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下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三重維度

2020-04-14 04:58:40谷佳媚曲翃佼杜明杰
文化軟實力 2020年1期
關鍵詞: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

谷佳媚 曲翃佼 杜明杰

[提 要]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必然帶來思想政治教育的循勢而變。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發展具有邏輯上的聯動性,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會促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包括更充裕物質生活的獲得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動員、更好的外部環境的向往亟待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拓展以及更美好自己的期盼召喚思想政治教育的啟迪。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聚焦美好生活需要的特征點,復歸思想政治教育關于幸福的深層歸宿理念,同時更要從受教育對象主體性的培育、公共性關懷的注重和內容體系的豐富三個方面在實踐上發展創新。

[關鍵詞]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維度

[作者簡介]谷佳媚: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建設,曲翃佼:河南大學歐亞學院2018級本科生,杜明杰:鄭州西亞斯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本身“具有社會主義性質與中華民族特色”鄭永廷.論社會意識形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聯系[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5(6):18.,是解放社會矛盾的重要途徑。思想政治教育藉由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達到改造世界的實踐目的,因為“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39.。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就是一部為解決不同階段社會主要矛盾而進行的精神文明建設的歷史。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這是黨中央立足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對社會主要矛盾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斷,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進行有效回應。

一 認知之維——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下

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系統內部發展,其外在系統和制約環境是社會,社會一直處于變動和發展中,而社會中“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是“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88.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也要因勢而變。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發展具有邏輯上的聯動性

唯物辯證法認為,盡管社會主要矛盾對社會的發展變化起決定性作用,但社會系統其他要素對社會主要矛盾具有反作用,社會系統每一次重大變化,都會引起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進而對社會實踐提出新目標和新任務。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生長既受到社會系統尤其是社會主要矛盾的驅動與制約,反過來又促進社會系統的成長和社會主要矛盾的化解。第一,社會主要矛盾是社會問題產生的根源,它規約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社會發展階段不同其主要矛盾也不相同,思想政治教育受其影響和制約,其核心任務與發展方向必然循其而變。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要產生作用,就需以社會實踐為背景,把握社會主要矛盾,服務于誰、服務內容、如何服務等這些都需從社會主要矛盾中分析獲得,以問題為導向,明確著力點,對癥下藥。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要手段。社會問題反映的是關于價值、規范和利益的社會實際狀態與社會期望之間的差距。符號互動理論認為,人的行為總是按照事物對于他們的意義來展開,那么,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所追尋的意義應從人們所面對的社會問題中去尋找。“社會系統中客觀存在的思想領域,需要開展思想的協調,也在客觀上規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孫其昂.社會學視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21.,因此,社會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解決人們的認識問題,幫助人們解疑釋惑,澄清認識,更大地激發人們的活力和動力投入實踐。第三,化解社會主要矛盾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理論工作的一部分,其理論建構的作用本身可以為社會主要矛盾的解決和轉化提供理論支撐,而且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過分析社會運行背后的人的思想因素來澄釋社會現象和主要矛盾,進而對政治立場、道德品質、人格素養等關乎人的觀念進行價值解釋和評判,從而統一人們的認識,為最終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提供思想認識的前提。

(二)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促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專門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并不會因為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直接獲得發展動因,而是由于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下人的需要發生變化,“需要”作為一種主觀性感受,會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發展訴求,所以分析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創新的最基本的切入點應該就是人的需要。在歷史唯物主義視野中,人的需要隨外部條件的改善而螺旋式上升,外部條件改善的內在驅動因子正是來源于人的需要,“自在的人”和“自為的人”所具有的兩種需要對社會供給的要求存在著層次上的顯著差異。因此,需要不僅歷史地發展著,還“以其需要的廣泛性和無限性區別于一切動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30.而具有無限拓展性,其范圍包括生存性需要、享受性需要和發展性需要三個層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這里的“美好生活需要”中的“美好 ”是一種基于主觀判斷的價值歸屬,它超越“自在的人”的最基礎的類動物自在性需要,是一種“自為的人”非自然性的真人自覺性需要,具有社會性和精神性的特征。這種社會性和精神性需要既有社會生活層面的切切實實的、合法化的經濟權利、政治權利等社會發展的“硬”權利的要求,也有精神生活層面的獲得社會認同實現人自身價值等軟性權利的要求。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論斷準確地把握了人民對更充裕的物質生活、更好的外部環境以及更好的自己的期待,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對人們的這些新需要作出回應。

首先,更充裕物質生活的獲得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動員。美好生活需要首先還是物質性生活需要,這是人的基礎性需要。恩格斯說,“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374.。人們的“美好生活需要”并不是什么其他不同的需要,而是需要的同質化提升,也就是說,新的物質需要與以前會有不同,需要的數量更多、品質也更高,是對“物質文化需要”更高質量的發展要求,這也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對于現實中的人們來說,“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18-119.,美好生活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上的真理性描述,更需要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歷史發展的兌現,這種價值兌現不是單靠黨和政府的力量就能夠真正實現的,它還需要人們把對未來生活的期盼化作現實的動力,拿出自己的干勁和才智,才有可能逐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應擔負起這份歷史使命,更大程度地賦予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動力,將人們對更充裕生活的感性需要提升為理性的價值追求和自覺信仰。信仰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為人的行為提供穩定而持久的內在動力,畢竟“一定的目的性意識,反映和契合一定的主體的需要,才能被主體所內化,成為主體內在的精神動力,進而對一定主體滿足自身需要的活動產生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駱郁廷.精神動力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210.。當人們擁有共同的信仰時,會產生強大的凝聚力,進而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通過教育提升人們的需要層次,引導其因信而行,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人們為美好生活奮斗的共識與力量,為美好生活的實現提供更多的主體力量。

其次,更好的外部環境的向往亟待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拓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這表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有了從“量”到“質”的層次性躍升,這是符合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除了“生存性需要”,人們對諸如環境、藝術、安全等 “發展性需要”愈益迫切。馬克思曾指出,人的需要與人的本性直接統一,“他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14.。隨著中國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并向“強起來”的目標進一步發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被提出了新的訴求。第一,個人價值的社會認同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新時代的人們對自己的發展擁有更高的期待,希望自己的個人價值在社會環境中能夠被認可。畢竟人是生活在現實中的“社會存在物”,個人價值的實現依托社會價值的實現,“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4.一般說來,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相似度越高,社會認同度就越高,個人對美好生活的感受就越強。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導致了人與社會的部分不一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關注個人價值訴求,通過社會公認的發展要求來規導個人的價值追求,從而使社會價值規范與個體價值相契合,提高個人的滿意度與社會的和諧度。第二,社會價值秩序的理性發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外部環境”還包括更加積極合理、公平正義的社會運行秩序。人的“發展性需求”以社會性、精神性為特征,它需要“分配性”的供給模式,這就要確保分配的道德性。馬克思認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82.人們對社會分配往往要求一種應然意義的“絕對平等”,希望規則定得公正,秩序建得合理,這種道德性本質是一種價值追求。這種應然的分配行為謀求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美好生活”應該以分配公平正義為核心,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道德價值原則的集中體現,以讓人們有獲得感而非剝奪感為目的,建立起全面覆蓋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體現公平正義原則的社會秩序。更為重要的是,個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準則是公平正義實現的前提,但只有當社會認同成為普遍的觀念時,公平正義才可能實現。這種普遍向善的社會觀念力量蘊含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引領功能,因為“道德智慧,本質上是一種好的生活品質,它涉及一種深層次的知識,這種知識著眼于一種好的生活”高國希.道德哲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43.。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知識的傳遞、價值的澄釋來涵養人的道德能力,為社會秩序的公平正義原則提供人心擔保,繼而對社會公平正義起到價值引領作用。

其三,更美好自己的期盼召喚思想政治教育的啟迪。美好生活是一種與人的本質相一致的生活方式,只有與人的本質相符合的社會,才有可能是“美好”的。馬克思曾指出,“共產主義”是“向……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0.人本質上既是物質性存在,又是精神性存在。人的需要先天地具有一種超越物質性對其自身約束的內在傾向而呈現“抽象化”趨勢,人所欲求的對象具有不同于動物的精神特質,會受到追求自由的精神意志的引領,超越他自身以及被直接賦予的事物,實現更高程度的自由。就是說,人是心靈與肉體的復合體,物質欲望的無限滿足并不能達成人精神上的自由美好,只有既立足現實又具有崇高精神追求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只有拋卻外部物質的紛擾審視內心,人才能發現自己的真實需要。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將關注視線從理論經驗更多地轉移到現實生活,對人們在追求美好生活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及時溝通,啟迪人們的思想,更多地教導人們格物致知,鼓勵和引導人們用理想觀照現實,用精神滲入物質,用未來牽引當下,用崇高提升世俗,從而使他們更深刻地認識現實矛盾、更睿智地判斷人生選擇、更充分地理解社會生活,緩解價值困頓,獲得內心的升華和精神的自由。

二 理念之維——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下

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理念對接 ?幸福是對人的情感的形容,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需要,安頓自己的情感。幸福感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初心、聚焦美好生活需要的特征點。

(一)以幸福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層歸宿可以滿足人的需要

首先,人的情感比人的認知更為根本。眾所周知,人一生下來并無認知,但是一定有情感,同時,“認知是人為了更好地滿足自身情感需要的過程中所發展出來的手段,因為有了認知,人的本能的情緒沖動才超越為更富有理性的情感,認知是為了情感、提升情感、又歸入情感的因素,凡是最后沒有歸入情感體系中的認知,都無法成為人的真正的知識”劉次林.幸福教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8.,因此,情感比認知更具有本源性,而本源性的東西往往也是歸宿所在。雖然人為了適應由自己造成的不斷進步的人類社會,他要發展自己,但人的發展始終是為了安頓自己的情感,并不是單純地為了發展而發展。人的目的與教育的目的并無二致,教育無非就是要多快好省地實現人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同樣不能脫離這樣的總體方向和目標,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應將理念定位在人的情感上,使教育符合人的本性,通過有效的教育,培養出創造幸福和享用幸福的人。

其次,以幸福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層歸宿,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與根本目的。現實的需要往往都是有限的,適應性教育也是有限的,而理想的東西卻能夠激發人去不斷追求。教育的理想指向未來且具有導引性、超越性,它所追求的是人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幸福正是一種理想的境界。把幸福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層歸宿,有利于教育的導引性和超越性的發揮,同時,如馬卡連柯所說:“我們的教育目的不僅僅在于培養能最有效地參加國家建設的那種具有創造性的公民,我們還要把所有受教育的人一定變成幸福的人”馬卡連柯.論共產主義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88.。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經濟功能只適用其務實性的外在目的,而把對人們幸福的關注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層歸宿,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追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觀照下的幸福樣態

思想政治教育觀照的幸福無疑與哲學的幸福概念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又有自己的傾向性。

首先,它是針對個人的實然幸福的。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離開現實中具體的個人。現實中的個人既具有自然性,還具有社會性與精神性。人的本能的發展只是人自然生命的延續。自然人只有發展成為社會人,才能獲得文化、智慧、道德和人格等精神方面的發展,才能有幸福。人生意義的實現、幸福生活的享受,都不能脫離現實的個人。而這些發展,無法靠單純生理上的遺傳去推動獲得,它需要通過社會遺傳,而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使人成長為社會人的有效途徑,也是使人走向幸福的必要手段。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固然傳遞的是社會性的標準、要求和規范,但其教育對象是鮮活的個體,因此,其教育所要切入的個體的幸福就應該是屬于具體個人的幸福,不能按照整齊劃一的標準來統一裁定人的幸福尺度,而是要看它是否與個體的發展階段相適應。毫無疑問,人有生理上的快感,但如果有了精神的觀照,人的快感可以得到提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讓受教育者得到生理上的幸福,還要觀照其精神的滿足,盡管幸福只是個人的體驗,但假如有了社會價值的觀照,個人的幸福體驗就能超越于單子式的、人與人相沖突的惡性方式,故而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觀照受教育者的個體幸福,也要滋養其社會性幸福情感。思想政治教育對受教育者的幸福關切,并非簡單地用一個人的心理去觀照另一個人的生理感受。“一個人的生理感受是否屬于幸福范疇,只能決定于他自己的心理層次,用成人層次的心理來‘觀照兒童的生理感受,后者就難以成為幸福。同樣,當我們說個人的幸福要受到社會標準的觀照時,這個‘社會也只能是與個人發展層次相適應的社會。”劉次林.幸福教育論[M].人民出版社,2003:59.事實上,思想政治教育若要對人的幸福予以觀照,就需要將人的生理與心理特性、個性與社會需求有機融合、妥善優化,進而有效提升,這當中其實就暗含著關于幸福的另一層含義,即幸福是相對的、主觀的。思想政治教育擁有了這樣的自覺后,對于提升人的幸福體驗就不僅負有責任,而且具有優勢。

其次,它體現對人智慧的開啟和對幸福的發展。作為理性的生物,人是需要智慧的,智慧是人之為人的核心。智慧有大小之分,這里說的大小指的是區分智慧所指的范圍。“大智慧指的是人生的智慧,是對人生的通盤的規劃和思考,是對生命整體性的覺解,通過對人與人、生與死、人與天地、世俗與宗教的體察與感悟,達到生命間的圓融狀態。傳統的觀念中,小智慧主要限于認知層面的理性。”馮建軍.教育的人學視野[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95.按照朱小曼教授的理解:“人類的智能并不主要是,更不惟一是邏輯—理智能力。有情感或主要由情感在其中表現突出價值的智能不僅客觀存在,而且有著重要的社會文化價值。”馮建軍.教育的人學視野[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95.這就是說,在智能結構中,存在的情感具有促進、調節認知的功能。智慧不僅含有理性因素,還含有情感成分。兩者相結合,一方面情感規定著智慧的發展方向,智慧由情感來調節,另一方面,智慧之所以能以合乎人性的方式存在于現實的人之中,成為人之為人的智慧,就是由于情感的介入。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智慧一定程度上被曲解和遮蔽了,在教育過程中往往推崇的是授,受教育者缺乏自身對問題智慧的思考,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受教育者有知而少智,富知而缺情。我們說,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所傳遞的是知識的話,那么這個知識是要用來開啟人的智慧的,而開啟人的智慧離不開情感因素,故思想政治教育需重視情感的使用,需要引入對人之幸福的深層關切,唯有滲入情感成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受教育者擁有幸福感。

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重視人的情感,使人感到幸福,更可以發展人的幸福。盡管教育對受教育者的實然幸福狀況給予了充分的尊重,但這種尊重不等同于保守,思想政治教育要實現受教育者在幸福上的實然與應然的辯證轉化,應然植根于實然,它要在實然的范圍之內,否則它就沒有實現的可能,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將受教育者的幸福生活變為其自身的一種自由體驗。這種所謂的自由體驗,主要是將幸福的外在享用過程轉化為人的內在素質體系,又用內在的素質去反作用于人的幸福感受。思想政治教育對人幸福的關切既體現于教育過程中所創造的豐富的幸福資源,鼓勵受教育者充分享用現有的各方面的幸福資源,感受到真切實在的幸福,也要在受教育者的幸福經驗中注意培養其幸福能力,也就是努力創造幸福資源、正確面對幸福資源、充分享用幸福資源的能力。倘若思想政治教育只注意前者,受教育者盡管享用了很多幸福,但幸福仍無法真正走進他們,也就是說,受教育者如缺少教育者的導引,很難找到真正的幸福。受教育者內在幸福素質不是在享用幸福時自發養成的,它需要自覺的教育。內外兩方面是有機統一、共同生長的:只有豐富的幸福經驗才能養成深厚的幸福素質,只有正確利用深厚的幸福素質,才能使受教育者在即使沒有教育者幫助的情況下,也可以對現有的幸福經驗給以最大限度的積極享用。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人的幸福的關切是使受教育者獲得真實幸福的有效途徑。

其三,它體現對人生境界的提升。人若只活著,就和動物無二致,無所謂幸福與否。差別就在于人還有對“意義”的追求。人對生命的執著追求,來源于人深刻意識到了生命的意義,唯有如此,人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盡享人生幸福。

關切人之幸福的教育必然是追問何謂人生幸福的教育。何謂人之幸福?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劃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哲學家馮友蘭將人生劃分為四種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盡管從分類上有些差別,但是實質上,他們都把超越生理的而向道德的、藝術的、乃至宗教的境界攀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人之為人的精神標識。對現代人來說,克服對物質和金錢的欲望,將自己融入自然,培養寬厚的情懷,確認良知對人類的重要作用,無疑是其人生意義的首選價值。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功利化社會中的一些人將人生境界放逐出自己的視野,思想政治教育若想關照現實中的人,給人以心靈的撫慰,就需要關切人的靈魂,使人重新認識“人生的意義”“價值”乃至最終的“幸福”。這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對人幸福的深層關切之所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崇高目標。

現代意義上的幸福應該是那種使現代人生活得更好的能力。作為教育活動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使參與其中的人感受到幸福,也要使這些人獲得一種活得更好的能力。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理應關涉人的幸福,幸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然追求。

三 實踐之維——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下

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實踐回應 ?基于以上分析,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需要在實踐中及時作出回應,保持自身發展和創新的先導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強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培育。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要保障實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實踐主體,這個實踐主體的核心要素就是要立足新時代不斷提高人的主體性。主體性的生成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主體性是在人的實踐活動中生成的本質屬性,是后天獲得的本質力量,人的主體性的發展過程與作為主體的人對其外部環境的改造是同一個過程。其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喚醒人的主體意識。人的主體意識是在其同自然、社會以及自身所發生的主客體關系中得以確立的,主體意識的存在常態往往是潛隱的,它需要被激發。人在任何時候都有利益需求,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是無法回避利益的,要發現人的內在真實需求,將其合理的利益需求作為教育中的重要內容,通過教育疏導其不合理的需求,滿足其合理的需求,從而來喚醒人作為社會歷史的創造者的主體意識。只有當人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個性不斷展現,人才能在為了滿足自身的各種需要所從事的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的潛能,實現自我理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若想通過有效的教育活動來立人塑人,就要先確立人的主體意識。其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培育人的主體精神。主體精神是人積極發揮自身主體能力的內部動力,是作為主體的人所表現出來的主動適應與改造自然和社會、主動認識和完善自身的心理傾向及行為。思想政治教育凸顯的是挖掘而非無視受教育者的主體潛力,弘揚而非扼殺受教育者的主體精神。由于主體精神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綜合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內心世界,對受教育者的知、情、意、信、行都有關照,對受教育者非智力因素的關照能夠極其有效地培育受教育者的主體精神。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育出受教育者的自尊自重、自強自立的自主精神,奮發努力、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勇于探索、敢于開拓的創新精神,團結互助、積極合作的協作精神,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中對非智力因素的關注和發揮可以有效地培育受教育者的主體精神。其三,思想政治教育還要激發人的主體能力。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主體能力指的主要是人們所應具備的思想道德主體能力,是人們駕馭外部世界對其思想道德才能發展的促進作用所具備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發揮主體能力只有遵循客觀規律,順應社會發展趨勢,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才能顯示出主體能力的價值所在。因此,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導人們用馬克思主義去把握社會歷史發展的趨勢和規律,使人的自主性與社會制約性、自覺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超越性與適應性相契合,使人們的主體能力沿著正確的歷史軌跡發展,彰顯其真實價值。總之,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培養人們的主體性,激發出作為社會主體的人的本質力量,喚醒人們的動力和熱情,從而為人們獲得美好生活培育合格的實踐主體。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公共性關懷。良好的外部環境標示著人與人、自然、社會和自身之間矛盾的和解,這種和解狀態能夠提供給人們一個理想的公共領域。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使人們一方面對理想的公共領域有極大需求,另一方面公共性缺失問題又表現得特別突出,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導致私人性膨脹而公共性退化。創建良好的外部環境是一個綜合性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其中一個重要途徑,也需要向公共性轉化,努力在公共領域構建起一種理性的交往秩序。人們的思想觀念在維護公共利益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因此,培養人們的公共精神是構建理想公共領域的根本途徑。但是公共精神并不能從公共領域內部自發地產生,也不能靠先驗的品質產生,只有借助教育這種合乎道德的途徑將人類文明品質輸送至公共領域,才能為公共領域的理性秩序提供精神支持。為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加公共知識的教育內容,規導人們的公共理性,使人們獲得交往的合理約定、參與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方式等基本公共知識,理性參與公共事務,從而使公共領域中的矛盾獲得有效協調,推動公共領域良性發展。同時,思想政治教育還可以培養人們的公共思維能力,使人們通過契約行為、理性商談等方式,準確理解公共領域中他人的認知立場和行為價值,不斷自我反思和自我澄清,獲得合理的社會角色,提高其對社會復雜情景中價值選擇能力和自我道德角色的塑造能力。當然,思想政治教育還要促使政治權力向公共領域拓展,可以通過教育實踐將主流意識形態和公共精神輸入公共領域,培養人們對公共領域的思想認同,減少和協調公共領域自身的矛盾。應該說,思想政治教育既有遠大理想,又扎根公共關懷,是馬克思主義公共性理論品格的重要載體。

其三,思想政治教育要豐富內容體系。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人們的社會交往輻射空間增大,生發出新的感性需求,需要獲得新的思想觀念來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加之政治建設的重心正“從善政走向善治”俞可平.經濟全球化與治理的變遷[J].哲學研究,2000(10):17.,思想政治教育傳統的“以政治為中心”內容體系亟待創新發展以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精神生活需要與多元化的社會價值新態勢。思想政治教育要自覺進行理論研究,完善適合自身發展的多樣化知識結構。首先要擴大內容的取材空間,從傳統的黨政機關、高校和部隊等領域,拓展到基層、社區、企業、醫院和農村等更大的現實領域,使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更為開闊全面,同時要注意豐富理論內涵,構建體現理論性、社會性和文化性的內容體系。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滿足人們在認識世界過程中對理論的需求,要以中國特色意識形態的理論證成與思想融入為核心,滿足人們在公共空間生存發展的認知需求,以特定文化成果為補充,滿足人們的人文需求,還要有針對現實的新的理論成果,以滿足人們化解矛盾、掌握實踐智慧的需求,綜合打造包含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等在內的深厚內涵,幫助人們跳出對物質財富的迷戀,澄明社會生活中價值性的內容,增強其精神洞察力和理解力,將實在的物質獲得感轉化為美好、幸福的生活體驗,幫助人們即使身處喧囂世界仍然擁有自己的精神棲居地,獲得自由的靈魂。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8]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 馬卡連柯.論共產主義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1] 駱郁廷.精神動力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12] 劉次林.幸福教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3] 高國希.道德哲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14] 孫其昂.社會學視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15] 馮建軍.教育的人學視野[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16] 鄭永廷.論社會意識形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聯系[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5.

[17] 俞可平.經濟全球化與治理的變遷[J].哲學研究,2000.

猜你喜歡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
擱淺的“新時代”,“樸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體時代下的編輯工作研究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3:52:19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8:09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午夜不卡福利| 999国产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午夜a视频|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色综合网址|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国产99在线观看| 91麻豆国产在线| 无码一区18禁| 亚洲成人免费看| 日本一区高清|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人与鲁专区|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毛片视频网| 欧美亚洲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国产人人射| 中文一级毛片|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亚洲aaa视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青青草综合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激情综合激情| 久久综合久久鬼| 国产综合欧美|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亚洲香蕉在线| 色AV色 综合网站| 精品欧美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91麻豆精品视频| 欧美一级黄色影院|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青青草一区二区免费精品| 亚洲综合第一区|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