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瀟瀟
真正的數字化轉型,從現在開始!
“叮……”定好鬧表,準時進入秒殺群,開始了又一輪“買買買”。疫情之下,不能出門逛街的第40 天,這似乎已經成為很多女士的日常。
以往朋友圈只是微商的天下,最近一個月,儼然變身為大型電商平臺,滿屏都是賣貨、拉群的二維碼。疫情期間,線下零售幾乎停擺,各大品牌、企業、平臺、商場紛紛開始“自救”,借助微信群、直播、小程序等工具開啟了一波又一波的線上促銷活動。
“原價1280元的愛慕發熱褲,秒殺價僅為380元,還可以疊加使用優惠券,感覺不買都是損失。”記者被愛慕設計師拉進的秒殺群里,不少消費者都在“慶幸”能夠入群,以如此低價買到愛慕的產品。加上設計師“化身”客服,不時對產品進行更為細致的面料、色彩等方面的講解,在幾天內便吸引了近500人進群。
這是愛慕疫情期間的“全員導購”措施,依托云客服、AIMER CLUB以及官方商城小程序三個維度,將線上、線下全渠道的服務、銷售打通,深度運營會員,創造更高消費者價值。從1月29日到2月19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愛慕實現線上官方商城從日銷5萬元到235萬元的業績突破,銷售增長4252%。
同樣推出“全員零售”項目的還有安踏,由集團旗下各品牌的銷售團隊、品牌支持團隊、共享團隊及所有的管理層共同參與,經銷商與普通員工也不例外,超過3萬名“店小二”紛紛開起了微店。通過借助品牌代言人、簽約運動員錄制運動短視頻的方式,鼓勵消費者在家運動,與消費者進行互動。與此同時,安踏和FILA旗下多個品牌也在線上推出多款新品及營銷活動。安踏集團方面表示,最近“全員零售”在微商平臺的日均銷售額近千萬元。
而太平鳥及旗下品牌矩陣,利用微信線上會員專場、社群營銷裂變、小程序分銷、不同區域輪流直播等形式,實現了“線上不停業”。2月8日,太平鳥服飾董事長張江平發布《致所有“鳥人”的一封信》一文中,他表示通過這些形式,依然實現了半數暫停營業門店仍有銷售,日均總零售額超過800萬,并仍在持續提升。
女裝品牌歌莉婭也借助企業微信和導購運營,打通小程序商城,實現線上客戶觸達和運營的閉環,小程序日均成交總額超100萬,2月7日當天更高達300萬。


>>“電商+店鋪+社群”的商業模式,幫助茵曼快速實現銷售。
同樣取得好成績的還有本身就具有互聯網基因的茵曼。在線下僅有50余家店鋪開門營業的情況下,茵曼迅速收攬6.5萬名客戶,更是在2月5日一天就完成日常140%的銷量。匯美集團董事長方建華說,這主要基于茵曼新零售本身就是“電商+店鋪+社群”的商業模式,有自主研發的系統支持,有團隊的組織執行,還有產品體系的調配等,可以相對靈活地切換。

“在危機發生時,企業比拼的其實是前期的儲備。”正如方建華所說,那些較早就布局智慧零售模式,進行較多探索和實踐的企業,以及在培訓下掌握了線上利用小程序、社群、企業微信等智慧零售工具的導購們在這個特殊時候就占據了先機。
“太平鳥的數字化轉型從2016年就開始了。”張江平說,通過可以把全國庫存數據打通的“云倉”,集結太平鳥自有的穿搭師資源,為客戶提供、分享穿搭靈感信息,整合了會員服務(會員積分、消費記錄)、搭配信息(含算法)、搭配及單品銷售等功能的鳥嗒App,以及2018年年底開始嘗試門店直播,培育了一批門店導購主播。
在過去幾年間,歌莉婭一直嘗試升級迭代信息化管理平臺,尋找適合自己的數字化轉型方案,通過搭建企業中臺,有效連接數據后臺與銷售一線,形成更加敏捷的商業模式。
2019年4月,歌莉婭官方小程序上線,形成公眾號圖文、公眾號自定義菜單、模版消息、搜索品牌專區等6大觸點,其引流占比超過70%。數據顯示,歌莉婭官方小程序建成運營不到一年,GMV已增長至少2.5倍,用戶注冊量也實現倍速增長。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在突發的疫情面前才更加凸顯了以往一直強調的科技與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
過去很多企業和品牌對于“數字化”的理解,只是盡快上線一個數字化管理軟件,并不能幫助企業實現在供應鏈端做延伸和拓展,經此一“疫”,相信很多品牌和企業才會真正的重視起來。
美國研究機構BI在近期發布的《全球六大產業科技趨勢報告》中預測,“2020年將是各大產業數字化真正落地的開端”。在中國,疫情或將成為零售業數字化的催化劑。那些曾對“上云”還沒能下定決心的零售品牌,不得不開始思考他們的長期戰略。
朋友圈、社群、店群、直播,曾經不少人嗤之以鼻的私域流量,正在幫助品牌和企業實現“線上獲客”,現在賣的是消費者最需要的商品,但只要運營得當,未來完全可以轉變成為傳統品牌數字化的入口,甚至成為新品發酵的陣地之一。對于很多品牌,他們其實缺的不是產品,而恰恰是和消費者溝通的地方。
而未來的消費者在哪里?不得不說,“云辦公”“云教育”“云娛樂”“云購物”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將真正倒逼實現線上與線下全渠道的融合。
“‘宅經濟’是疫情沖擊下的產物。”大成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姚余棟認為,2003年的“非典”期間,阿里巴巴等電子商務平臺成長壯大,并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人們的“宅生活”培養和強化了“宅經濟”的消費習慣,因危機而繁盛,卻絕不會因危機的平復而逝去。
因此,如果說全民帶貨可能只是疫情期間服裝品牌和企業們的“抱佛腳”行為,那么,真正的戰略思考可能將始于疫情之后,不得不在數字化戰略上拿出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