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產業集聚已經成為經濟發展中非常普遍的一種產業組織形態,產業集聚是促進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提高區域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區域創新發展與產業集聚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國內外學者對產業集聚與區域創新能力的研究越來越重視。本文基于國內外學者對產業集聚與區域創新能力的研究,通過梳理相關文獻對產業集聚與區域創新進行綜述。
關鍵詞:產業集聚;區域創新
一、國外相關研究綜述
國外對產業集聚的研究較早,在1890年,新古典經濟學家Alfred Marshall就已經對產業集聚這一經濟現象有了關注,馬歇爾將在特定區域產生的具有分工性質的集聚現象稱為“產業區”。
德國經濟學家Alfred Weber(1909)是第一個提出產業集聚概念的人,在《工業區位論》(1909)中,Alfred Weber從單個產業的區位分布的角度提出了產業集聚的概念,并且分析了形成產業集聚現象的原因,韋伯將其分為特殊原因和一般原因兩種,特殊原因包括交通的便利性和礦產的豐富性等,一般性原因指企業追求的勞動力成本、運輸成本以及市場銷售等成本的最小化。法國經濟學家Francois Perroux(1955)在研究經濟的非均衡性增長的過程中,引入了“增長極”概念。增長極理論是指在一個地區的發展過程中,某些企業在特定的城市或者特定區域內集聚,對該集聚區會產生顯著的經濟增長,并且對鄰近地區也會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所以Perroux認為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的發展有顯著的關系。Micheal Porter(1998)從競爭的角度對產業集聚進行了研究,他認為產業集聚能夠提高集聚區內的企業和產業的生產力,進而提高企業或者區域的創新能力,并因此對企業和區域的競爭力的提高有促進作用。Bagena和Beechetti(2002)以意大利產業為研究對象,對產業集聚與區域創新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企業的R&D支出與產業集聚區內的集聚水平并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產業集聚對區域創新能力提高產生的影響比較顯著。Pineh和Jenkins等(2003)認為產業集群對區域內的知識的傳播速度、企業間的相互學習能力以及企業的創新水平都具有較強的提升速度,從而對區域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有明顯的提升作用。
Caineili和Liso(2005)以意大利的傳統行業為研究對象,在進行實證研究后發現,意大利傳統產業的產業區與其他地區相比,具有更強的區域創新能力。Micheal Fritsch(2007)以歐洲的11個地區為研究對象,實證研究發現產業集聚對區域創新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促進作用的大小有地區差異性。Gilbert等(2008)對中國的127個企業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發現并不是所有的產業集聚都是對區域創新產生的簡單的線性影響。Effie Kesidou和Henny Remijn(2008)以烏拉圭軟件產業集聚區為研究對象,實證研究發現在人力資源流動、員工之間的非正式交流、企業衍生等的作用下,區域知識溢出可以對企業的創新績效產生正向的推動作用。Christoph Hornych和Micheal Schwartz(2009)以德國東部的22個制造業為研究對象對專利申請數進行定量分析,研究發現產業集聚與企業創新績效的關系呈現倒U型。J.Knoben(2009)以自動化服務業為研究對象,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由于企業類型的不同,產業集聚對區域創新績效的影響會有差異。Blance等(2012)對歐洲250個地區制造業等產業集聚區的區域經濟與產業結構的關系進行研究,研究表明產業集聚對區域經濟的影響程度較產業結構的影響程度低,并且在實證過程中并沒有發現產業集聚度對區域創新能力有顯著影響。Megha Mukim(2012)通過對印度從1999年到2007年的區域專利申請數進行分析,用專利申請數作為衡量創新產出的指標,對知識生產函數模型進行擴展,將研究與開發支出、集聚程度和人力資本對區域創新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顯示這三個因素對區域專利申請有顯著的作用,也就是說產業集聚對區域創新有顯著的影響。Matthias Bracher(2016)對東德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經濟特點進行分析,分析發現由于其產業集聚不明顯導致沒有強大的集聚經濟,從而導致經濟結構上有明顯的弱點出現。
二、國內相關研究綜述
近年來,國內學者對產業集聚的重視程度增加。我國較早的研究是王緝慈(2001)在《創新的空間一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一書中提到的產業集聚,王緝慈認為某一區域的經濟和創新能力的提高主要是來自于該區域的企業集聚。
魏守華,石碧華(2002)認為企業集聚競爭優勢是可以增強市場競爭力,從而引導區域內形成更加強大的區域創新體系。魏江(2004)在對創新系統的發展過程進行探索的基礎上,提出了集群創新系統的定義,魏江強調這個定義的幾個關鍵點:第一,地理區域的局限性;第二,政策、法律規范以及區域文化都應該包括在規制安排中;第三集群創新系統的主要優勢是促進知識在集聚區域內部的產生、吸收、轉化以及應用,從而提高區域創新產出。徐勝(2007)對產業集群與區域創新體系的關聯性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兩者是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關系,它們的關聯性體現在地域關聯、結構關聯、功能關聯和目標關聯。張昕等(2007)以高技術產業中的醫藥制造業和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研究,發現產業集聚對區域創新績效的影響有行業差異性。陸偉(2008)以常州市的產業集聚區為研究對象,采用時間序列的分析方法進行研究發現,產業集聚與區域制度創新之間是互動關系,政府在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職能作用。劉勇(2013)以湖北省為例進行實證研究,使用動態面板數據模型對人力資本、工業化程度等影響區域創新能力的因素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距離對技術創新產生影響,而且產業集聚通過強化競爭的方式來推動企業創新,進而對區域創新能力的提高產生影響。
丁緒輝(2015)利用OLS估計與GWR模型、SDM模型分別探討產業集聚與區域技術創新效率的關系,結果顯示產業集聚對區域技術創新效率存在正向效應,但該效應有區域差異性。劉占芳(2016)為研究新疆烏昌經濟區的制造業產業集聚與區域創新的關系,采用產業地理集中度指數對2008年-2014年的集聚度進行了測算,實證研究表明該經濟區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的集聚程度上升幅度較大,但是資源密集型產業的集聚程度處于下降的趨勢;產業集聚對區域創新有抑制作用。李盼(2017)對西安高新技術產業2000年-2014年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發現產業集聚所提供的環境支持、人力資本和知識溢出等作用對區域技術創新有著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但其影響力度不盡相同。李國鳳(2018)以中原城市群為例,探討產業集聚與區域創新能力的耦合協調度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區域創新能力與產業集聚比重的增大,兩者的耦合協調度也會相應地增大,所以提高區域創新能力可以促進二者的互動與發展。李亞慧(2019)利用空間計量模型和面板門檻回歸模型對高技術產業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產業集聚模式的不同導致存在擠出效應,專業化集聚和多樣化集聚都對本地區創新效率的提高呈現負向效應,但是專業化溢出促進周邊地區的創新,多樣化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周邊地區的區域創新活動。
三、國內外研究綜述
綜上所述,國外對產業集聚與區域創新的研究較早,國內的研究在近些年也越來越全面和深入。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主要采用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兩方面,多以定性分析為主、定量分析為輔,多以某一地區或者某一省份(市)為研究對象進行探討,采用不同的計量模型進行研究對模型的構建、變量的選取等都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Effie Kesidon, Henny Remijn. Do Local Knowledge Spillovers Matter for Dovelopment? An Empirical Study of Urguay's Software Cluster[J].World Development,2008,36(10):2004-2028.
[2]Christoph Hornych,Micheal Schwartz. Industry Concentration and Regional Innovative Performance-Empirical Evidence for Eastern Germany. SPRU Electronic IWH Discussion Paper, No.8,2009.
[3]J.Knoben. Localized inter-organizational linkages, agglomeration effects, and the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firms [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2009 (43):757-779.
[4]Megha Mukim. Dose agglomeration boost innovation? An econometric evaluation[J].Spatial Economic Analysis,2012,7(3):357-380.
[5]王緝慈.創新的空間——企業集聚與區域發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6]魏守華,石碧華.論企業集群的競爭優勢[J].中國工業經濟,2002(1):56-62.
[7]魏江.創新系統演進和集群創新系統構建[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4(1):48-54.
[8]徐勝.產業集群與區域創新體系的融合研究[J].當代財經,2007(1):77-82.
[9]張昕,李廉水.制造業聚集、知識溢出與區域創新績效——以我國醫藥、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為例的實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研究,2007(8):35-43,89.
[10]陸偉.產業集聚發展與區域制度創新能力關系研究[D].復旦大學,2008.
[11]劉勇.產業集聚對我國企業創新的影響機制及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
[12]劉占芳.新疆制造業產業集聚與區域創新的實證研究[J].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校報,2016(4):29-33.
[13]李國鳳.產業集聚與區域創新能力耦合協調發展研究[J].經濟實證,2018(8):145-148.
[14]李亞慧.高技術產業集聚模式對區域創新績效影響研究[D].新疆大學,2019.
作者簡介:邱靖亞,女,河北廊坊人,云南財經大學商學院,管理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區域創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