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實證明,經濟政策調整一定會給企業投資結構帶來影響,為了明確二者之間的關系,下文利用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的數據和分組回歸方法對其進行了驗證。驗證結果顯示,實體經濟投資與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之間為反比例關系,前者上升后,后者就會不斷地下降,而金融投資則與不確定性之間為正比例關系,二者始終處于伴隨上升的狀態。
【關鍵詞】經濟政策? 企業投資? 投資金融化
金融創新是中國資本市場不斷發展的結果,在此背景下,金融機構創新并研發了諸多新型的金融產品與金融服務,兼顧了個人和企業不同的投資需求。從企業角度而言,原本的實體資本投資正朝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據權威調查顯示,非銀行金融類上市公司的固定資產支出與金融投資性支出之間的比值在十年間大幅上升,從原有的7.53快速增長至63.02。在固定資產投資當中,金融投資的比重日漸增加。這說明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虛擬經濟,并在投資過程中參與虛擬經濟的發展,利用有效的金融工具來規避實體投資中不可預測的風險,但是金融投資會給實體經濟發展和投資帶來不同程度的擠壓,從長久來看,不利于經濟的持續發展。
一、數據選取、描述性統計及實證建模
(一)數據選取和來源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數據來自于choice數據庫和choice數據庫,兩個數據庫分別提供了微觀企業數據和宏觀數據,構建實證模型并選取企業數據時,應剔除非正常上市公司和金融銀行上市類企業的數據。
(二)變量定義及描述性統計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變量主要分為以下四種,分別是被解釋變量、核心解釋變量、特征變量,還有控制變量。選取被解釋變量的原因在于明確不確定程度給投資結構帶來的影響,分析經濟政策調整與金融投資之間的關系。本文所涉及到的被解釋變量是指權益性投資,涉及到代表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和生產性資本投資等諸多內容。核心解釋變量主要用于解釋并判斷經濟不確定的程度,并在完成分析后統計并公布結果。就目前來看,表示不確定性程度的方法相當多,最為常見的就是不同的宏觀經濟不確定性計算,這些都與微觀企業的投資之間有所關聯,注意,此時的投資是指固定資產投資。要想衡量企業當前所處的狀態,必須善于利用特征變量,這也說明了特征變量的含義。另外,特征變量還可用于明確表示企業的所處環境,因為企業的狀態不同,所處環境也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其投資政策會發生一定的改變。控制變量極為具體,主要包括托賓Q值、資產負債率等諸多模型,還有企業規模的增長率。要想衡量企業的杠桿程度,必須善于應用并挖掘資產負債率模型的潛在價值。當企業的杠桿程度不斷提升時,則說明企業面臨著極高的金融風險,這也會給企業的發展和建設造成一定的約束,直接影響企業的融資能力。除此之外,企業規模增長率也作為重要載體向外界表現出了企業的投資機會與能力。簡單的說,企業規模增長速度與投資機會為正比例關系,前者增長的速度越快,后者則擁有更多的機會。經濟不確定性給固定資產投資帶來的影響,需要有市場化程度較高這一前提的存在,同時,企業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也與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之間有所關聯。
(三)實證模型設定
上式是本文的基礎實證模型,為了控制模型的內生性,等式右邊的所有連續變量均采用一期滯后。利用實證方法使用宏觀經濟政策調整來檢驗經濟政策調整對企業投資結構的影響;分析在不同市場化程度下經濟政策調整與企業投資結構的非線性關系。
二、實證結果分析
(一)經濟政策調整對企業投資結構的影響
據研究發現,政策調整是影響物資資本投資的先決條件,其抑制作用明顯,這一結論與相關文獻的研究結果相符。通過對特征變量的回歸系數進行分析與總結后可以發現,在交叉項為1%時,無論是企業性質還是政策調整,其顯著性水平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均為負。這也可以證明,相對于私營企業而言,經濟政策調整對國有企業物資資本投資的影響更加顯著。另外,回歸系數的值也可以表現出經濟政策調整給國營企業發展和建設帶來的影響,其明顯超出對私營企業的政策,這也是國有企業在經濟政策調整狀態下出現投資下降問題的主要原因。因為國家的政策或規劃會直接影響到國有企業的發展,所以說在政府提出新的政策或變更戰略后,國有企業也必須改變投資策略。這對國有企業的投資敏感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只有隨時關注政府和國家的政策和戰略,才能更加靈活的應對投資過程中的難題,規避風險。
上述分析可以證明政策調整給企業投資結構帶來的影響,事實上,企業的金融資產投資也與政策調整之間密切相關。企業的金融資產投資會在金融政策調整較高的經濟環境下做出適當的改變,整體呈現出逐年攀升的狀態,而特征變量與各個交叉項之間的關系并不顯著,例如企業規模、盈利能力還有企業性質等,這說明企業的特征并不會給金融資產投資結構帶來影響,更多的還是由經濟政策調整來決定。
(二)政策調整給投資結構帶來的影響
企業領導者所做出的任何投資決策都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格局和態勢,因此,投資決策可以說是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內容,實際進行決策前,企業領導需要對各項內容進行綜合考慮,預估未來的收益,還要考慮到資產的變現能力,判斷是否有影響企業融資的不利因素。就目前來看,影響企業投資的原因主要分為融資約束和不可逆程度兩個方面。另外,市場環境也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金融資產投資。所有企業在投資過程中都會關注自身的變現能力,而金融發展程度則是決定金融資產變現能力的直接因素,只有當金融發展至一定的程度后,企業才能以更加靈活的狀態完成資產變現。但是在金融產業發展處于下滑階段時,企業的金融產品購買和需求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即便是變現也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這也是在分析企業投資金融化方面,需要考慮到地區市場化程度的直接因素。分組回歸結果顯示,經濟政策的影響會根據市場化程度而發生變化,在程度較低的區域,經濟政策調整給固定資產投資帶來的影響也相對較小,而在高程度區域,經濟政策調整會給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帶來抑制性的作用。總之,在市場化程度不同的區域,經濟政策都會影響到固定資產投資,差異在于影響程度不同。除此之外,企業的金融資產購買需求也會跟隨著市場化程度的高低而發生變化,金融市場完全可以借助這一契機優化資產投資,應對資產政策及戰略調整改革帶來的影響,從而做好投資結構的轉型和升級,提高企業的金融競爭力。
三、結論及建議
上述分析進一步論證了宏觀經濟政策與企業投資結構之間的關系,也證明了宏觀經濟政策會給企業的投資結構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另外,根據上述研究可得出如下結論,首先是企業的固定資產會受到宏觀經濟政策的直接影響,當宏觀經濟政策有所調整后,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是不斷調整的宏觀經濟政策會為金融資產投資注入全新的活力。其次,在劃分樣本企業時,可將市場化程度作為標準和依據[3]。結果證明,經濟政策調整也是影響企業投資結構的直接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經濟政策并不會給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帶來直接性的影響,而是需要市場化這一前提。上述分析具備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企業今后的投資和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路徑和方向。
在不斷改革與創新的過程中,實體經濟的實力越來越強大,諸多企業和工業體系也依靠實體經濟的投資逐漸發展起來,這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直接因素,也是我國經濟賴以生存的基礎。虛擬經濟也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并在加快經濟發展速度方面貢獻了諸多力量,但是從長遠來看,實體經濟會給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在實體資本存量發生變化后,會給整個經濟體系的運行帶來威脅。在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虛擬經濟可作為輔助性的手段進行使用,但不可將其作為發展經濟的唯一途徑。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了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并基于國情和發展現狀制定了多項振興計劃,用于恢復實體經濟的發展,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就是美國的制造業復興戰略,還有德國工業4.0,這也體現出了世界經濟對實體經濟的重視,并就實體經濟發展達成了共識。我國同樣意識到了實體經濟對于經濟體系運行和發展的重要性,并制定了多項戰略和政策,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進行經濟轉型的指導性策略,也是加快產業升級的有效手段,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和轉型提供了基礎性的保障。當然,這些都需要得到實體經濟投資的支持。
綜上所述,實體經濟會給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政府部門應就如何提高實體經濟的投資比重展開探究,利用實體經濟加快企業金融投資結構的發展與轉型,尤其是在經濟發展速度不斷下滑時,出臺相應的政策和制度,建立有效的聯動機制,基于市場的發展態勢靈活應對各項挑戰。通過控制政策調整的方式減少經濟政策給實體投資帶來的影響和阻礙。長此以往,實體投資在總投資中的比重一定會有所改善,實體經濟的發展狀態也會漸趨平穩。
參考文獻:
[1]鄭田丹,付文林,莫東序.財政政策與企業投資效率——基于不同金融化水平的比較分析[J].財政研究,2018,427(09):67-82.
[2]魯春義.目標收益率、自然利潤率與中國企業投資行為——基于改進的后凱恩斯金融化模型的分析[J].當代經濟研究,2015(09):76-82.
[3]張成思,張步曇.中國實業投資率下降之謎:經濟金融化視角[J].經濟研究,2016(12):34-48.
作者簡介:喬遠,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