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瑩
摘 ? 要: 本文以建構主義、閱讀教學、自主學習理論為基礎,結合翻轉課堂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以閱讀課型為例,提出實施策略,助力翻轉課堂在我國本土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 初中英語 ? 核心素養 ? 翻轉課堂
1.引言
在當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了一定的考驗,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深刻感悟到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高效和便捷。翻轉課堂就是依靠教育信息技術,有效完成對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2.核心素養的內涵與翻轉課堂的概念
2.1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的問題實際是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诤诵乃仞B的教育,既包括傳統知識和能力的學習,更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特別關注人與社會的統一和協調發展(程曉堂,趙思琦;2016:79-86)。很多人把英語看做一種語言工具,把英語的學習看成一種技能性的學習。只看到了它的工具性而忽視人文性。不能深刻把握其實質內涵。
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四個維度。語言能力作為基礎,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逐步形成的必備的關鍵能力、品格和正確的價值觀念。思維品質尤為重要,主要指學生思維的特點及表現,根本為文化意識。文化意識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與理解。學習能力作為條件,指學生運用學習策略強化學習效果的能力。
2.2翻轉課堂的概念。
本文所提到的“混合式”翻轉課堂即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指導下,主要圍繞三個階段進行。(1)課前,即信息傳遞階段。教師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在課前制作精悍短小的視頻,如情景對話、重難點講解、文章背景介紹等。也包括關于課程中文章和單詞的朗讀音頻。并將視頻發布到網絡平臺、微信公眾號或微信群,供學生提前學習和理解,使學生了解語篇大意、建構基礎知識思維框架。(2)課中,即吸收內化階段。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提出質疑,通過向學生給出的建議,引導協同或反對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批判閱讀能力,幫助學生解決問題。(3)課后,即鞏固提升階段。教師應該遵循以問題為導向的原則,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教師根據學生分享的成果及時地給予評價。教師也可以獲得相應的課堂反饋。
3.翻轉課堂的運用意義
基于意識對行為決定的重要影響。教師只有了解其運用意義,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實質內涵,最終強化翻轉課堂應用的意識。基于觀察經驗總結,運用意義分析如下:
3.1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
隨著5G時代的來臨,高速發展的通信網絡,給教育領域帶來了顛覆式的變革,禁止學生使用數字化學習工具是違背時代發展規律的。翻轉課堂模式主要依靠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模式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能推動教育的信息化建設,使現代英語教育教學實現科學化、數字化。
3.2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減緩教育失衡速度。
對來自不同年級的初中生進行了采訪,大多數學生對疫情防控期間網絡上課的這種方式表示滿意,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學手段比較先進,相對比較輕松,并且教學視頻可反復回放、隨時暫停。那么將翻轉課堂應用到初中英語教學中,在課前,可將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語篇背景故事等以小視頻的方式發送給學生,由于翻轉課堂重構了學習流程,學生便可以在吸收內化階段得到教師和同學的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與興趣。在如今人人重視教育,家家重金投入的情況下,教育競爭越來越激烈,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集中在經濟條件優越的地區,產生虹吸效應在所難免。應用翻轉課堂模式,教師可以在網絡上給學生提供較優質的學習資源,并建立資料庫,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
3.3促進教學理念落實,增加語言輸入機會。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課前學習和理解相應的視頻或音頻。課前學生積極理解、討論,增加語言輸入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與教學改革的要求契合。促進“以人為本”“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等先進的教學理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全面貫徹落實。
3.4豐富學生圖式知識,建構知識思維框架。
對于英語閱讀教學,有研究發現,大多數讀者都可以理解文章的大意,只有文化背景深厚的讀者,才能理解文章完整或深層次的意義,因此學生的圖式知識就尤為重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教師在閱讀教學前要激發學生的經驗。教師如何激發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可將精力集中在閱讀前的材料或活動上,以激發學生的先驗知識,與翻轉課堂的理念不謀而合,課前向學生發送語篇文化背景、段落賞析、語篇結構等相關視頻,學生在腦中建構基本的知識框架。為在課堂上驗證想法、提出問題、相互討論、甚至批判質疑等提供了條件。相對于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在課前發布視頻,激活學生的先驗知識顯得更加高效、生動、充裕、科學。
4.應用現狀
翻轉課堂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但在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歸納和總結,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1)教師現代化教學方法運用能力較弱。在目前翻轉課堂應用的過程中仍存在有些教師教育信息技術和設備操作困難的現象。不僅阻礙了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進程,而且使一些教師失去了耐心,導致使用同質化的教學內容,視頻及課件的制作十分粗糙,沒有創意,千篇一律,應付了事等。
(2)教師重視視頻制作,忽視課堂引導。翻轉課堂的特色是在課前發布教學視頻,使學生有充裕的時間進行預習、準備和理解,并在課堂上與教師和同學們進行探討。對翻轉課堂的應用來說,技術非常重要,很多教師把重心放在了課前,在制作視頻上花了很多心思。出現了“新藥舊瓶裝”的現象,打著創新的旗號,卻根本無法徹底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翻轉課堂主張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不僅承擔著教育者、組織者等角色,還應重視發揮引導的作用,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3)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仍需要時間。對于一些教師來說,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已經深深地刻在了腦中,翻轉課堂所蘊含的自由、平等、主動等觀念給他們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教師的權威性和優越感受到了一定的威脅。為了應付考試,學生習慣了機械記憶、強制灌輸的教育方式,學生長時間形成的學習習慣和方式一時很難改變,使翻轉課堂的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阻礙。但筆者相信終將會轉變,只是時間的問題。
5.翻轉課堂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的實施策略
古德曼將閱讀過程稱作“一場心理語言的猜測游戲”。當然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應該有適用范圍。本文認為將翻轉課堂應用到英語閱讀教學中適當且高效。筆者提出了幾點實施措施建議。
5.1以目標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
學生課前預習,在課堂上與教師與同學們進行討論和鞏固,形成了“預習—探討—理解—鞏固”的反復循環過程。在此過程中應以目標為中心,使學生認識到課前學習并不是簡單地走個過場,而是要讓學生根據課前目標判斷自己是否達到了目標要求的認知標準,例如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Do you think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這一閱讀材料為例。筆者將本文的課前目標設立為:(1)了解文章大意和結構,讀準dangerous、human、believe、disagree等單詞的讀音和理解其含義。(2)掌握help with、 get bored、 the same as、be able to do sth等短語的含義和用法,并能在適當的情景中使用這些短語。(3)掌握課文中的主要句型“...think that...will...”“there will be ...”句型,并能討論未來。(4)你是否同意白博士的觀點,機器人能夠取代人類。用新學的單詞、短語、句型與同學們進行簡單的探討。(5)能夠用正確的讀音和語調朗讀全文并理解全文的意思。教師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課前目標,課堂上真正實現了“懂了做”。那么如何使學生知道自己距離目標還有多大的距離,教師還要以問題為導向。正如亞倫·薩姆斯所言:“作為一名教師,將課本中的內容傳授給學生,這并不難。但要將課本中的內容概括出好的問題給學生,讓學生思考,這就不容易了?!睂W生根據問題檢測自己是否達到課前目標的要求,根據分配的任務實現課前目標。
5.2制定科學教學方案,重視評價學生意義。
課堂是一個既小又復雜的空間,想要發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教師不但要制作新穎的視頻,使用先進的技術,還要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技術固然很重要,但學生并不是從技術中學習的,通過先進的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不是長久之計。教師要制訂科學的教學方案。例如在“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這一閱讀教學中,筆者設計的教學流程為:課前預習文章的內容與知識、提出疑問并探討、課堂上分享體會心得并驗證假設、參與有關活動并探討、進行及時反饋與評價、課后鞏固與提升。在整個教學流程的設計過程中,教師不要忽視評價的意義,那些英語學習興趣并不濃厚的學生需要評價促進下一步的學習。
5.3提高技術整合能力,提高教師文化素養。
為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斷發展,教師應不斷提高技術整合能力。將技術、教學內容、教學法有效整合,并創造性地發揮作用。偏重于視頻或課件的制作,忽視學科教學的內容,會將翻轉課堂教學引入誤區。教師要從教育的最根本出發,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和適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充分理解教學內容。英語教師不但要帶領學生體悟西方文化的美好與神圣,還要通過對比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英語教師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這也是翻轉課堂模式在我國生根發芽的重要條件之一。
5.4組織適當課堂活動,增加語言輸入機會。
例如教師可在課堂上組織辯論賽、小組討論等一系列活動,通過學生的表現判斷課前掌握情況,并進行反饋。在活動進行中,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既不能否定學生的某些想法,又要及時介入,幫助解決問題。學生聆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就是一種語言的輸入。根據其他同學的理解與表達,學生可以對自己掌握的實際情況作出評價或提出質疑。因此,在吸收內化階段,組織活動尤為重要。
6.結語
翻轉課堂的引入,改變了沉悶壓抑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真正動起來,只要學生認真思考、勇于提問、勤于練習,就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當然還需要教育人士提出寶貴的建議,使翻轉課堂模式能夠在我國本土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程曉堂,趙思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
[3]康惠中.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微探[J].閱讀寫作,2015(5):127.
[4]王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9(90):163-164.
[5]王薔.從綜合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J].英語教師,2015(16):6-7.
[6]容梅,彭雪紅.翻轉課堂的歷史,現狀及實踐策略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5(07):108-115.
[7]夏雪梅.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學校課程建設:水平劃分與干預實例[J].課程.教材.教法,2013(7):11-16.
[8]張燕,盧廣慶.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3):106-108.
[9]周曉琴.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及反思[J].教育現代化,2018(46):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