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婭麗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總體經濟態勢發展也十分良好。目前總體經濟環境中,占據重要地位的金融經濟正逐漸尋求突破,要求其在創新中謀求發展,排除萬難,勇爭上游。金融經濟實現創新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也會遭到多方面的牽制。為此,金融行業必須充分認識市場,領悟相關政策,為金融經濟創新創造良好條件。基于金融經濟狀況,本文將闡述影響金融經濟創新的因素,探討金融經濟發展創新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金融經濟創新發展的三點解決對策。
關鍵詞:金融經濟;創新發展;因素;對策分析
我國國民經濟總體處于轉型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正在謀求更加穩健的發展方向。這一宏觀經濟背景下,我國金融經濟的轉型發展也應運而生,盡管在發展過程中金融經濟受到諸多因素影響,但其在信用、中介、資本和產業之間的操作仍將該行業帶向了優質發展道路。如今,金融經濟受到社會變化的影響逐漸與信息領域、工業領域等產生交叉,形成產業化的業態發展,金融經濟達到空前發展。然而,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現狀,金融經濟也面臨著轉型發展,要求其實現創新發展,以提升金融經濟的發展潛力,讓金融經濟在市場上占據強有力的地位。
一、影響金融經濟創新的因素
1.法律及政策影響
我國法律法規嚴謹具體,對于金融行業的運行也明確提出了多條法律條文,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金融經濟健康平穩運行,也限制了部分金融服務的實行。依照法律規定,金融業務必須按規定在法律許可的條件下進行,一旦越界將會導致社會各方面臨經濟損失。并且,我國現有的利率管制制度對于金融經濟也有不小的影響,利率的浮動會直接影響金融業的生存和發展。在金融經濟尋求創新的階段,政治法律、經濟政策等都會對其產生一定影響。
2.思想影響
受到國情影響,我國建國之初開始實行計劃經濟,在之后的社會經濟發展中也市場能看見計劃經濟的縮影,這對于經濟自由發展是極其不利的。金融經濟的創新發展需要更加廣闊的空間,但是由于歷史思想的根深蒂固,許多經濟市場的運行者和管理者在行事中仍抹不去計劃經濟的方式,導致金融經濟缺少活力和生機。
3.金融風險影響
金融經濟的未來發展可以預測但卻不能認定,市場存在風險意味著金融存在風險,當外部因素作用過大時便會導致金融經濟出現波動。在一定范圍的經濟波動對于金融業發展來說是有利的,能為金融創新提供一定的時機。然而,金融經濟創新發展的時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的,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機會背后的風險,莽撞行事而未能全面考慮到金融風險利弊,也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從以往來看,市場經濟出現較大的不穩定時,便會影響金融經濟創新發展,兩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金融風險的出現并不能被人們準確判斷,因此在金融經濟運作時便要做好風險評估,采取有效地防控措施。
4.技術影響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我國信息技術的研發也處于世界前列,金融經濟創新發展聯合高新技術也開辟了新的金融業態。高新技術的運用對于金融經濟的影響較大,企業和用戶通過技術通訊能夠高效地實現異地交易,大大節省了金融交易的時間和各項成本。同時,技術的發展為金融經濟提供了數字化的管理模式,對于金融經濟中產生的數據內容,都可以通過平臺進行儲存、查閱和共享,不僅讓用戶享受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務,也加強了金融業的安全性。
二、我國金融經濟發展創新存在的問題
1.金融經濟結構不科學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金融經濟作為其重要的一部分也同樣實現了增長趨勢,并顯現出深厚的潛力。然而,在金融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后,也存在部分陰暗面,亟待人們重視并解決。新中國成立經歷了艱難曲折的歷史階段,在建國后我國經濟元氣大傷,我國金融體系建設略微倉促,諸多方面的規定并不完善,相應的管理模式也不甚科學,造成一段時間以來我國金融產品僅有表面上的豐富多樣,而實質上金融行業的產品和服務出現同質化嚴重的現象,并且混入了許多虛假不實信息,混淆用戶的視線,給用戶帶去巨大的風險。我國金融經濟在不斷擴大實力和影響力的過程中,金融經濟結構缺少調整和優化,導致管理缺失和服務缺失,并沒有讓用戶享受到金融經濟帶去的紅利。一旦用戶對金融產品缺少足夠的信心,便會影響其金融投資行為,這也會阻礙金融經濟的長遠發展。
2.金融經濟管理體制不完善
隨著社會不斷更新發展,我國在技術創新上取得優異的成果,為世界所稱道。如今,技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在金融經濟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使金融經濟逐漸展現新的面貌,轉型成為信息化、產業化的金融產業。金融交易依托技術成就實現了高效、安全的業務辦理,網絡特色化的金融經濟逐漸成為主流趨勢。金融業務已經走向了自由化的階段,用戶不再因為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而阻礙金融交易,各種業務辦理更加簡單高效,也十分靈活實用。然而,信息化催生下的金融業務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商業壟斷的行為容易在此形成,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風險隨之上升。此種情況下,依照從前的金融經濟管理體制,勢必不能壓制住壟斷行為和降低風險成本,管理效果不能得到體現。落后的經濟管理制度對金融經濟的創新發展具有嚴重的阻礙作用,與當下的經濟環境嚴重不符,長遠看來無法滿足金融經濟長期發展的需求。
3.從業者專業能力薄弱
金融市場存在較大的變數,身處金融世界需要擁有敏銳的商業嗅覺和扎實的金融服務知識,貫徹金融理念,落實金融經濟創新。但是目前金融行業的從業者大多不具備此類要求,其在專業領域也顯得十分業余,對于深奧的金融知識一知半解,僅依靠傳統的金融模式進行產品和服務銷售,對市場動向發展把握不足,嚴重影響金融經濟增長。由于我國國情現狀,金融業的起步時間較晚,是一個較為年輕的產業,仍存在諸多稚嫩的問題。例如行業缺少經驗教訓先導,導致金融經濟發展只能艱難尋求發展,從業者身處其中卻無法真正學習到金融市場的需求與變化。沒有優秀人才的助力金融經濟的創新發展也就得不到滿足。曾經,我國也一度向歐美國家進行學習借鑒,從其他國家的金融發展中尋找到符合自身發展的經驗教訓,但事實證明這樣的學習方法只能學來理論,從業者們的專業能力依舊無法提升。
三、實現金融經濟發展創新的重要對策
1.推動金融市場化
縱觀我國整體經濟便會發現,金融類經濟在我國的創新發展遠不及其他種類的經濟發展,究其原因是金融經濟長期處于被壟斷的狀態,并且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約束,行業內部無法突破束縛尋求創新發展模式,導致其在一段時間內仍處于較為原始的發展模式。我國金融經濟如果不能得到改變和增長,將會影響我國金融經濟的健康增長,也會影響其在國際上的地位。在信息化、產業化高速發展的時代,金融經濟迫切需要依托強有力的技術與資本支持,逐漸形成規范市場化操作,提升金融業務種類和金融業務辦理能力,提升金融交易的質量和效率。金融行業自上而下應當遵從市場變化,尋求創新突破,把握經濟市場提供的機遇,加快金融市場化運作。
2.提升政府行政能力
經濟對于國家的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我國在經濟領域的方向發展由中央政府宏觀指導,各地政府聯合引導和監督下進行,一定程度上這種經濟模式有著原先計劃經濟的身影。金融經濟有著明顯的市場性,這種特性要求金融發展必須擁有充分的自由空間,用戶的自主選擇權利得到保障。一旦金融經濟完全依靠中央下達指令,會導致地區經濟結構不平穩、發展不平衡,嚴重阻礙國家的經濟發展,更不利于金融經濟創新發展。因此,目前我國在金融經濟管理上應當實行簡政放權的措施,使地區經濟形勢更加明朗透徹,使經濟運作更加便捷高效,才能在地區或國家發生經濟沖突或難題時能夠迅速反應,尋找解決辦法。如此一來,不僅彰顯了政府行政效率,也有利于中央對經濟的宏觀把控。政府應當將精力主要放于制定符合地區金融經濟創新發展的戰略上,在具體實行中給予市場充分的自由和權利,才能創造金融市場機遇,為金融經濟注入鮮活生命力。
3.注重培養從業者專業能力
目前,金融經濟正面臨轉型創新發展,創新要求指導著金融業的未來。金融經濟的從業者是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尋求創新發展的關鍵時刻,人才儲備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經濟發展的方向和高度。只有金融從業者能夠保持高度的認真嚴謹的態度,掌握金融領域的相關知識,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要求自身培養創新獨立意識。從金融市場需求來看,金融從業者需要明確科學技術對金融發展的重要意義,并在此基礎上,強化自身科學技術意識,著重把握技術與金融的產業聯合,發展具有技術性的金融經濟。此外,金融行業從業者需要對市場歷史發展有著清晰的認識,才能在新時代創新發展中摸索出符合國情的經濟道路。經濟創新理念的出現并不是單純的理論引導,而是要求從業者依托創新理念,并將其應用于實踐,實現金融業務的新階段特色。為此,企業和金融機構需要定期對人員進行知識理念培訓,分享分析金融產品與服務的特色,剖析消費者的心理需求與期望,使其在金融經濟創新發展道路上能夠起到添磚加瓦的作用。
四、結束語
當前我國正在逐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經濟發展效率。因此,金融經濟必須盡快實現創新發展,為國民經濟上升做出貢獻。金融經濟創新發展與社會各個行業和領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彼此聯系、相互影響,明確市場上能夠影響金融經濟的各類因素,從中認識到金融經濟創新發展面臨的困難,并針對難題改善金融經濟發展現狀,為金融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張羽,趙曉夢.創新驅動發展中的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最優金融結構理論視角下的中國經驗[J].宏觀經濟研究,2018(5):32-33.
[2]李保政.淺析影響我國金融經濟發展創新的因素[J].現代商業,2017(15):98-99.
[3]朱峰.淺析金融創新對金融業的沖擊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7(12):223-224.
[4]胡金焱.于融資模式創新的金融支持新動能產業發展研究[J].理論學刊,2019(3):68-69.
[5]崔子騰,馬越,吳晗.金融科技發展對銀行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中國物價,2017(6):43-45.
[6]李德.中國分享經濟發展中的金融創新[J].西部金融,2017(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