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韓怡
摘 ? 要: 農村留守兒童因處于經濟發展緩慢的農村地區,在成長過程中父母角色缺失,缺乏與父母的情感交流和生活互動,容易引發一些心理問題和情感障礙。如何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是教育界關注的一個重點。本文以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留守兒童親子互動平臺——溫情時光”為研究背景,以色彩在留守兒童親子交流教育平臺中的logo和頁面設計應用為例,研究色彩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和教育發展的影響,利用色彩引導他們打開心扉,擁抱世界,逐步成長,健康成才。
關鍵詞: 色彩 ? 留守兒童 ? 心理 ? 教育發展
留守兒童是一種特殊群體,他們與一般家庭的兒童在經濟、生活、教育、家庭等方面有較大區別。農村留守兒童因處于經濟發展緩慢的農村地區,在成長過程中父母角色長時間缺失,導致缺乏與父母的情感交流和生活互動,引發一些心理問題和情感障礙。如何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是教育界關注的一個重點。本文借助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留守兒童親子互動平臺——溫情時光”為研究背景,以色彩在留守兒童親子交流教育平臺中的logo和頁面設計應用為例,研究色彩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和教育發展的影響。希望未來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學校和家庭可以著重對待影響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的重要色彩和環境,重視色彩的作用,在成長道路上給農村留守兒童多一點關心和愛護,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及教育發展現狀分析
一些農村留守兒童身上的心理問題,容易給人生留下陰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行為上,一些農村留守兒童不擅長表達,不會主動與別人交流,不愿意與人分享喜怒哀樂,對待陌生人主要是防備;2.性格上孤獨、過敏、自責,是一些小學農村留守兒童與一些初中農村留守兒童比較共性的心理問題[1];3.生活習慣上,一些農村留守兒童假期待在離學校甚遠的家中,寂寞無聊之時,易滋生厭學情緒。
農村留守兒童的“特殊性”,造成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和學校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與障礙,主要表現在:1.農村留守兒童大多數由老人照顧,作為臨時監護人的他們文化水平不高。由于思想上的教育觀念相對滯后,監護人很難正確引導和教育留守兒童,導致一些農村留守兒童難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難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2.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較弱,教學設備不夠先進,不易促進他們全面發展。雖然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積極學習,但不少留守兒童的成績不很理想;3.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愛留守兒童的政策和活動,但整體社會各層對農村學生的教育問題重視程度還不夠,對于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尚未有良好的措施。
二、色彩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一)農村留守兒童對色彩的感知和選擇
在對留守兒童親子交流平臺的logo和頁面配色設計過程中,筆者對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和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農村留守兒童中的196名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調查結果顯示,113人喜歡暖色調,平均年齡約11.7歲;83人喜歡冷色調,平均年齡12.5歲;102人喜歡暖色調,平均年齡約12.2歲;94人喜歡冷色調,平均年齡約13.1歲,可以發現:12歲及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更偏向于喜歡暖色調,12歲以上的農村留守兒童更偏向于喜歡冷色調;13歲及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更偏向于喜歡明度和純度較高的色彩,13歲以上的農村留守兒童更偏向于喜歡明度和純度較低的色彩。
(二)色彩反映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原因分析
不同的色彩對于人的情感具有不同的作用,色彩對于兒童的影響更加明顯。12歲之前,農村留守兒童傾向于通過直觀感受體驗色彩的本質,更喜歡像紅色、粉色、黃色和橙色這類暖色調。幼兒與學前兒童對色彩的感知更多地依賴感性思維,暖色調容易帶給他們親和感,可以令他們感受到溫暖。兒童對色彩的喜惡有時會一直持續下去。具體表現在兒時對某種色彩的特殊經歷會形成印象,留存于潛意識中,成年以后仍然會讓人聯想起當時的感受[2](147-148)。
大部分12歲之前的農村留守兒童像學前兒童一樣傾向于選擇暖色調,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無法與他們進行有效的家庭互動,缺少父母的關懷和關愛的他們內心渴望親情,渴望父母帶給他們溫暖,更偏向于暖色調和明度、純度較高的色彩。
12歲以上的農村留守兒童大部分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習慣了沒有父母陪伴的生活,思考問題會更加冷靜和獨立。冷色調可以使他們的情緒平靜,同時反映了他們沒有父母的陪伴和溫暖,內向封閉、自我保護意識強的情感狀態。明度和純度較低的色彩反映了農村留守兒童孤僻、自尊心強、比同齡孩子更堅強獨立的內心世界。因此,在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咨詢和治療等方面,色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色彩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的影響
在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時期,色彩會對他們的心理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就色彩而言,刺目或柔滑、冷或暖、柔軟或堅硬、干燥或芳香等,就像康定斯基所說的,能直接“對心靈發生影響”,引起人的“情感震動”[3]。大量暖色會給農村留守兒童前進感,大量冷色則會給他們帶來后退感。紅色使人興奮、激動、沖動,易造成視覺疲勞;藍色使人平靜、理智、憂郁。因此,在設計留守兒童親子交流教育平臺的logo和頁面中,暖色和冷色的合理搭配可以使留守兒童感受到溫暖和希望,對這個平臺產生更多的親近之感。暖色調的頁面可以使農村留守兒童聯想到溫暖的東西,更能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家庭親子之間的交流,長期處于鮮亮明快的視覺效果下與父母交流能夠讓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有很大的改善,更容易引導他們積極與父母溝通,打開心扉。
三、色彩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發展的影響
色彩在兒童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從幼兒時期開始,人們就通過色彩區分、辨別事物逐步認識世界。研究發現,人從嬰兒時期就對色彩產生了知覺,而且深受色彩環境的影響,色彩不但可以刺激兒童的視覺神經,而且關系到兒童智力的發育、情緒的穩定、個性的形成[4](51-53)。教育離不開色彩,然而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中,色彩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經歷有限,對色彩更為敏感。
(一)色彩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審美活動起到引導作用
色彩在各類教育活動中都可以發揮特殊的價值,尤其是美術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接受美術教育時,會因感受到的不同色彩的變化而產生內心情感取向和審美觀念的變化。從農村留守兒童的審美教育角度來看,色彩是構建好的審美體系的重要源泉。在留守兒童親子交流平臺的logo設計調查中,許多農村留守兒童表達了自己的喜好。從此次交流和調查中可以得知,每個孩子最喜歡的顏色各有不同,喜歡的圖畫紋樣也有獨特性,體現了他們內心不一樣的審美。各種色彩賦予農村留守兒童身邊的環境和事物生命力,促使農村留守兒童感受生活和內心的情感,最終影響行為和心理狀態。
(二)色彩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思維和創造能力起到開發作用
從對農村留守兒童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來看,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不同孩子的注意力,引發他們不同角度的思維。熱烈、明亮的色彩很容易激發農村留守兒童的想象力。簡潔明快的色彩環境有利于他們思考,可以開發創造性思維。在教學設施不夠先進的農村學校,大部分孩子難以得到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訓練。教師可以利用色彩教學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思維訓練和創造力開發,引導農村留守兒童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積極思考,形成開放型的思維模式。
(三)色彩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活動起到調節作用
從農村留守兒童學校教育的學習活動來看,色彩起到了調節的作用。色彩對于正處于學習生活中的農村留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都有著很大影響。
1.在學習環境中,例如教室、自習室、宿舍等,冷色調或無色系可以穩定學生的心情,使他們能夠盡快進入平靜的學習狀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瞬時記憶力。當整體學習環境都呈現白色時,學生會感覺到沉悶與空虛,很多教室會掛一些彩色的名言警句或裝飾物,利用色彩帶給農村留守兒童依存感,達到美化學習環境和活躍學習氛圍的目的。
2.色彩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效率。有關色彩學實驗的研究表明:當學生處于紅色的環境中學習時,這一色彩會對學生的學習狀態產生很大影響。紅色的環境容易促使學生血壓升高,心率增加,產生緊張狀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腦電波變得異常活躍,可見紅色可以令學生加快學習節奏,提高學習效率。在這種刺激色彩的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習速度加快,反之,學生因緊張的狀態更加容易犯錯,與學習效率一同提高的還有學生的錯誤率。
3.在日常學習活動中,農村留守兒童往往感到無力和疲憊,長期如此便會產生厭學情緒,綠色可以放松神經、舒緩疲勞,正是看書太久造成視覺疲勞后看向窗外的綠樹,眼睛和心情會得到放松的原因。
(四)“色彩治療”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輔助作用
“色彩治療”是利用色彩的心理效應,通過色彩對人的影響和繪畫調節個人情緒,進行心理治療。關于色彩對人心理的治療研究,國內外已有不少實驗與著作,“色彩治療”已被認可且已得到使用與發展。在農村學校,有心理問題的農村留守兒童不在少數。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明顯的不足,對于部分有心理問題的農村留守兒童來說,利用色彩對有心理問題的農村留守兒童進行適當的干預治療,是美術治療的一個重要手段。學校就像一口“高壓鍋”,教師應根據美術教學的特點尋找對兒童行為矯正的有效方法;教師還應展開個案研究,針對不同的兒童施以不同的有效方法和措施[5](120-122)。在充分的條件下,利用色彩對有心理問題的農村留守兒童進行適當干預治療,有利于保持穩定的情緒,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
色彩在教育活動中的價值逐漸提高,對于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色彩對其教育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在對留守兒童親子交流平臺頁面的配色研究中可以發現,色彩對于留守兒童的身心和學習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影響。色彩既在兒童的美術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又給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發展帶來極為重要的影響。
四、色彩在留守兒童親子交流教育平臺中的應用
(一)遵從農村留守兒童對色彩的喜好
色彩是十分重要的視覺要素,作為一種美的形式,很容易被大眾所接受。色彩應用除了影響界面的功能外,還會對界面的藝術性產生重要影響,“七分顏色三分花”生動地闡述了色彩在界面設計中的價值[6]。
留守兒童親子交流平臺logo和頁面的色彩搭配,相比讓人眼前一亮而言,更需要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溫暖,獲得他們的喜愛。Logo和頁面可以讓使用者產生深刻的印象,對使用者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的特殊性,留守兒童親子交流教育平臺可分為學生端和家長端。兒童端的頁面設計最好采用暖色調,給他們溫暖之感,通過色彩刺激兒童的視覺,注意色彩搭配,有效調動兒童興奮度,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而家長端則可以采用冷色調,給家長帶來冷靜之感。
在學生端的logo和平臺頁面設計中,可以采用單純、鮮明的色彩,例如:黃、橙、橘紅等,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補色,帶來更強烈的視覺感受。也可以采用相對柔和的色彩,增加親和力與輕松愉悅之感,例如粉色、天藍色等。色彩本身并不具備任何情感,如果設計者合理運用色彩,便能給留守兒童的內在情感帶來一定的影響。同時,可以從自然中提取留守兒童喜愛、感興趣的色彩。許多孩子喜歡大海、天空、沙灘、森林等地方,以沙灘為例,提取沙灘、沙灘植物、天空的顏色進行強化、漸變后搭配起來。對于部分農村留守兒童而言,他們對于色彩的認知幾乎來自客觀世界,年齡較小的心智發展會比同齡孩子緩慢。因此,在進行界面色彩設計的時候,最好遵循現實世界客觀事物的固有色彩,如天空就是藍色的,草地就是綠色的等,以免造成認知摩擦[7](130-131)。在logo和平臺頁面的設計中便可以以沙灘的黃色為主,提取的其他顏色為輔進行搭配,也可以獲得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的喜愛。
色彩與農村留守兒童的情緒和心理有著很大的關聯,他們通過選擇喜愛的logo和平臺顯示頁面的色彩,表達出內心和情感狀態。
(二)注重色彩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影響
色彩作為視覺信息傳達的重要因素,在傳遞信息的同時還能夠有力表達情感,隱性地對人們的情緒、精神和行動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可以利用色彩對留守兒童的影響,刺激他們的視覺。色彩的視知覺和心理效應是同時進行的,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即產生生理反應時必然伴隨著心理活動[8]。
在平臺頁面的色彩搭配上,與logo相比,平臺頁面受到使用者注視的時間要長得多,長時間的注視容易使人感到疲憊,所以盡量使用低飽和度、低亮度的色彩,適當緩解視覺疲勞,穩定心情。低飽和度、低亮度的色彩可稱為不飽和色彩,不飽和色彩相對來說,顏色比較低調雅致,會讓人的心緒隨之沉靜下來。將不飽和顏色應用于心理教育,可以降低人的警戒心,使人打開心扉,用一種更柔和的方式開展教育[9](161-162),這種柔和顯然更有利于農村留守兒童熟悉和長期使用這一親子交流平臺。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往往比普通兒童更需要調節,色彩可以對他們的心理起到潛移默化的調節作用。當他們缺乏父母的陪伴和一定的安全感時,暖色可以給予他們溫暖和安慰;當他們受到挫折或心情低落時,明度較高的色彩會給予他們積極向上的動力。色彩的搭配是為了給使用者帶來舒適感,平臺頁面的色彩搭配直接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情緒,長時間使用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重要的影響。
每一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農村留守兒童并未在“溫室”里成長,更加需要關心與愛護,更加需要陪伴與重視。色彩對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影響不可小覷,不僅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而且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發展。不僅設計者在留守兒童親子交流平臺logo和頁面的設計中重視色彩的研究和應用,學校、老師和家長還要重視色彩的價值和作用,合理利用色彩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及生理的影響,改善農村學校教學環境,改進農村學校教育方式,引導特殊的他們打開心扉,擁抱世界,逐步成長,健康成才。
參考文獻:
[1]蔡重陽.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2]曹陽.色彩教育對兒童的影響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3(10).
[3]楊天民.繪畫色彩學[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
[4]涂玲.淺析色彩對兒童健康成長的影響[J].美術教育研究,2011(03).
[5]梁永峰.自閉癥兒童色彩心理投射實驗[J].美術研究,2016(04).
[6]趙琪.UI界面設計中的色彩心理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6.
[7]朱敏,羅岱.色彩在學齡前兒童APP界面設計中的應用探究[J].設計,2019(06).
[8]索昕煜.網絡界面色彩設計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05.
[9]何漪,張亞雄.不飽和色彩在高校心理輔導中的作用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08).
基金: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91072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