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隨著當前經濟的快速發展,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正在相互交融,各地區的文化呈現多樣性、多元化的發展態勢。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等方法,對我國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現狀進行分析并總結。研究結果表明:近年來,我國有很多學者對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研究理論體系已逐步形成。
【關鍵詞】 體育;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研究現狀
1" 引言
從古至今,文化一直是人類特有的思維方式與有意識的行為方式,文化更是民族的血脈和精神家園。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除了漢族外還有分布在各個區域的55個少數民族。在經濟與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少數民族地區多數位于偏遠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發達地區仍有一定的差距。就體育而言,少數民族體育是各少數民族人民群眾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創造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民族體育文化,這為我國人民的健身娛樂、溝通交流以及促進各民族團結提供了多層次的平臺。但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文化多樣性的到來,在某些程度上對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帶來了局限性,甚至導致民族體育文化的失衡。本文通過對我國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現狀的考察與分析進行研究,并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其今后的發展方向,對今后少數民族體育的發展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以促進民族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2" "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特征研究
2.1" "民族性
就整體而言,由于少數民族在特有的自然環境、以及在相對滯后的經濟、社會生活方式的原因,在以傳統農牧業為主的生產社會的層面上,各久居在少數民族的人民在社會交流頻度、強度特點上都相對較少。但是,具有不同社會文化的各少數民族中,大多數民族都能較好的保護與傳承自己獨有的文化傳統,包括傳統體育文化在內的大文化系統的民族特征。與此同時,各少數民族體育的大多數項目特征仍然十分突出,例如,毽球、舞龍舞獅等項目,只存在于苗族中;蘆笙舞、水棋等項目,只存在與水族中;獨木橋、打長鼓等項目,只存在于瑤族中。在眾多鮮明的民族性特征的少數民族體育活動中,成為了這些民族重要的文化識別標識。從民族文化本質角度來看,傳統體育文化活動的特點就成了區分民族的一個重要標志,以各種方式在這個民族得以傳承而繼續流傳下去,世世代代的相互傳遞,從而構成民族性獨有文化內涵。
2.2" "地域性
地理環境是一個民族長期生活的空間條件,而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形成的一個久遠的過程。少數民族的體育文化由于民族分布廣闊,也刻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因此,不同的地域特點孕育出不同的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例如,江南有競渡、北方有冰嬉、大漠有賽駝、山地用競走、叢林用射弩等,總體是南人善渡,北人樂騎。縱觀各個民族的體育項目,不難發現,所有的體育文化活動,都是一種能夠促進民族增強團結的社會交往方式。因此,所有這些,無不是不同地理條件下一定生產、生活方式的提煉。這些地方特點的不斷匯聚,逐漸融合成為一個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景象。所以,我國少數民族體育能夠展現出今天這種風格多樣、獨具特色、具有鮮明的地域環境特征,是一種必然的社會文化現象。
2.3" "形態多樣性
體育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樣性發展是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一個常態和規律,由于民族地域寬廣、風俗人情各異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多種多元的價值取向。民族傳統體育的原始活動形態的差異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也都存在多樣性的特征。就對許多民族共有的“秋千”運動項目來說,不同的民族游戲形式也不同的。苗族和土家族的秋千高10米,橫木上穿8根木桿,做成8副秋千扶手,他們的游戲形式由4對男女青年交叉坐在秋千板上;而仡佬族、壯族和羌族等民族的秋千的游戲形式則是4人秋千;哈尼族的秋千的游戲形式則分為蕩秋、磨秋和轉秋三種玩法,蕩秋可單人蕩,也可是雙人蕩。由此可見,一項秋千運動在不同民族就有多種不同的玩法,不僅樣式獨具特色,玩法也展現出多樣性的特征。另外,民族傳統體育的競賽項目數量眾多,范圍分布廣泛,參賽人數有個人的也有團體的。競賽的空間分為室內和室外競技;道具劃分為有的使用各種兵器或日常生活器物表演,有的選擇單獨自身體能進行表演。因此,從體育活動項目的參與游戲形式、參賽人數、競賽空間上等都體現出各民族體育文化多樣性的特點。
3" "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現狀的研究
3.1" 科學技術層面
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對于任何一個時代都具有很深刻的影響力,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每位勞動人民都渴望與向往的。少數民族地區是傳統的農、牧業社會,其地理環境相對來說比較艱難惡劣,人類生存面臨的最大危機區別于工業社會所面臨的生存和健康危機,主要表現為落后的生產方式和技術水平使體力負擔過重,身體上營養不良和衛生防疫條件落后。長期生活在這種傳統的農牧業社會中,不僅使體力勞動成為當地人民賴以生存和生活的主要手段,同時,對于廣大勞動人民來說,過度的體力消耗到現如今依然普遍存在。文化的發展需要利用載體來呈現,如果沒有科學技術的支撐作為推動力,任何一種文化都難以得到傳承與發展。由此,我們可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漫長的農牧業階段以工業社會、后工業社會階段通過身體活動方式促進身體健康作為最主要的價值追求。
3.2" 經濟層面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盡管少數民族體育是一種特有的民族文化,但它更是一種社會資源。在中國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下,少數民族中具有民族、娛樂、觀賞等特點的體育活動項目也得到了開發與利用,很多民族體育文化品牌也逐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于是,經濟的發展為每一個不同的個體提供更多的選擇,每個體育活動的參與者也都會受到自身經濟條件的深刻影響。經濟條件較好的活動者,可以選擇各種極限活動如高爾夫、跳傘等運動項目;而經濟條件較差者,亦可以選擇較低消費運動項目如快走、慢走以及廣場舞等。因此,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對體育活動的開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3.3" 社會價值觀念層面
少數民族體育的發展的快慢與好壞,關鍵在于該民族的人民是否團結一致的創造新的發展之路,促進經濟的發展。一個地區的群眾只有在黨的積極領導下堅持奮勇上進,為了進步與發展而擁有不懈努力奮斗的決心,這種的價值觀念才是直接影響一個民族地區發展的關鍵因素。但是到目前為止,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由于人口多,受教育程度差導致的素質偏低等很多客觀因素是影響民族地區的文化以及經濟都難以得到進展。思想觀念的落后,不只使人民群眾生活窘迫,還直接影響社會經濟以及民族文化的滯后發展,以及導致民族體育文化的失衡,也影響著中國民族文化發展的整體進程。因此,只有思想觀念得到更新,人民群眾才能跟隨社會的進步與時俱進,想要在行動上做出改變,只有先從觀念上發生改變。
4" 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未來發展展望
201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戰略任務中指出: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積極開展體育強省、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全民運動健身模范縣三級聯創活動,逐步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傾斜,重點扶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全民健身事業。現如今,國家從黨中央政府到省、市級政府,都十分重視并大力支持對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和保護工作,建立并選擇與認定相關保護部門與各民族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生活上,都對其相關負責人給予了關懷與適量的補助。隨著保護工作目標的實施,都有利于促進我國各民族傳統文化的有效發揚與傳承,同時使各民族文化得以充分發展與延續從而更好地將自己的民族文化的歷史向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繼續走下去,最終促進全中華民族實現團結、和諧、進步、繁榮,實現整個中華民族共同的中國夢。
近年來,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教育情況在日益改善,學校教育已成為民族地區伴隨新生代群體接觸其本民族文化而逐步成長的主要途徑。各省教育廳和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統一部署并通過采用各種措施,著力將民族民間文化活動推進進入校園,緊接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也通過這一工作中開始被引入各類學校。盡管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引入學校的工作是艱難和曲折過程,但為了少數民族新生代群體內化其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而形成的全面發展等方面,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5" 總結
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是由多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地區,民族傳統文化資源豐富多樣化,旅游文化資源也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著,這是少數民族民族地區特有的資源優勢的重要表現。針對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各種問題,有關部門提出相應的實施措施,如以旅游業帶動當地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帶動本民族民俗文化的發展、大力挖掘和創造民族文化品牌、宣傳本民族優秀文化特色等多方面。同時注重市場的需求,以更好促進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文化的繁榮,有利于傳統體育的發展,有利于傳承本民族的特色文化,促進各民族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這既滿足人民對健康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也是整個社會的團結、和諧和繁榮發展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方圓.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特征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2] 梁周全.論民族傳統體育的特征和文化內涵[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05):152-154.
[3] 朱曉紅.從文化流動規律審視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2,33(02):7-8+15.
[4]趙增浩.當今少數民族體育發展困境及突破芻議[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3):179-180+182.
[5]胡定來,宋迪濤,陳梅春.新時期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8):171+173.
[6]李榮芝.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同危機及傳承[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8,5(02):70-76.
[7]楊濤.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問題探討[J].林區教學,2016(09):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