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何春


摘 要:通過知網可視,搜索“經貿英語翻譯人才能力提升”近年文獻趨勢,發現罕有在功能翻譯理論下的定量探討。在此視角下,按照經貿翻譯的主要原則,依據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語言大學5所大學的隨機50名經貿翻譯繼續教育人才數據的多元回歸定量分析結果,構建經貿英語翻譯人才能力提升模型,探討經貿英語翻譯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功能翻譯理論;英語翻譯;能力提升;定量分析;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3-0141-02
經貿英語集結了商務英語和普通英語的綜合特征,也兼顧了商貿英語和普通英語的雙重語言學特征,且又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因而被視為基礎交際語言廣泛應用在很多的國際商務場景中。尤其在當前“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趨勢以及在“一帶一路”建設深入實施背景下,經貿英語翻譯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提升經貿翻譯人才能力問題也愈加成為研究核心。
一、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經貿翻譯的主要原則
功能翻譯理論最早引自萊斯于1971年出版的《翻譯批評的可能性與限制》。萊斯認為,既能保證信息傳遞,又為不同受眾接受和理解是翻譯的最根本目的。由此指出,在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經貿英語翻譯應當遵循的主要原則有三個:一是目的論原則。目的論原則是功能翻譯理論體系的核心思想。翻譯的目的是廣大譯文接受者能夠理解譯文,因此需要綜合受眾的生活環境、文化背景、理解模式等。二是連貫性原則。譯文語句內部要連貫一致,以促使受眾能夠清晰地了解譯文含義。三是忠實性原則。譯文與原文也要保持高度統一,既能客觀反映出被譯語的意思,又能貫通整個原文。
二、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經貿翻譯人才能力提升定量分析
(一)模型構建及研究假設
本文定量研究的前提是,力求滿足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的翻譯基本原則。以入學全國統考得分排名作為統計變量N,統考得分越高者,視為翻譯能力越強。
構成變量上,參照麥克利蘭提煉的21項通用能力構建的能力詞典,再結合《國家職業標準》,分為三個維度8個能力指標共12個行為描述。面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等5所大學的隨機50名經貿英語翻譯繼續教育人才進行問卷調查,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指標名稱、行為描述及研究假設(如下表所示)。
(二)模型分析
1.數據信度分析。建立統一的數據庫格式,導入SPSS19.0進行分析得出指標N1、N2、N3的Cronbachs Alpha值分別為0.845、0.839、0.810,結果均大于0.8,達到了特定研究目的分析要求。
2.數據效度分析。從效度檢驗數據看,KMO值分別為0.673、0.651、0.705,均不小于0.5,且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問卷各維度數據滿足進一步分析的條件。
3.各維度指標方差貢獻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對N1、N2、N3層的指標提取均得到一個公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分別72.188、71.283、76.699,說明提取出的公因子均能夠解釋原始變量超過70%的信息,信息攜帶較好。
(三)分析結果
通過分析得出通用能力(N1)、專業能力(N2)、職業能力(N3)對翻譯能力(N)的影響程度分別是-0.282、4.382、3.653,且均通過顯著性水平檢驗。模型結果為:
N=-0.282N1+4.382N2+3.653N3+0.349(1)
考慮到通用能力(N1)對翻譯能力的影響最小且為負相關關系,背離研究假設且與預期有較大偏差。排除問卷偏差,遂進一步對通用能力(N1)、專業能力(N2)、職業能力(N3)分別進行回歸分析,并得出結果:
可以看出,學習能力(F3)對通用能力(N1)的影響系數為負,且儲備能力(F5)與專業能力(N2)的關系也呈負相關。深入分析判斷可知,“善于學習新方法、經驗和技巧(H3.1)”“善于儲備專業知識和技巧(H5.1)”更多的是考察調查對象對于知識的學習與儲備,而實際應用卻是影響經貿英語翻譯人才能力的關鍵,即知識運用量而非知識儲備量。產生這樣的分析結果,與本文實際調查數據誤差也有一定的關系。
三、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經貿翻譯人才能力提升策略
第一,在學校層面,強化人才翻譯實踐能力培養。從計量分析結果明顯看出,翻譯人才的專業能力對于其個人翻譯能力提升的作用最大。學校是人才培養的發源地,面向當前專業人才需求空前旺盛的新時代,學校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已逐漸適應“理論+實踐”的模式,但實踐之后往往沒有再反過來總結以進一步強化和偽證理論。因此,學校層面要切實強化人才翻譯實踐能力的培養。一是轉變培養模式,優化“理論+實踐”的隔離式培養模式,構建“理論結合實踐,實踐強化理論”的循環培養模式,促進理論付之實踐后實踐反過來完善理論。二是與時俱進知識體系。經貿翻譯更加講究的是對異國文化、習俗、溝通方式等的理解與掌握。因此,學校要及時更新知識體系,使學生掌握最新異國文化環境,克服長此以往的經驗判斷。
第二,在企業層面,強化翻譯人才培訓機制建設。企業作為經貿英語翻譯效力的第一戰場,應不斷強化翻譯人才培訓機制建設,做好翻譯人才提升基地。建立“需求—培訓—評估—優化—再培訓”的閉環培訓機制,了解需求,統籌推進培訓實施,做好培訓評價與改進,不斷提升培訓效用。同時,企業層面也要強化自身建設,不斷滿足翻譯人才的職業發展需要。計量分析結果也顯示,翻譯人才職業能力方面對提升翻譯能力的影響普遍高于通用能力和專業能力。也就是說,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越明晰,其對個人翻譯能力的提升作用越明顯。
第三,在個人層面,強化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如上分析結果,職業能力對翻譯能力提升的作用最大,其中持續能力在職業能力中發揮的作用最大。因此,個人層面要強化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主動了解行業發展脈絡,尋求適合自己又契合社會需求的職業發展道路,培養系統的職業發展認識觀。
參考文獻:
[1]? 張翠波.語用等效理論在經貿英語翻譯中的應用[J].中國商貿,2014,(12):158-160.
[2]? 杜曼麗,鄒強珍.全球化視野下的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15):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