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標
摘 ? 要: 以史鑒今從歷史發展進程之中總結經驗教訓,汲取強大的智慧與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的優良傳統,也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經驗。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緊迫任務,針對高校以往在黨史、國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分析高?!八氖贰苯逃嬖诘膯栴},從堅持政治性、把握時代性、凸顯實踐性等方面提出對策,確保高?!八氖贰苯逃茖W化、規范化、常態化。
關鍵詞: 黨史 ? “四史”教育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同志運用我國數千年發展的大歷史觀,提出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的重要思想[1],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與路徑。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在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四史”教育的重要指示下,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高校要加強“四史”教育,并將其作為“加強政治引領”的重要內容。各大高校應以習近平同志“四史”教育和相關文件精神為指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全面加強“四史”教育,將其更加全面、科學、具體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當中。
一、一些高校開展“四史”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育的政治性欠鮮明。
“四史”教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特點。黨的光輝歷史譜寫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最輝煌的篇章[2](11-14)。黨史教育能夠使人們堅信中國共產黨的永恒領導,在政治上保持清醒頭腦,辨是非、知興衰,正確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挑戰,激發擁護黨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增強家國意識和歷史擔當精神,明確前進方向,探索新路;新中國發展史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勤勞勇敢的人民全面致力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偉大復興的實踐史與奮斗史。新中國史教育,能夠使我們深刻領悟和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堅定“四個自信”;改革開放史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開創、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創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奇跡。開展改革開放史教育,能夠促使我們認真辨析我國改革開放巨大成就背后的歷史脈絡、理論基礎與實踐邏輯[3](11-17),為進一步全面推進深化改革、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寶貴的歷史借鑒與強大精神動力;社會主義發展涵蓋了黨史、新中國發展史與改革開放史的全部內容。社會發展史教育能夠使我們結合歷史和現實,系統全面、融會貫通地把握社會發展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與世界意義,深刻理解開展“四史”教育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與實踐要求。目前,從一些高校開展“四史”教育的現狀來看,大多體現出“四史”的歷史教育特點,對其深刻的政治性體現得并不鮮明,未能挖掘出四部內容豐富的綜合史中深邃的政治教育內涵,這是一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積極探索的重要問題。
2.教育的時代性欠突出。
“四史”教育是融會貫通、交相輝映的,通過“四史”教育,當代青年充分認識到這一真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偉大的革命斗爭、建設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工程、推進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的實踐,從而充分激發青年學生的時代使命感與擔當精神,積極投身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洪流之中[4](22-24)。一些高校開展“四史”教育與當前時代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內容上相互有所割裂,未能體現出系統性、科學性與融會貫通性,特別是未能緊密當前時代特征與青年學生的實際所需,脫離了對于青年學生所處的時代環境、文化環境的深入分析,未能針對新時代青年學生的思想實際、思維方式拓展教育內容、創新教育形式、深化教育內涵,存在時代感不強、時代性不突出等問題。
3.教育的實踐性有欠缺。
一些高校開展“四史”教育時,理論灌輸仍是最主要的方式,缺乏實踐性、針對性的創新教育方式。青年學生正處于文化豐富、信息發達的時代背景下,思想活躍、求知欲望強烈,喜歡接受新鮮事物,對于一味的理論說教存在一定的反感甚至厭惡心理。在開展“四史”教育過程中,如果僅采用形式單一、互動較少的教育方式,未能認真思考這一問題:通過“四史”教育,青年學生是否真正能夠學有所得并達到內心上的真正理解與認同。如果只是簡單地向青年學生傳授“四史”的有關理論與政策演變,缺乏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雙向互動,未能從深層次深刻揭示內在機理,進行有系統、有目的、有內涵的實踐教育活動,在青年學生的思想上架起歷史與現實之間對話的橋梁,在提升青年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的同時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這種缺乏實踐性的“四史”教育就難以實現存史、資政、育人的教育目標。
二、高校成功推進“四史”教育的實現路徑
1.堅持政治性,加強歷史觀教育。
高校要明確“四史”教育的本質,其不是簡單的歷史教育,而是以歷史為主要內容開展的政治教育。“四史”教育的政治方向直接關系黨在高校師生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關系到黨的執政地位、前途命運與國家的長治久安。高校開展“四史”教育首先要堅持政治性,即在教育過程中把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使廣大師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歷史觀對于個體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高校開展“四史”教育必須從建立和加強正確歷史觀教育入手,使高校廣大師生充分把握“四史”的內涵要義,深刻認識到“四史”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奮斗與理論探索歷程,是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史和中華民族的政治選擇史。高校要正本清源,堅決抵制社會上一些錯誤思想的影響,特別面對國外別有用心的個別媒體肆意歪曲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做法和言論,要堅定把握好“四史”教育的政治方向,積極引導廣大師生樹立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歷史認同與政治認同,使其在面對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與各種信息時,掌握正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揭示和掌握“四史”發展的本質與規律,運用唯物辯證法揭示出“四史”的理論邏輯與歷史進程,充分認識到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必然要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種選擇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只有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夠在現實社會的風浪沖擊下堅定正確方向、站穩政治立場,有作為,有擔當,自覺擔負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的任務[5]。
2.把握時代性,加強使命感教育。
高校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中,要把立德放在育才的首位。每一代中國青年都有不同的歷史際遇與歷史使命。當代中國青年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歷史時期,時代賦予其偉大奮斗的光榮歷史使命。從“四史”教育涉及的時間、內容與范圍來看,具有相當的長度與廣度,可以說既涵蓋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發展過程,又包括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發展進程。高校在開展“四史”教育時,要用偉大成就使青年學生受到激勵,用成功經驗使其受到啟迪,用歷史教訓使其受到警示,使其充分認識到中國發展的大勢,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然和應然[6](24-29),以及自身在當前歷史發展階段的偉大歷史使命,樹立牢固的使命意識與擔當精神,意識到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是緊密聯系的。要增強“四個自信”,以改革開放的姿態擔當起與新時代同行的歷史使命,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實現個人成才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機結合。
3.凸顯實踐性,加強針對性教育。
“四史”教育不等同于抽象的理論教育。高校應加強“四史”教育實踐活動,要有正確的輿論導向、嚴密的組織領導和規劃有序的整體布局,有針對性地以學生的現實狀況與實際所需為著力點,采用豐富多彩、青年學生能夠普遍接受的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開展實踐活動,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使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能夠融會貫通并進一步加以延伸。如高校要圍繞時代主旋律積極開展“四史”教育的專題講座宣傳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激發學生在新時代創造新業績的豪情壯志;根據青年學生的參與表達愿望強、厭倦傳統形式主義的特點,鼓勵其自主設計、自愿參與、自發創新,開展形式生動、寓教于樂的“四史”教育主題的演講賽、經典文學作品讀書會等活動,組織其參觀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黨史文化博物館、紀念館及教學基地,使其能夠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習并感受“四史”的內涵與價值,從思想深處充分地認識到:是中國共產黨以先進性,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偉大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進程得到全面推進,中國共產黨的執行能力與治理效能呈現出了無與倫比的自信和自覺,創造了世所罕見的一個又一個偉大奇跡,實現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實現了中國社會長期和諧穩定。中國共產黨是現代中國歷史發展中當之無愧的核心力量,進一步積極主動地提升自身學習、領悟“四史”教育的內在動力,促進其以史為鏡、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深刻感悟到時代賦予的初心使命,汲取前行奮進的強大力量。
三、結語
以史鑒今、立德樹人是高?!八氖贰苯逃闹匾蝿铡8咝R到y梳理“四史”教育的發展歷程與脈絡,探討其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側重點,全面深入地進行“四史”教育,結合當前新時代背景對“四史”教育內涵進行解讀,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高校“四史”育人格局,使“四史”教育達到新的理論與實踐高度,使全體師生具備歷史發展思維與眼光,從“四史”教育中汲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髓,深刻認識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探索和歷史必然,形成歷史擔當精神與家國情懷,把“四史”教育同國家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成為勇于擔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任務的開拓者與奉獻者。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1-09(002).
[2]袁秉達.學習“四史”的深刻意蘊和戰略意義[J].黨政論壇,2020(07).
[3]田克勤,鄭自立.在歷史與理論的貫通中增強思想和行動自覺——深入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好“四史”的論述[J].思想理論教育,2020(07).
[4]靳諾.圍繞立德樹人加強“四史”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05).
[5]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9.
[6]宋儉,廖玉潔.將“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的思考[J].2020(07).
本文為2019年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輔導員專項課題:黨史文化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專題項目(編號2019 SJB687):“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