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書明
【摘要】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分享快,新聞尤其是熱點新聞有首家無獨家。基于當下網絡新聞的“算法推薦”方式,自媒體如何“蹭熱度”“推流量”,在公眾熱點中發出自己的聲音,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結合自媒體作者亮天在《今日頭條》刊發的幾篇華為事件爆款文章,從冷對熱點、獨辟蹊徑,敏銳觀察、勇于反擊,善于互動、開闊視野,以及制作打動人心的標題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自媒體;公眾熱點;華為事件;爆款文;今日頭條
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突出特征就是隨時隨地,無處不在。在這一背景下,再去追求獨家已經不切實際。[1]新媒體時代資源共享,新聞有首家無獨家,但表達視角和對事件的認識、見解可以是獨家、獨到的。對重大題材、熱門新聞,自媒體作者很難取得第一手材料,也往往無法采訪、無權發布這樣的新聞。可是,追逐“熱詞”“熱門”是媒體,特別是新媒體人的天然使命,加之“熱詞”已經成為新媒體平臺提升熱度的關鍵。因此,自媒體如何“蹭熱度”“推流量”,如何在公眾熱點中發出自己的聲音,是我們要面對的課題。
2019年,華為無疑是公眾熱詞。因美國的打壓圍剿,有關華為的輿論一波接著一波,成為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引起公眾極大的關注,甚至吸引了全球目光。關于華為話題的熱度之高、曉喻度之廣,可謂前所未有。下面是自媒體作者亮天在《今日頭條》上發的幾篇關于華為的新聞話題,它雖然只是發自自媒體,也不會為人人皆知,但是,它依然成為引爆網絡的“爆款”文章:
《想入主華為董事會?西方首次暴露圍剿華為新目的》15.5萬閱讀量、1358條評論(2019-03-06);
《美國給華為挖的坑,讓波音跳進去了》獲得了60萬推薦,14.4萬閱讀量,閱讀量與推薦量之比達到了24%,303條評論,272次收藏,131條轉發,1564個點贊(2019-03-24);
《我們為何非要把最先進的5G給不歡迎的國家》33.0萬閱讀量、762個點贊、293條評論(2019-01-30)。
今天,我們以亮天在《今日頭條》上發的幾篇以華為為話題的爆款文章為例,論述一下自媒體作者如何在公眾熱點中寫出個性爆款文章。
一、冷對熱點,獨辟蹊徑
熱點事件、焦點新聞在互聯網搜索引擎技術的應用及新媒體傳播條件下,逐漸轉換成為具有特殊傳播力的專業“熱詞”。基于用戶興趣的“算法推薦”是網絡新聞的主要分發方式,其代表有《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今日頭條》“運轉核心是一套由代碼搭建而成的算法”,這套算法為它帶來了1.4億活躍用戶。[2]《今日頭條》等平臺就有這種“熱詞”分析功能。因此,關乎熱門的“熱詞”與文章流量直接相關。作為自媒體作者,必須研究如何抓住熱點,把握“熱詞”寫出爆文。
蹭熱度,不是湊熱鬧,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在熱門話題中,要用冷眼觀察,要有獨家思路。2018年以來,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動用司法訴訟、綁架人質等方式打壓華為,甚至要求其盟國拒絕使用中國華為5G設備。當大量的報道都在圍繞西方國家是用與不用華為5G設備,華為在被拒的被動局面下如何攻城略地的新聞話題的時候,亮天在《今日頭條》上發表文章《我們為何非要把最先進的5G給不歡迎的國家》(2019年1月30日)。這篇文章在大家都關注華為如何突破美國圍剿,求得其他國家信任接受華為5G設備時,逆向思考,從另一個角度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引發網民熱議。
《我們為何非要把最先進的5G給不歡迎的國家》,開啟了華為話題的另一扇門。
該文指出:“誰拒絕5G誰就會后悔,誰拒絕華為,誰就會錯失發展機遇。當下,正如任正非所說,華為5G他們非用不行。可是,我們難道非給他們不行嗎?這么好的技術我們為什么要上桿子給不友好、不領情,甚至給我們網羅罪名的國家呢?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以前都是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現在輪到我們限制高技術出口了。這樣也是防范中國的高技術被敵對國家所利用。”
別出心裁的觀點引起網民興趣,閱讀量達到了32萬+,778個點贊、跟帖評論320條。
自媒體人不是業內人士,發表獨到見解不能只求新奇,憑作者主觀臆斷,必須基于事件本身和其發展變化中發出的某種信號進行判斷分析。當形成某種認識和觀點后,還應該尋找或等待時機和由頭,做到適逢其時。
這篇文章的發表恰遇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華為董事長梁華的一段話。他表示,不想再持續與部分國家的“敵對”關系,如果這些國家擔心華為的通信網絡設備有安全威脅,那么華為可能會把相關技術轉移到受歡迎的國家。華為在達沃斯的這一最新表態,與以往相比,是一個大轉彎,也給作者的思考和見解找到了注腳。
美國對華為的“封殺令”始于2012年的“337調查”,美國在沒有提供任何證據和具體信息的情況下,就對華為和中國通信企業下達禁令!其盟友多表示了跟隨。美國打著最具殺傷力的“不安全”和“間諜”的借口,令所有使用華為的國家左右為難、憂心忡忡。
美國不會眼睜睜看著華為5G技術一路領先世界,布局盟國市場。為了阻止華為前進的腳步,美國就用反復造謠、長期訴訟的方式混淆是非,擾亂華為市場。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下事態的發展,指出美國的這一陰謀:其目的就是,擾亂華為,拖垮華為!
二、敏銳觀察,勇于反擊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專門論述了增強斗爭意識、斗爭本領的問題。過去,面對西方媒體的攻擊言論,我們多是就事論事地去解釋求理解,往往處于被動守勢,缺少反擊和主動進攻。在國際公眾熱門話題中,針對居心叵測的挑釁言論,我們不僅要發表獨到見解、正義之聲,還要眼光敏銳,能夠抓住要害,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并且縝密嚴謹,經得起檢驗。亮天《今日頭條》上刊發的另一篇文章《想入主華為董事會?西方首次暴露圍剿華為新目的》(2019-03-06),是作者獨具慧眼,從外媒批評華為的文章中捉到的“狐貍尾巴”。
外媒文章題目為《遭西方圍攻或不無道理德媒揭華為一嚴重錯誤》。華為這個嚴重錯誤是什么呢?媒體轉引杜塞爾多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華為缺乏國際化管理層》為題稱:作為國際化的通信設備廠商,華為的董事會、監事會成員卻全部來自中國。文章認為,這是一個嚴重錯誤……系統性的錯誤。
華為的一個嚴重錯誤,竟然是華為的董事會、監事會成員全部來自中國,所以“遭圍攻或不無道理”。這是什么道理?亮天的文章直接揭露西方人的嘴臉:如果華為董事會是西方人入主,就沒有排斥華為的道理了!這就是西方人的道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多國圍剿華為,一直以安全問題作為借口,這是西方首次暴露圍剿華為的又一個原因。原來,面對華為這塊肥肉,他們終于忍不住貪婪的口水,急于來一場群狼爭食。
文章發表后迅速燃爆網絡,網民紛紛譴責西方“吃相難看”。但是,也有德國一個名為“Tatort”質疑文章來源的真實性,并導致文章被平臺暫時關閉。接著作者迅速出示了信息出處及外媒的報道。質疑人狡辯道:“德媒原文標題里并不帶‘管理層的意思,沒有說要求華為加入其他國家成員進董事會的意思。”
德媒文章:“華為的董事會、監事會成員卻全部來自中國,這是一個嚴重錯誤。”這里說的董事會、監事會不就是管理層嗎?
說華為的董事會、監事會成員全部來自中國是個嚴重錯誤。又是什么意思呢?亮天的文章用一句設問《想入主華為董事會?……》,揭穿了它的話外音!
事實澄清后,《今日頭條》平臺立即開啟了閱讀推送。該文章在遇到干擾的情況下,閱讀量仍然達到15.5萬、評論1358條。
西方拿華為董事會說事,被直接揭穿批駁,這是在眾多華為報道中的獨家觀點文章,也是引起網民熱烈反響,媒體紛紛轉載的一篇。雖然它并非出自專業機構和權威媒體。
作者從網民的評論中,也汲取了力量。一位名為“一起去看北京的初雪”的網友寫道:“華為董事會、監事會成員全部來自中國,因為它叫華為,不叫美為、德為、英為、法為……”網友“大群”說:“華為堅決不上市,華為是真心為中國造福的一大批普通人。”
三、善于互動,開闊視野
與網友的互動,是新媒體的傳播優勢,也是文章的傳播動力。作者在與網友的互動中,不僅可以推動流量,還可以獲得新信息、新知識,啟發新思維、開闊新視野。
2019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的波音737客機墜毀,造成157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這已是該型號飛機在5個月內發生的第二起空難,各國航空部門高度重視,相繼宣布停飛該型號飛機。由此,美國波音公司成了全球的輿論熱點,甚至蓋過了華為,占據了媒體的頭條。
波音是美國工業的標志,華為是中國制造的典范。他們都代表了世界科技發展的水平,這個時候,世界輿論先后把中國的華為和美國的波音推到了風口浪尖上。這兩場與論風潮有什么關系呢?
亮天曾經在《今日頭條》上對一篇關于波音事故原因的報道發了句跟帖:“是中國的華為不安全,還是美國的波音不安全?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沒想到,這一句話獲得了很多的點贊。
這些點贊激發了作者的進一步思考,思考結果發現:美國禁止華為的說辭,竟讓波音一一應驗了。
我們知道,華為30年來在170多個國家、為30多億人提供網絡設備和服務,有良好的安全記錄。美國為打壓華為,無視事實,編造了華為許多莫須有的安全問題,到處游說盟友封殺華為。
而波音737接連發生兩起墜機事故,300余人傷亡。經對黑匣子進行解析,發現此次空難是波音737MAX8的自動防失速系統(MCAS)出現嚴重誤判,導致飛機墜毀。事實證明,波音的這個機型不安全!
給華為扣的“不安全”帽子,由波音公司認領了!進一步追究,還有華為和波音誰有政府和軍事背景?華為和波音誰應該被禁止?
華為和波音,雖然都被推成舉世關注的輿論風波主角。但是,這兩家企業本身沒有任何關聯,它們經歷的事件,也沒有聯系。但從文化角度、信仰角度,看似兩個不相關的事物,往往有內在的某種聯系。“因為自然法則和社會法則總會以不同的形式和途徑達到對善的褒揚,對惡的懲罰!”(網友燙衣板點評語)發現了這種聯系,遂產生了《今日頭條》上的這一爆款文章《美國給華為挖的坑,讓波音跳進去了》。該文獲得了60萬推薦,14.4萬閱讀量,閱讀量與推薦量之比達到了24%,303條評論,272次收藏,131條轉發,1564個點贊,從這些數據也可看出網友互動的熱度。
四、標題引人,打動人心
我們把標題稱為文章的眼睛,新媒體平臺上,標題的存在方式與平面媒體已經大不相同。讀者通過點擊標題閱讀文章,標題已經成為文章閱讀傳送的必經一道門。過去我們稱“題好一半文”,如今在新媒體平臺上,標題的優劣甚至事關全文的生死成敗。
也正因為如此,一個時期以來,新媒體作者挖空心思制作極端化標題吸引眼球,以致標題黨泛濫成災,引起了網友的反感,敗壞了新媒體的聲譽。自媒體平臺,不得不開始運用各種機制和技術程序,對標題黨過濾。
但無論如何,標題不吸引人,讀者不會買賬,手指不會點擊,自媒體文章就會事倍功半,很難獲得流量,甚至前功盡棄。我們再結合亮天在《今日頭條》上刊發的幾篇華為事件文章,談談如何尋找新聞標題的引爆點。我們以《美國給華為挖的坑,讓波音跳進去了》文章為例。
該文從華為和波音這兩起與論風潮共同的“安全話題”入手,把兩者面對的問題對比聯系起來。由此發問:“是中國的華為不安全,還是美國的波音不安全?”進而發現“美國禁止華為的說詞,竟讓波音一一應驗了”。這是文章的主線、主題。但是作為標題來說,怎樣更形象、生動,怎樣才能打動人?
這就要從信念、心理訴求上著眼,以求網友同頻共振。中國人普遍信奉懲惡揚善、因果有報。所以,“多行不義必自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等諺語典故,人們耳熟能詳、社會廣為流傳。
標題《美國給華為挖的坑,讓波音跳進去了》,就是借用老百姓熟知的民諺,不僅平實、通俗,而且準確、形象、生動,引起網友熱烈的內心共鳴,多名網友稱贊:“這個標題起得實在是高!”
文中還有一組二級標題同樣獲得網友贊譽:“給華為扣的‘不安全帽子,由波音公司認領了”“華為和波音誰有政府和軍事背景”“美國禁止華為,世界禁飛波音”,小標題與大標題相互呼應,形成了疊加熱效。尤其是“美國禁止華為,世界禁飛波音”這個標題,被很多網友點評為:“好漂亮的廣告詞!”
制作打動人心的標題,不僅要了解事件發展動態,更要研究熱門話題下多數人的所思所想。
莎士比亞曾說:質樸比巧妙的言辭更能打動人心。質樸指人,就是真實、本原,就是向善。質樸的標題就是:看似平實,卻能說到人的心上。所以,反映事物本質規律、人心向背,才是標題的引爆點。
參考文獻:
[1]陳碩,李昭語.媒介跨界融合的現實瓶頸與“智慧”轉型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9(7).
[2]馬思源,姜文琪.推薦算法規制的他山之石[J].新聞戰線,2018(5).
(作者為安陽廣播電視臺主任記者、制片人)
編校:王志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