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英男 禚同友 劉靜雪
【摘要】淀粉工藝學是食品學科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課程采用線下和線上等教學改革方法,其中線下教學包括項目教學、小組討論、校企合作,線上教學包括微課教學、互動交流。通過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增加完善教學方法,探索新型教學改革模式,提高教學效果,注重培養職業素養、表達和溝通能力的拓展,致力于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的人才。
【關鍵詞】淀粉工藝學 ?改革 ?線上 ?線下
淀粉工藝學是一門以食品化學、食品生物化學、食品工程原理為基礎的應用科學,它是食品學科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淀粉的結構與性質、淀粉的生產工藝、淀粉糖生產理論基礎、淀粉糖品生產工藝和變性淀粉生產工藝及性質、應用等。課程的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為學生今后從事和學習淀粉的加工工藝和產品研發打下的理論基礎。
《淀粉工藝學》傳統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為主體,學生負責理解和背誦,其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一是學生對本門課程重視程度不夠,《淀粉工藝學》是食品科學與工程、糧食工程的必修課程,但是學生往往忽略了淀粉基礎理論的重要性,學生對本門課程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課后學習主動性不強。二是學生能夠記憶和理解理論知識,但在淀粉產品工藝方面的研究與創新仍有所欠缺,舉一反三的能力需要加強。三是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在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引導學生在課程思維拓展方面還有待加強。
一、線下教學
(一)項目教學
項目教學是一種以項目為形式,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而展開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淀粉工藝學》課程中可設計為項目教學的內容包括淀粉生產、淀粉制糖、變性淀粉生產工藝等,以工業化生產的技術為標準,既能夠主動學習知識點,又能突出課程教學的實用性。為了便于組織實施,項目教學應具有一定流程,首先確立工作任務,圍繞基礎理論原理和工業化生產,然后通過設計項目和問題討論,培養學生自主設計、操作和對淀粉產品質量分析的能力,最后學生在合作與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任務,并對項目完成結果進行評價分析。項目教學既能通過設置課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調動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達到預期良好的教學效果的目的。它的優勢在于熟練技能的同時,注重培養職業素養、表達和溝通能力的拓展,致力于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的人才。
以淀粉的生產工藝為例,首先教師采用啟發、講授玉米淀粉的生產工藝流程,介紹相關典型設備的使用、操作要點,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能夠學習和掌握玉米淀粉的生產工藝。然后教師發布項目設計任務,如設計木薯淀粉、小麥淀粉的生產工藝、相關設備、參數和注意事項。具體工作分為三步,一是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每組人數不宜過多,分配小組成員任務,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討論和項目運行;二是學生負責查閱國內和國外公司經典淀粉的生產工藝,總結不同方法的優點與缺點,加入創新性設計;三是項目方案最終的展示,可采用多媒體或是畫報的形式闡述工藝流程和設備等內容。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負責課上和課下指導,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引導學生完成整個項目的完成,并最終對學生的項目進行綜合評價和總結。
(二)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在課堂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夠幫助學生主動學習,并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設計適當增加小組討論,既要考慮到討論題目的難易度和深度,還要控制合適的時間,時間不宜過長。學生通過提出觀點進行理由說明,教師進行總結答疑,采取簡短的小組討論的形式加深學生對于重點知識的掌握。例如在淀粉的結構與性質,提出“為什么粥鋪做粥的時候要加堿,原理是什么?”。在淀粉糖生產工藝基礎,提出“常見的淀粉糖有哪些,淀粉糖和蔗糖相比優勢有哪些?飲料和餅干、糕點中添加的糖品是什么?”。變性淀粉生產工藝,提出“變性淀粉的特點是什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三)校企合作
高校與企業加強合作聯系,由企業技術人員開展相關技術講座并與學生進行交流學習,實時掌握企業需要的人才標準和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在生產實習中,學生能夠通過實地觀察淀粉糖品的生產工藝如淀粉的糊化、液化、糖化、精制等,加深理解掌握淀粉制糖的工藝、操作要點和設備的使用。
二、線下教學
(一)微課教學
傳統課堂講授知識主要一次到位為主,教學效果的不足之處體現一是教師講授為主,學生接收統一的知識內容,往往忽略了不同學生的差異性,不能滿足學生的知識深度需求,二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后復習主動性不強,缺少課程測試。為使學生更加生動地掌握專業知識和理解課程難點,增加線上教學如微課,建立自主學習和資源共享的平臺,鼓勵學生在課下也能夠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更好地突出了教學的實用性。微課教學是將教學內容分解為單個知識點,例如淀粉單位組成、結構、性質,根據淀粉工藝學內容特點,梳理課程重難點,它的設計形式包括課件、設備運行視頻、圖片以及配合教師講解。平臺應注意上傳相關的前沿文獻材料,方便學生對淀粉工藝學進行深度學習。還可對學生進行定期測試,檢查學習效果。
(二)互動交流
互動交流是利用學習軟件,在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交流平臺,建立討論組,教師發布話題,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在線答疑,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也可以通過論壇、微信、博客、答疑中心等方式與同學、老師討論交流。
參考文獻:
[1]王俊芳,許玉彬,王淼等.項目教學法在氨基酸工藝學課程體系構建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07):104-106.
[2]楊慧,邊媛媛,鄭煜焱等.“淀粉工藝學”課程建設改革探析[J].農產品加工,2018(11):82-83+86.
[3]李兆豐,李才明,顧正彪等.研究型大學中《淀粉化學及工藝學》課程的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01):118-119.
基金項目: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
作者簡介:曾英男(1989-),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食品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