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永增
摘 要:《新型城鎮化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一書對我國工業遺產的形成進行了相對詳實的敘述,并通過這種敘述方式探討了相關對策措施,分析了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的參與主體,相對來說創新了一個工業遺產方面的研究方向,但創新的力度不足。文章以書中的創新點為依托,以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需體現政府導向為主線對該書進行了解讀和思考。
關鍵詞:工業遺產;保護;再利用;政府導向
唐山師范學院研究館員、管理學碩士尚海永所著《新型城鎮化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一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該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4BTQ041)。該書將我國近十幾年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演變做了一個連貫且有實質內容的歷史敘述,并著重對城鎮化進程中的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進行了深入思考和闡釋。
該書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我國城鎮化歷史沿革的分析,指出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的問題以及可能的出路。第二部分著重對工業遺產的保護進行了闡釋,并對國外的工業遺產保護進行了引證研究,探析我國新型城鎮化工業遺產保護的現實狀況。第三部分重點闡述相關的模式和參與機制。第四部分則是對新型城鎮化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的政府職能進行了梳理,探索了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的基本思路。第五部分則是實證研究。
該書第一部分通過定量分析的方法對城鎮化與工業遺產保護、再利用之間的關系進行說明,指出城鎮化的動力在于農業、工業以及服務業,其中工業屬于后續動力,工業化與城鎮化在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共同成長。隨著經濟結構調整,產業以創新為驅動力,我國步入新型城鎮化階段,以后的城鎮化并不一定以工業化為參照標準,反而以服務業為標準。工業盡管不可或缺,但必須要經歷轉型升級,用智能化來實現工業的轉型。書中給出了具體的數據來證明我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比例不合理,同時不管是城鎮化中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還是文化的適應問題,都與工業化率過快存在關系。
因工業化率過快,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產生很多的工業廢棄地,這些廢棄地如何保護和利用就成了新型城鎮化規劃中需要思考的問題。書中以城市再生理論為基礎,探索了工業遺產保護與城市文化的構建,力圖把工業遺產作為城市的文化符號來進行保護與再利用。從再利用的角度來說,本書重點是希望通過研究國內外的相關實踐來總結出具體思路,即創意文化,書中所列舉的幾個例子都在力圖用創意文化來對工業遺產進行再利用,并保留工業遺產的歷史文脈。
依托我國的基本國情,政府在市場上扮演著比較特殊的角色,在城鎮化中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通過城市規劃來引導社會資本等主體,將視線投注到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上去,并且如何引導參與主體正確開發工業遺產,保留其歷史文脈都是值得深挖的內容。
實際在書中第四部分的第二節中專門研究了政府導向,這一節中給出的觀點主要是文化導向、政策法規導向兩種導向作用。從實際情況說,政府的導向作用大概如此。但是因為本書的主題中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再利用,另一個則是新型城鎮化。因此,在這個部分的闡述中,筆者認為應當加大對政策引導、稅收調整以及城市規劃等幾個方面的研究力度,特別是正式規劃。這個部分通常都是政府引導的,社會資本會隨著城市規劃方案來轉移視線,而政府的城市規劃將引領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方向,因而這一部分可以進一步深挖。
最后部分的實證研究,實際也沒有將政府引導的具體措施闡明,同時也缺少如何利用工業遺產保護和再利用來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闡述。如書中第五部分的第一個實例——鞍山工業遺產。書中闡述了鞍山工業遺產形成的因素,并對現存的鞍山工業遺產進行了統計,也給出了工業遺產保護和再利用的對策措施。這一點非常值得肯定,保護的意義在于實現工業遺產歷史文脈的傳承,而再利用應當是喚醒工業遺產,并使其為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做貢獻,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及新的城鎮化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