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學生實踐的探索是語文教學領域比較重視的問題。隨著教育部的不斷深入改革,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學生的實踐教學方面,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選擇較為科學合理的教育手段。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習作和閱讀所占的比重較大,因此在習作和閱讀方面教師應當著重關注學生的實踐。通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及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提高語文習作教學的效率,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本文主要分析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和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以及如何更好地讓學生進行實踐的解決方案,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能夠對同業人員有一定的啟發,從而促進教育領域長遠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學生實踐
小學階段是學生從幼兒向中學過渡的時期,是學生正式步入社會的關鍵期,因此在此階段的教育對學生的個人成長以及人格的塑造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影響。小學階段學生開始正式接受系統的學習,教學方式是否得當以及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工具等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小學階段學好語文可以為后期學習其他學科打好基礎,對于培養學生的語句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幫助,除此之外打造良好的語文基礎有利于學生的寫作和閱讀。學生可通過在學校的學習和課外學習兩種方式進行,課外學習可以有效地拓寬學生的視野,彌補教師在課堂上授課內容的局限,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也應當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習作教學和學生實踐這兩方面是較為重要的板塊,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重視這兩方面在教學過程中的貫穿和應用。
一、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分析
習作教學也就是教師對于學生的寫作進行指導。習作教學著重于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認知能力,并在此過程中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在習作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為了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培養寫作的習慣。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語句表達能力水平有限,學生的寫作受到這兩方面的影響,可能對于某些情感的描述和語句的闡述的方面存在問題,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的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去學習,通過了解不同的知識來填充語句的空缺。
(一)學生習作缺乏興趣和動機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大部分喜歡數學學科,對于語文學科積極性不高,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經常會布置一些背誦和抄寫的任務,且格式要求較為嚴格,這與小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相違背,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較為偏好數學學科。這種對于學科的偏見也延伸到寫作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對于寫作缺乏動機和興趣,從而導致習作教學質量和效率低下的現狀。除此之外,有些教師在進行寫作指導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以三段論進行寫作,不僅對于格式要求非常嚴格,且要求學生嚴格按照作文模板進行寫作,導致學生在進行語句闡述的時候受到限制,這種教學方法嚴格影響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此相關的是學生在寫作時會受到題材的限制,教師會要求學生在題材要求范圍內進行寫作,這也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想象空間。綜合來說,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按照模板進行教學,忽略學生自主性的作用,從而導致學生習作缺乏興趣和動機。
(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缺少教學實踐活動
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大部分的教學是在教室內進行,而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更是如此。教師一般會通過展示優秀作文的形式向學生介紹如何寫得一篇作文,而缺少實際的教學實踐活動。課外實踐活動的缺失對于學生寫作思路以及實踐能力等方面都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在教室內學習與到課外親自進行實踐,這兩種教學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學生通過教學實踐能夠真正對相關知識有所了解,此外,通過教學實踐的模式,也能夠提高學生課堂興趣,讓學生在心理上對語文課堂有所期待。除此之外,小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存在另外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是學生的習作素材較為匱乏。小學生的個人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較為狹窄,從而導致學生的寫作素材較為匱乏,進一步導致學生的寫作基礎能力較為薄弱。但通過教學實踐活動的形式,可以有效地積累學生的寫作素材,讓學生在根源上能夠提升寫作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效率。
(三)寫作內容較為空洞和生硬
縱覽古往今來,任何一本較為出名的書籍,它的語言都是較為樸實生動的。華麗的辭藻并非不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但通過一些樸實的語言和細節的描述,才更能使得人們體會到作者的心情。在目前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過程中,由于習作內容固定,學生不得不按照教師要求的題材進行寫作,有些學生可能對于題材較為陌生,從而導致寫作內容較為空洞和生硬。因此,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讓學生自主地去尋找寫作題材,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能夠有話可說,有言可寫。根據個人成長經歷,在小學生進行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存在憑空捏造事實的現象,為了寫出符合題材要求的文章,從而塑造一些虛假的故事。但又由于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受限,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寫出來的文章一般是漏洞百出,不合常識。總之,學生受到題材的限制,從而導致寫作內容較為空洞和生硬。
二、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方法創新策略
(一)拓寬寫作題材,加強題材創新
如何確定題材對于學生的寫作具有很大的影響,而題材創新又是寫作指導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著重重視題材這一領域。教師可通過對題材范圍的拓寬以及對題材的創新來開拓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一些寫作思路,從而讓小學生感受到寫作的魅力。比如在小學語文《我所敬佩的人》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自主去思考誰是我所欽佩和喜歡的人。此外,通過一些故事的描述,讓學生表達他對這個人的仰仗以及欽佩。但是在普通的小學作文中,學生的描述對象一般為軍人、醫生、教師等,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在實際生活中自己所喜愛的人,他可以不是軍人、教師以及醫生,可以是環衛工人、交警等一些社會服務人員。通過教師的引導可以拓寬學生寫作內容的范圍,從而讓學生的寫作內容更加貼近實際,更加生動樸實。在寫作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消除學生的刻板印象,讓學生能夠形成全新的寫作思路,這對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具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二)靈活的習作教學模式
在實際的語文習作教學的過程中,因為學生特質的不同和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師的教學模式也應當做相應的改變。在小學領域內的寫作要求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描述性文章,另一類是實用性文章。比如題材要求寫自己身邊發生的故事,以及對自己影響較大的人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的實際讓學生進行創作。當題材要求學生寫關于實踐性的文章時,教師通過開展實踐性的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經驗,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知識的不同體現形式。在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所接受到的知識大多是前人所總結出來的理論知識,對于實踐內容的學習較為匱乏,因此對于實踐類的文章,教師應當著重開展不同類型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對各類的實踐活動都有所了解,從而在遇見此類文章時有一定的寫作思路。面對不同的寫作要求,教師應當采用靈活的習作教學模式。教師通過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及水平,總結不同的教學模式,以便于在后期的教學工作中能夠靈活地面對各種教學現狀。除此之外,教師本身的能力、教學觀念、教學經歷等對學生的寫作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當通過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水平。
三、 讓學生實踐滲入到習作教學過程中
在上述文章的闡述過程中,對于習作教學模式提出了一定的建議,但在小學語文進行習作指導的過程中,如何使得學生更好地進行實踐呢?這也是小學語文教育領域工作應當關注的問題之一。
(一)結合不同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
教學只有當教師和學生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習作指導的過程中,無論教師的指導方法如何先進,學生如果不加以配合也是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結合不同的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也應當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而如何使得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呢?創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人際關系等,這些都對學生參與課堂具有一定的幫助。比如在指導《我所欽佩的人》這一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在瀏覽過學生的文章后,首先應當對其中的錯別字和語句不通的現象進行修改,除此之外也要注重與學生的溝通,通過課外的溝通了解到學生背后的生活,從而教師能夠對學生有進一步全方位的了解。通過溝通教師能夠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從而能夠及時制止,通過溝通也能夠縮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對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溝通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結合課外實踐進行習作
讓學生實踐深入習作教學過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課外實踐進行習作。通過課外實踐能夠提高學生的社會性參與,這有利于塑造和健全學生的人格。通過課外實踐的參與,能夠讓學生更加親近自然,接近自然。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寫作思路以及積累寫作素材具有很大的幫助。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的形式能夠切身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體會到大自然的力量。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學生實踐的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進行習作指導必須要培養學生自主的意識,讓學生樹立“我是學習的主人”的理念,教師通過引導以及協助的方式挖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語文寫作的過程中感受到文學的魅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通過閱讀和寫作,對于拓寬學生的眼界以及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具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陳青.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管窺[J].內蒙古教育(職版),2016(2):58.
[2]祝雪冰.芻議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20):20-21.
[3]徐丹英.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育,2016(21):138-139.
作者簡介:
王俠,安徽省亳州市,亳州市丹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