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紅
摘 要:建設新時代的數字化、智慧化博物館是時代的要求。開發丁村民俗博物館潛能,利用數字化智慧化平臺,建造丁村民俗博物館數據庫及網站,應用互聯網、物聯網、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對文物進行展示,服務公眾及游客,最大化學習和傳播丁村文化,使各項業務管理、教育服務功能、文化遺產保護發揮最大化價值,讓這顆璀璨明珠始終綻放它耀眼光芒。
關鍵詞:數字化;智慧化;丁村民俗博物館;展望
時代在發展,博物館也將隨著科技的發展、媒體的傳播而迎接新的挑戰。丁村民俗博物館也應緊隨時代的脈搏,充分利用互聯網,采用數字化、智慧化建設方法,為丁村民俗博物館的發展另辟一片天地。
1 什么是數字化、智慧化博物館
數字化、智慧化的博物館,它是將館藏文物資料數字化、信息化,應用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對文物進行數字化的展示,利用互聯網,將文物藏品信息展示給公眾游客,最終實現世界各個博物館資源的社會共享。
2 丁村民俗博物館的價值
丁村民俗博物館擁有丁村遺址和丁村民宅兩處國寶。丁村遺址,1954年因其附近發現了豐富的舊石器時代文化和丁村人化石而蜚聲中外。它彌補了十余萬年前舊石器人類化石的空缺,證明了丁村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并于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丁村民宅有保存完好的40座院落,明代萬歷時期6座,清雍正時期3座,乾隆時期11座,嘉慶時期2座,道光時期2座,咸豐時期3座,宣統時期1座,民國時期2座,未見紀年、但建筑風格屬清代時期10座。這些建筑宏偉壯觀、數量眾多,是山陜古民居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于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錄名單,2012年又再次復審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丁村民俗博物館建館于1985年,距今已有35年的歷史了。要使丁村民俗博物館有更大的發展,就應建立數字化、智慧化的博物館,適應時代的新要求。
3 怎樣建設數字化、智慧化的丁村民俗博物館及建設數字化、智慧化博物館的作用
建設數字化、智慧化丁村民俗博物館,要運用計算機技術,結合互聯網、物聯網、虛擬現實,利用智能硬件、可穿戴設備,對該館進行網站建設,使文物藏品數字化管理、虛擬展示;引進高科技網絡人才,提高文物藏品庫管理軟件的開發水平,促進該館全面進入數字化、智慧化,全面展現丁村民俗博物館的風采,使它變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并使丁村文化被學習與傳承。
建設數字化、智慧化的丁村民俗博物館,利用計算機軟件將文物藏品數字化存儲,壓縮存儲空間,建立電子信息檔案,這樣就能讓專職的工作人員準確而清晰地了解文物藏品的數量、種類,使文物藏品的管理水平得到改善,使管理人員能夠輕松地管理好文物。建設文物藏品的數字化、智慧化,也能為專家學者提供更便利的條件,研究人員也能通過互聯網準確地了解文物藏品的現狀及說明,開展細致的研究。同時,數字化、智慧化博物館的建立,也能使公眾及游客全面了解我館文物藏品的現狀,了解它的歷史文化信息,傳遞它為我們帶來的文化魅力。
傳統的博物館,像丁村民俗博物館,文物藏品眾多,保存方式也費時費力,展出時受地域、環境、時間、空間的因素影響較多,使文物藏品不能長期展示,而只能存入庫房,滿足不了公眾及游客的需求,使文化傳播受到限制,從而影響了我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而數字化、智慧化博物館的建立,就能更大范圍進行文化傳播,使丁村民俗博物館的價值得以體現,對其長遠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建立丁村民俗博物館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將其全部信息錄入計算機,實現無紙化辦公。將日常的各種事物性工作信息發布于微信、公眾號、訂閱系統中,利用物聯網,通過攝像頭、監控器進行監管,讓公眾及游客能直接關注丁村民俗博物館的狀況及文化活動。開設微信語音導覽服務,利用虛擬技術制作丁村民俗博物館的網絡地圖,對參觀各區域的位置進行詳細標注,讓游客只需在智能手機上點擊設置地圖就能進行虛擬參觀,給游客帶來方便。
建立物聯網自動講解平臺,通過物聯網,解決公眾游覽的盲目性和講解員帶隊游覽的局限性,讓每一位游客都配上無線耳機,使他們到達特定的觸發區域,耳機就能接收到講解員錄制的語音講解。
建立虛擬現實,設置特定場景的歷史文化背景,將古建筑群、丁村遺址,通過互聯網,準確直觀地展現給游客,讓游客利用智能手機、智能穿戴設備進行捕捉,體驗穿越時空的文化。同時,也可以使用VR眼鏡讓游客近距離感知和觀察文物、建筑,了解丁村民俗博物館明末清初古建筑、古遺址的精髓所在,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建立數字化的智慧博物館,丁村民俗博物館可以通過攝影技術拍下文物的原貌,利用靜態平面數字傳播高清晰圖像,通過互聯網,使公眾及游客看到不便展出的實物及珍品。實物博物館,文物藏品以靜態展示為主,缺少動態展示。丁村民俗博物館數字化以后,利用二維動畫進行動態制作展示,使深厚的文化信息傳遞達到最大化。智慧化、數字化博物館,涵蓋內容較多,陳列、研究、教育、保管、收藏等多方面都與計算機網絡緊密結合,利用數字化、互聯網、通信,把內容都構筑在信息平臺上,使公眾游客都能實時地觀看丁村民俗博物館的信息。而專業技術人員則可以通過數字化的展示把文物的信息盡可能最大化地去發掘,從而對文物的研究、鑒定、修復獲得更多的認識與溝通,達到我博物館資源信息的共享與交流。
建立數字化、智慧化的丁村民俗博物館,可以使丁村民俗博物館的教育與服務功能得到更大化的發揮。文物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借鑒網絡經驗,利用數字化軟件,對文物藏品進行分類,對每一類文物藏品的圖片、歷史信息加以說明,并制表,制成菜單,讓公眾及游客能通過檢索、查詢對文物進行瀏覽,并可以把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通過互聯網反饋給丁村民俗博物館,以便丁村民俗博物館能及時地得到信息并改進,讓公眾及游客滿意。
建立丁村民俗博物館的數字化、智慧化,可以使該館的文物得到更科學化、現代化的管理,讓公眾及游客在計算機前就能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觀看和欣賞文物,能讓專業技術人員通過放大局部來觀察文物。通過虛擬技術,讓公眾及游客通過智能手機、電腦就能自由欣賞丁村民俗博物館的文物、古建筑、木雕、磚雕、石雕、丁村遺址,也能讓行動不便的人群觀看到我丁村民俗博物館的全貌、館藏文物及珍品,了解十幾萬年前古人類的進化史。
建設丁村民俗博物館的數字化、智慧化,可以針對不同人群采取個性化服務方式,提升丁村民俗博物館的服務質量,讓其得到良性運轉。利用互聯網,加強丁村民俗博物館與教育領域、文化產業領域、信息技術領域和人才市場的聯系,讓資源得到更好的配置。利用互聯網,也能使丁村民俗博物館運行方式多元化,通過數據庫,可以打通更多的周邊資源,融匯更多的力量,實現有序的互動,為其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多的發展渠道。
建設丁村民俗博物館的數字化、智慧化,還可以開發丁村民俗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傳播其中蘊藏的文化,滿足游客對文化的需求。同時也能為丁村民俗博物館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促進其長遠健康的發展。
建設丁村民俗博物館的數字化、智慧化,要建立數據的分析系統,挖掘數據背后的信息,發掘公眾及游客的喜好與行為習慣,預測未來他們的需求,不斷優化丁村民俗博物館的系統并進行升級,以為游客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滿足他們的需求。
4 結束語
丁村民俗博物館集丁村民宅與丁村遺址于一體,收藏有大量館藏文物,結合晉南民俗,利用明清古建筑展示了晉南習俗,利用出土的丁村古動物化石、古石器、丁村人化石展示丁村文化,讓人們接受傳統教育,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隨著科技的進步,建設數字化、智慧化的丁村博物館已不再遙遠。丁村民俗博物館全體工作人員應齊心協力,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并引進人才,掌握計算機技術及軟件開發技術,共同創建智慧化、數字化的現代高科技丁村民俗博物館;全面貫徹習總書記的要求,采取多種舉措,讓歷史說話,讓文物“活”起來,真真切切地使丁村民俗博物館的文物藏品、四百多年歷史的明末清初古建筑群“活”起來,讓十幾萬年的丁村猿人、古動物化石、石器“活”起來,共同打造新時代的丁村民俗博物館。
參考文獻
[1]李文昌.發展中的中國數字化博物館[J].國際博物館(中文版),2008(Z1).
[2]趙昆.試論數字化博物館[J].北方文物,2002(1).
[3]王裕昌.數字化博物館的探索[J].甘肅科技,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