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國的職業教育應當進一步完善教育體系,以滿足社會中日益增長的人才需求。以此為目標,中高職銜接教育模式應運而生。這種教育模式有效統合了職業學生的基礎教育與繼續教育。無論社會建設與經濟發展在哪一個等級層次出現人才缺口,都可以通過中高職銜接教育來源源不斷的獲得合格的人才。本文以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教育為例,結合中高職銜接教育中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制定有效的培養策略,為旅游管理職業專業中的中職人才與高職人才的對接教育提供有力的幫助。
【關鍵詞】 中高職銜接;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
1" 引言
不同于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中高職銜接教育模式下的人才發展渠道更加寬廣。中職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基礎,所教育出的學生大多從事于初級或中級等基層專業。除了在中職學校畢業便直奔一線工作的學生以外,還有學生要繼續在高職學校學習深造,提高自己的知識等級,能夠在畢業后從事更加高難度的專業工作。這也是推行中高職銜接教育的目的,能將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歸納為一體,為技術人才的終身學習打造良好的培養環境。在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工作中應用中高職銜接教育模式,可以快速培養出大量事業能力出眾、創新素質優秀的工作人才,從而逐漸填滿我國旅游業巨大的人才市場需求。
2" 在中高職銜接視角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不足之處
2.1" 考核工作不夠全面
中高職院校錄取生源的考試內容,大多都需要綜合文化課成績與專業技能水平兩項作為考評重點。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參考生而言,所要考核答辯的范疇基本囊括在《旅游政策與法規》、《導游基礎知識》、《全國旅游熱點》《旅游時事》《導游工作應執行的業務》幾項課程之中[1]。同時,不僅要注重學生的文化考試、專業考試兩項分數的綜合,也要有效組織面試考核,讓學生模擬導游現場,查看學生的口才表述是否流利。這樣的考試方式才能全面查看學生的旅游業務能力,而當前大多數中高職院校明顯沒有做到細致的考核劃分工作,只是讓學生們單純的參與考試,按照分數高低來排資論輩。這樣不僅將一些文化理論能力遜色而口才能力出眾的潛力學生推出門外,也沒有把握好中高職銜接教育的優勢。
2.2" 教學內容有失偏頗
在新形勢下,中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內容比較功利,一切教育培養都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或升學率為主。因此,教學內容多局限在導游流程、住宿與飲食服務、娛樂推薦等方向上。明顯忽略了旅游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導致中職學生的工作能力頭重腳輕,只能專注于學習過的內容,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學生很容易不知所措,出現紕漏甚至很嚴重的工作事故。而我國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雖然傳授的知識內容較深,但大多存在理論重于實踐的教育誤區。同時,專業教育培養的目標太過分散,導致與中職教育無法做好彼此的銜接。而中職教育犯下的“重視專業,輕視基礎”的問題也帶來了更多一系列的惡性影響。許多中職學生由于基礎能力不扎實,在入學到高職院校時,對深層的旅游專業課程普遍出現學習吃力、跟不上進度的狀況。因此,教學內容的片面化也會導致中高職銜接出現教育問題。
2.3" 旅游專業課程混亂
對于旅游專業中高職銜接教育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教學課程。但時至今日,各地方旅游職業學校在中高職銜接教育的課程制定上還沒有確定完整的授課體系。尤其中高職銜接教育模式比較多樣化,除了最基礎的自主考試升學,中高職銜接模式的分類既有四年、五年、六年不等的一貫制,也有“3+2”套辦制[2]。這就表明,許多由中職入學到高職的旅游專業學生,其學習的課程內容不盡相同。他可能通過一貫制中的“四年制”入學到高職,即中職學習一年,高職學習三年。也可能通過“3+2”套辦制,即在中職學校學習兩年,看學業成績擇優錄取到高職院校,再進行三年的學習。那么前者和后者之間在中職學校就相差了一年學習時長,這也導致學生之間學習進度必然會存在不同。所以,高職院校的課程開展很難照顧到每一名學生,甚至會因為學生學習進度的差異性而產生課程混亂的問題。
2.4" 實訓設施還需完善
既然高職旅游院校是中職旅游院校進一步學習的地點,那么無論理論知識的教育或是實踐操作的訓練,都應當體現出難度和層次的差距。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很難從二者之間發現明顯的高下之分。相反,有些辦學能力、經濟能力出眾的中職旅游院校,其實訓設施十分完整,不僅配備了客房、餐廳、訓練室、導游練習室等模擬設備,還聘請了專家來進行專業化的親身指導。而部分高職院校的底蘊偏低,缺乏大量的實訓設施。師資隊伍也差強人意,在教學體驗上甚至被優秀的中職學校拋在身后,導致教學質量不進反退的“倒掛”現象。
3" 在中高職銜接視角下,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策略
3.1" 落實職業學生的教育目標
若想讓中職院校與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做好完美銜接,就要落實職業學生的培養教育目標。這需要學校提前調查好學生的發展意向、學業成績、專業水平。雖然從基礎理論、技能操作上分析,中職和高職之間教學內容比較相近,但高職院校對職業學生的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知識積累等個人素養要求更為嚴格。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更要針對學生的實踐方向來調整教育目標。比如學生在從事導游工作時,對于風景名勝、歷史典故、地方特色都要有所涉獵,這樣才能深入淺出的做好導游的工作。此外,還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因為旅游行業的交際過程較多,旅游專業的學生要具備優秀的交流能力。同時,也要抱有良好的心性,能隨時應付突發事件。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對旅游專業中學習導游方向學生的教育銜接,應當針對品德教育與知識積累兩個角度入手。
3.2" 科學制定專業課程
若想實現中高職之間的課程銜接,首先要保證高職課程起到良好的承接作用,其次要突出高職課程的發展性[3]。因此,高職院校要充分研究建立銜接關系的中職院校的課程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拓展或完善自己院校的科目。對此,課程的制定要遵守兩個科學原則。其一是系統化原則,中職與高職的旅游學科應當看做一個整體,而一切教學流程的設置都應當服務于最終的教育目標。這就需要高職教師認清每一門科目的教育地位,突出教學重點,將無關緊要的重復部分延后教學或徹底刪除。其二是市場化原則,對于旅游專業而言,市場的需求性是教學的第一主導。高職學校應當做好調查統計工作,將當前最流行的旅游元素提取出來,并將其周邊的文化產物化為學生主要學習的知識內容,保障學生的就業能隨時跟緊社會形勢。
3.3" 改革授課模式
以往的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多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所有學生都只能跟隨大綱來學習,這明顯不符合旅游專業的發展規律。因為人們的旅游喜好是在隨時發生變化的,原本制定好的教學大綱很可能過了一段時間就變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對此,中高職院校都應當改革旅游專業的授課模式。首先要把握好教育主線,從職業素養、職業技能、職業理論三方面入手,力求保證學生的道德水平、操作水平、知識水平均能達到合格的地步。隨后,可以引入微課教學模式。由于高職學生在中高職銜接教學模式中的入學渠道不同,有些通過四年、五年、六年的一貫制,有些通過“3+2”套辦制,因此他們的學習進度也各不相同。如果通過微課教學,旅游專業學生就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自由選擇課程進行自學,這樣就能統籌好學生們之間的學習進度,完成良好的課程過渡。
3.4" 改良學分制度
針對高職旅游專業學生來源的不同,為了做好教學管理工作,推動中高職銜接教育的有效實施。高職院校可以改良學分制度,由原本的固定學分制,轉變為自由學分制[4]。以往高職院校的學分均與課程掛鉤,旅游專業的學生每完成一個項目的學習,所得到的學分是固定的。而變革學分制度以后,學生獲取學分的途徑將更加人性化。比如普通中學考入高職院校的學生,一般文化基礎較強。對于這類學生,專業課的學分可以適當降低,將操作課的學分增高,鼓勵他們積極嘗試操作學習。同時,無論專業課還是文化課,都可以按成績層次發放學分,比如文化課考試得到60分及格分,可以獲取1學分,若考試達到70分就能獲取2學分。以此類推,既彌補了中高職銜接教育中職業學生學習存在差異性的弊病,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欲望。
3.5"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
雖然中高職銜接教育模式彌補了生源不足的問題,但通過這種教育途徑升學的旅游專業學生,彼此之間明顯會出現學習素質良莠不齊的狀況。比如只接受一年中職培養,通過四年一貫制升學的學生,明顯知識基礎薄弱。再比如個別學生在中職院校受到的教育管制不嚴厲,導致他們對學習產生了懈怠心理。針對學生出現的不同問題,高職院校首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為旅游專業學生彌補其自身的缺失之處。比如基礎薄弱的學生加強文化課培養,學習觀念錯誤的學生著重開展品德思想教育等等。此外,中職院校也要轉變教學理念,不要將自身當成教育的中轉站,而是要兢兢業業的落實基礎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 結語
如果想要促進中高職銜接教育體系的完善,就一定要明確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各自的定位。中職教育的重點在于夯實學生的基礎,高中教育的重點在于主導學生的發展方向。而在中高職銜接體系下,中職院校要遵循既定的目標,不僅要為社會不斷輸送基干人才,也要為高職院校提供技術扎實、能力合格的生源。而高職院校也要立足于中職教育基礎,不荒廢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本文以旅游專業為例,詳細論述了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策略,全面提升學生的旅游專業素質,幫助學生們在社會競爭的嚴峻形勢下建立了良好的就業優勢。
【參考文獻】
[1]苑鑫.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定制旅游人才培養的問題及建議[J].旅游縱覽(下半月),2020(05):198-199.
[2]張佳,胡小霞.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J].農家參謀,2020(08):269.
[3]郭邦順.淺談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創新性人才培養[J].福建茶葉,2020,42(02):210.
[4]楊禮娟.關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考——以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1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