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在現代化社會進程中,“知識女性”的存在屬于一種必然的產物,在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地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區位因素和歷史原因使這里的“知識女性”蒙上了一層特殊的色彩,知識女性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要想發揮當地知識女性的重要作用,并有效地推動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區域的各方面發展,必須更多的關注和幫助當地知識女性走出心理困惑。本文主要集中研究在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區域知識女性的心理狀況和找出其困惑所在,并提出相關措施,以期實現當地知識女性身心的健康發展,從而更好的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保障社會穩定。
【關鍵詞】 中越邊境;知識女性;心理困惑
1" "知識女性的界定
“知識女性”泛指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和科學知識的女性群體。本文對“知識女性”的界定基于社會性別的視角,從文化、所處的階層、生活方式的各個方面來界定。因為男女兩性間的生理差異不能直接導致社會地位的高低和不平等,而是通過普遍存在的社會秩序來對兩性群體進行社會定位,包括政治、文化、物質、階層等等。本文所界定的“知識女性”主要是指在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區域內擁有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具有穩定職業的女性 , 包括女教師、女公務人員、女事業單位人員、女國有企業人員或其他行業的腦力勞動者。這些女性對自我狀態認識比較清晰,并且在社會生活中職業層次較高。
2" "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區域的知識女性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廣西中越邊境民族地區與外界的聯系日益增多,使得當地人民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日益加深,傳統的社交文化也隨之發生變化,而處在這種文化背景下的知識女性的形成并不是一個天然的過程中,是受到諸多社會力量形塑的。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區域的知識女性作為當地發展的主力軍之一,她們的生存狀況和生活水平影響著中越邊境地區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也在我國對外交流過程中代表著國家形象。本課題所研究的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區域,主要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越南接壤段,廣西段中國與越南有 1020公里的漫長的陸地邊界線,在相交界處,中國廣西一側的有防城港、寧明、憑祥、龍州、大新、靖西、那坡等8個邊境縣市與越南的廣寧、諒山、高平3個邊境省接壤,交界處有較為著名的旅游景點,常常吸引著諸多外來游客。例如,德天瀑布所在的城市-崇左市、友誼關所在的城市-憑祥市、通靈大峽谷所在的城市-百色市、金灘景區和京族文化聚集地-東興市等等。廣西中越邊境地區從地理位置上和社會形態上其自身具有特殊性,在研究當地歷史文化發展、地域特征、社會經濟狀況的過程中,考查當地知識女性的真實生活與工作狀況及心理狀況,了解其心理困惑所在,并為當地知識女性的心理發展提供相應的調適方法。
2.1" 知識女性占當地女性數量比例較低
隨著中越兩國交流不斷深入和交流,兩國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在經濟、政治、商務、旅游等方面交流往來不斷增多,由于歷史原因,當地社會經濟并不發達,教育制度也相對落后,導致當地人口素質普遍不高,尤其是女性更是如此,加上中越兩國通婚的現象較多,越南籍女子嫁入中國的人數日益增多,他們在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也與中國當地的習俗融為一體,加上這部分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有限,從而導致整個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區域的知識女性占當地知識女性的比例較小。
2.2" 知識女性的工作壓力不斷增大
地處廣西邊境地區,由于長期受越南文化的影響,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思想逐漸被改變,當地的知識女性除了需要照顧家庭外,大部分的精力需要投入到社會工作中,因此,在實質上男女并沒有獲得平等的社會地位。當地女性仍然需要將工作和家庭責任放在同等位子,隨著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的建設,知識女性的事業被極大地拓展了,當地知識女性逐漸成為了邊境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在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她們正逐漸成為中越邊境地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創造者和實踐者,但隨之而來的是壓力的不斷增大。
2.3" 知識女性的家庭地位普遍較低
處于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區域的當地家庭中大多是男尊女卑,大事由男性負責,女性很少在大事面前有決定權。知識女性不僅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照料家庭,還需要將生產勞動等各種重擔承擔起來。不管是為家庭還是為社會,這些知識女性都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因此,在一些具有較多勞動力輸出的中越邊境地區,存在著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在從事社會生產勞動中女性化的傾向非常明顯;二是照料老人和子女以及家庭其他生活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單親家庭化傾向;三是男性大多處于主導地位,女性在家庭生活中處于順從的境地。
2.4" 知識女性受教育程度不高
由于廣西中越邊境處于社會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教育資源和教育質量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發展水平總體滯后。而特殊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基礎薄弱、貧困面大、跨境性、傳統文化的多樣性,以及民族教育發展不平衡與教育體系的不完善,加上廣西中越邊境地區很多家庭在生活困難條件下,很多家長在力所能及情況下,送男孩上學而不送女孩上學,女性受教育機會比男性少,導致了當地女性受教育程度較低。
2.5" 知識女性的心理壓力較大
筆者通過三次深入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區域開展實地調查,通過訪談深入了解當地知識女性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狀態,可以總結出當地知識女性的心理壓力源主要包括女性心理的內隱觀、文化適應、日常生活、工作就業、家庭婚戀問題等方面。
2.6" 知識女性的職業生涯發展困境較大
以男性作為參照維度來審視當地知識女性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參與程度,從而可以看出她們在社會環境和工作環境中的生存壓力;例如,工作晉升渠道的有限性、投入家庭的精力透支從而影響到日常工作開展。
3" "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區域的知識女性心理困惑形成的原因
3.1" 社會因素
在中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與越南邊境地區,根據中國相關標準所認定的民族包括壯族、苗族、漢族、哈尼族、彝族等民族,這些民族歷經千年的發展變遷并最終定居在中越邊境,在長期的共同生活與不斷融合下,中越邊境的各個民族產生了相近的生活習慣與生活方式。由于歷史原因,使得處于當代社會轉型時期中越邊境人民的生活方式、社會關系網絡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加上當地屬于較為著名的旅游勝地,吸引著全國各地游客,外來人員所帶來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給當地知識女性心理上帶來的較大心理沖擊,致使當地知識女性的心理困惑越來越大。除此之外,隨著廣西中越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知識女性實際上已經承擔起了建設邊境地區的重要任務,這也給予了知識女性更多地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當地知識女性的作用也逐漸被社會所公認,知識女性的角色從不自覺地承擔建設社會的任務,向逐漸自覺地開展經濟社會的建設轉變。隨之而來的就是在知識女性身上的角色出現多樣化角色,難免會使得她們在應對這多重角色時產生心理壓力。
3.2" 歷史文化因素
地處中越邊境的各地區,都有自己悠久的文明發展史以及在歷史進程中逐漸形成的傳統文化。給當地的人民造成壓力的“文化差異”主要體現在語言、習俗、價值觀念等方面。在社會急劇轉型的今天,廣西中越邊境地區也正在從一元走向多元、從封閉走向開放、各民族之間的接觸日益頻繁,因傳統習俗、國籍身份、文化差異而導致的文化適應壓力的情況也增多。文化的歷史積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心理產生、發展的源泉。同樣的地處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區域內的諸多知識女性的心理壓力的形成也未能擺脫歷史因素留下的痕跡。
此外,落后的意識觀念與當地較為落后的經濟發展相輔相成,也是影響人們的思想和導致當地群眾心理壓力產生的重要原因。
3.3" 個人因素
處于現代社會轉型時期的廣西中越邊境知識女性要承擔家庭與社會工作的雙重任務,在家庭里,她們要照顧和教育子女、負責丈夫的衣食住行以及對老人的孝道;如果只顧事業,忽略了對家庭的照顧,可能引起家人的不滿,出現家庭危機。若因家庭而影響了工作,又怕在上級和同事面前失去應有的信任和尊重,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傷害。在家庭與事業的雙重壓力下,許多知識女性出現心理疲勞癥狀,表現為易勞累、心情欠佳、頭昏失眠、人際關系緊張等。如何處理好家庭與事業之間的矛盾,并非易事,常常會出現有顧此失彼現象,從而造成極大的心理困擾。再者,個人的人格特點的差異性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會導致當地知識女性不同層面的心理壓力。人的四種人格類型包括: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例如,屬于膽汁質的個人特點,通常具有干練、做事風風火火的勁頭,但是容易沖動、做事淺嘗輒止,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容易碰壁;屬于抑郁質的人格特點的人,情緒體驗深刻,多愁善感,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遇事容易想法偏激,具有較大的隱忍性,不善于疏導自己的情緒而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社會和歷史文化因素對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區域的知識女性的心理壓力形成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傳統習俗、個人意識觀念是影響當地知識女性心理壓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4" 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區域的知識女性走出心理困境的策略
健全的心理結構主要包括認知、情感和意志這三種,這也是心理結構的三個方面。認知因素也稱為智力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也稱非智力因素。情商體現個人的情緒情感的發展水平,包括情緒的穩定性、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及移情能力等。德商,就是符合人類整體利益的道德商數,是指一個人的德性水平或道德人格品質。具體是指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言行舉止是否符合當時社會所公認的道德操守、行為規范,它包含對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深刻理解和以此為指導而在個人心中形成的道德品質觀念。只有使智商、情商、德商協調發展,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心理健康。面對社會、家庭、工作所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和外來理念的沖擊,要使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區域的知識女性能盡快走出心理困惑,需要加大社會力量的支持和從知識女性自身的努力和調節。
4.1" 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注
從實質上真正做到關注和重視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區域知識女性的心理健康發展,政府相關部門應制訂出更多、更完善和更全面的政策來幫助、支持和保障她們的利益,在個人創業上,在資金方面給予更多更優惠和寬松的政策支持。為了減輕知識女性在家庭的負擔,當地政府還應積極鼓勵邊境地區知識女性,尤其是男性積極創業,如開發特色旅游業、積極參與跨境旅游業、邊民互市貿易等活動,政府及金融部門還應為他們創業提供更多的貸款支持,這樣不但可以提高中越邊境地區知識女性的經濟地位,還能夠使這些知識女性以更加自尊自信的精神面貌投入到邊境地區社會經濟建設工作的第一線中。
針對當地知識女性開展積極的教育培訓,使其綜合素質得以提升。要想有效地解決當地知識女性的各種問題,就必須致力于其自身素質的不斷提升。因此,各級各部門應積極開展針對女性的各種教育培訓活動,使其文化水平不斷提升,只有其自身素質提高了,才能夠使她們得到更多的尊重,從而最大限度的減少心理困惑。
4.2" 政府應加強當地文化建設
加大對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區域知識女性的健康教育的投入,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將健康教育的投入納入當地社會發展規劃和科普工作計劃,在地方財政和科普經費中設立專項經費,專門支持當地知識女性的健康教育工作。 此外,加大力度開展當地關于女性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提高女性的社會價值和存在感。
4.3" 加大人文關懷
婦女協會、社會組織開通相關工作室,例如心理工作坊,開辟多條心理咨詢渠道。定時邀請女性心理專家為當地知識女性做專業化講座,提供實質性的心理調節方式方法。
4.4" 解除困擾,扮演好雙重角色
當地知識女性要想把握自己的獨立人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做一 個“自尊、自重、自立、自強”的新時代女性,就必須要克服“男主女從”傳統的思想意識和“男強女弱”的自卑心理,既要承擔家務勞動、教育孩子,又要承擔起職場的工作任務,而且還要注重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廣西中越邊境地區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進入當地,對當地知識女性的心理帶來沖擊。因而,作為當地的知識女性要利用這一契機很好的開創自己的事業,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排除家庭與工作的雙重困擾,扮演好雙重角色,以便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從事的事業中,達到心理的平衡,從而減少心理壓力。
4.5" 自身具備競爭意識,不斷完善自我
面對社會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各種競爭,中越邊境旅游區域的知識女性要想適應工作環境,首先要加強自己的競爭意識,要有那種“能者上、庸者下”的危機感,在網絡技術、專業技能、業務能力等方面,注重持之以恒的學習,加強自我修養,更新專業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與提高自己,使自己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是必然的,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正確地認識自我、戰勝自我,調整好心態,以客觀的心態接受現實,以頑強的毅力適應現實,以積極的態度改善現實,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困難,都能夠順應時代要求,充分體現自我價值。
4.6" 提高自身的跨文化能力
生活在中越兩國邊境的人們,尤其是當地的知識女性,作為建設邊境的重要力量,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交往和交流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涉及兩國文化和習俗的地方,需要具備中越兩國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才能更大限度的減少人際交往障礙而減少心理壓力。
5" "結語
由此可見,處于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區域的知識女性只有通過社會各界力量支持和自身具備有效的心理調適方法,才能擁有更健康的心理狀態來迎接生活和工作所帶來的壓力和挑戰,從而可以為建設邊境經濟和維護邊境安全穩定作出更突出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巧梅.跨國婚姻女性移民的文化適應[D].山東大學,2015.
[2]桑農:《花開花落——歷史邊緣的知識女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6.
[3]梁巧娜:《性別意識與女性形象》,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