相同的。第一點,均將旅游地和地域旅游資源的調查評價為基礎,從旅游地和旅游資源特色、屬性和旅游供需市場發展規律出發,為更好地滿足旅游市場需求,就旅游資源做合理地開發和保護[1]。第二點,兩種規劃都是順應了旅游發展未來規劃,并且滿足旅游指導綱要中的要求,符合設計藍圖的標準,二者都是國家或者地區的國民經濟以及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規劃的過程中,確定出國家、某地域或者景點,在旅游開發中朝著哪個方向前行,確定合適的規模,確定發展目標,找到適合自己的速度以及類型。
2.2" 規劃前提相同
在未來旅游業的發展中,為讓其健康發展,必須同時做好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全域旅游規劃兩項工作,讓兩個規劃的效能全部發揮出來,為旅游業發展構建出良好的社會經濟支持環境,并不斷地對規劃體制進行完善。基本前提就是國民經濟以及社會發展規劃體系,搞清楚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全域旅游規劃同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其他部門規劃間,應當保持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從社會層面上審視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全域旅游規劃,為當地旅游發展規劃找出具體的社會地位。接著,合理運用市場運行機制,規劃編制以及修編制度,依照旅游規劃良性編制流程進行,具體包含這些內容,應用多種規劃編制的委托方式,形成高效規劃的專家遴選機制,形成公眾參與機制、規劃大綱評審機制,并對規劃的評審制度進行完善。
2.3" 規劃剛性和彈性相同
旅游規劃剛性所說的是,一定社會經濟背景下,旅游總體規劃的規劃程序、主要任務、戰略指導思想、核心內容、規劃管理、戰略目標等等,均有著一定嚴肅性、權威性、法定性、固定性[2]。旅游規劃彈性說的就是,保證旅游總體規劃具備的功能實現的前提下,相應的項目設置、規劃編制、服務能力、產品組合、具體管理,都應當具備一定的靈活性和可調整性,具有一定應變能力。不管是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還是全域旅游規劃,規劃具體過程都應當具備一定剛性和彈性,并且剛性處于絕對的位置,才能顯示出規劃權威性。可是剛性不能過強,如果太強,則會讓規劃顯得有一些呆板,同時會使得規劃執行起來比較困難。規劃彈性所發揮的作用就是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對規劃剛性存在的缺陷進行彌補,使得具備剛性的旅游發展規劃在編制以及實施的時候可以更加靈活,也能將規劃科學與規劃藝術統一到一起,讓規劃編制實現,并在規劃實踐過程中更順利。
2.4" 規劃運作方式相同
兩種規劃的運作方式相差不是很大,均需要通過政府部門對項目規劃進行組織,公開招標規劃項目的執行者。并且,規劃編制的工作具體由專家組進行負責,不會受到其他機構或者單位的控制或者干擾。專家組成構成有著嚴格的流程,以招標方式以及知名專家互聘的形式為主,這樣就能保證參與專家的學術信譽和資質。專業規劃咨詢企業參與,更好地確保了規劃人員的時間安排是穩定的,也有一定參與期限[3]。
3" 全域旅游規劃和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之間的不同點
3.1" 規劃內容上的不同
全域旅游規劃的具體內容:指定一個特定區域,將其作為一個完整的旅游目的地,然后針對其進行旅游整體規劃、一體化營銷推廣、綜合統籌管理,從而達到旅游業的全要素、全區域、全產業鏈的發展水平,使得旅游業能夠全域共建、全域共享、全域共融合。最為根本的一點就是,必須將整個區域內各個旅游景點間的限制打破,構建出一個具有整體性的旅游目的地[4]。
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的具體內容:站在本地旅游資源以及旅游市場特色的角度,綜合考量本地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給出準確的本地區旅游規劃所用的指導思想、旅游定位、戰略目標、形象策劃、旅游空間布局、項目設置、旅游產品設計等等。同時,旅游發展的總體規劃已然成為政府對于宏觀調控、公共服務職責履行、社會管理執行的重要依據。
3.2" 規劃基本理念的不同
全域旅游規劃的理念:基本理念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生態理念、人本主義理念。隨著時代的進步,最近幾年又融合了新的理念,具體包括開放發展理念、綠色發展理念、共享理念等,這樣就會將原有旅游中景點旅游規劃固有思想進行打破,更加重視全域旅游的開發,更加重視生態環境效益以及社會經濟效益。
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的理念:對于人本主義理念、持續發展理念、生態理念著重強調,倡導可持續旅游,特別是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對于各個地區現有的大型項目開發規劃保持著低調和理性的發展態度。總體規劃更加重視將現有項目做深度利用和整合,更加重視對現有項目進行科學管理[5]。
3.3" 規劃焦點的不同
當前,全國經濟進入發展新常態,對于經濟的發展更加重視供給側改革,基于此,全域旅游規劃更加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更加重視全域理念的引導,對于旅游產業生態圈的規劃和布局更加重視。第二,更加關注全域存量的優勢,對旅游的要素資金進行綜合性的盤活。第三,更加關注全域業態的融合,將旅游發展目標確定為“旅游+”的新業態。第四,更加重視全域政策的驅動,對全域旅游的管理體制進行改革。第五,更加重視全域標準的建設,構建全域旅游的示范區。
但是,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更加重視旅游業處于國民經濟以及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何種地位,以及怎樣發揮作用,給出旅游業的發展目標,對旅游業發展要素結構和空間布局進行不斷地優化,針對良好旅游項目進行優先發展,才能推動旅游業更加健康地發展。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核心目標的體現在于旅游效率增量,具體表現為,規劃的期間內,旅游收入、旅游人數、旅游就業人數等旅游產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的指標變化。全域旅游規劃核心則是對于本區域內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推動,具體表現為,對于本區域內社會經濟活動有著怎樣的帶動作用。
3.4" 規劃創新性的不同
旅游發展的總體規劃是一種傳統形式的旅游發展規劃,針對某個行政區域內旅游給出總體布局以及重點旅游項目進行安排。但是全域旅游規劃則借助著傳統規劃框架,進行不斷地優化和創新。利用全域旅游理念,針對初步規劃進行全新規劃,具體創新的地方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就是體制機制創新,全域旅游規劃可以統籌旅游部門以及其他部門,還要讓整個行業高度地結合在一起。第二,對旅游業態以旅游產品進行創新,創新性認識傳統的“非旅游資源”,對旅游業態相應的產品進行重新規劃。第三,促進旅游產業的融合,打破旅游產業和產品的限制,打造全域級別的“超級體驗店”。第四,旅游服務的創新,旅游部門重視“旅游+”模式的發展,實現部門和企業的結合,實現全社會旅游融合。第五,旅游營銷模式的創新,積極運用政府、居民、游客和企業的“四位一體”的全民營銷方式。
3.5" 規劃適配區域的不同
針對規劃范圍內全部旅游資源進行分析,考量旅游需求行為的特征,確定出旅游發展目標和空間布局,并將旅游產品體系和服務體系構建出來,這是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但是,全域旅游規劃則給出四個大方面的適配區域,其一,就是經濟綜合實力強的市縣,具備這樣的特點,資源類型豐富、產業基礎好、重點資源突出、有著清晰的旅游產業主要產品、具備品牌基礎。其二,就是在市輻射圈之內,并且傳統類型旅游資源并不突出的縣,這種縣地區的城市基礎設施比較好,交通也比較便利。其三,就是行政區域比較小的地區和縣,它們的資源比較集中,在空間上比較立體,利用潛能大。其四,就是旅游資源全域均勻地分布,有著非常豐富的資源,并且分布也相對均勻。
4" " 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旅游產業今后的發展中,必須同時重視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全域旅游規劃,確定宏觀的旅游發展目標和管理規劃方式,并且提高旅游資源的利用率,從而打造更全面、更具吸引性的旅游項目,進而促進我國旅游產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鳳凰網黑龍江綜合[1]. 做好全域旅游大文章 ——黑龍江全域旅游規劃和冰雪旅游規劃兩大項目啟動[J]. 當代旅游, 2018, 000(010):1-2.
[2]張迪. 國際背景下的全域旅游規劃發展模式探討[J]. 低碳世界, 2017, 000(016):188-189.
[3]鄭芳, 侯迎, 程仕瀚. 基于全域旅游視角的旅游發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評價方法選擇[J]. 可持續發展, 2018, 008(004):P.304-311.
[4]羅茜, 黃建云. 從旅游規劃到全域旅游規劃的發展研究[J]. 建筑與環境, 2017(11):11-15.
[5]黃雄. 以全域旅游為導向的海島類全域總體規劃研究——以廣東海陵島全域總體規劃為例[J]. 城市住宅, 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