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凱
【摘 要】影視專業的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培養過硬的實踐能力,這就需要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作保障。目前各大高校的影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有偏實務型和偏理論型兩種。基于培養適應就業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深入推行學分制改革、打造特色專業的目的,本文設計了綜合認知實踐、課程實踐、專業實習實踐、創新創業實踐的“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希望從政策、硬件、經費、人才等方面用力,保障此體系的順暢運行。
【關鍵詞】影視專業,實踐教學,四位一體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3-0146-02
以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數字媒體藝術等為代表的影視專業方興未艾,而這些應用型專業的學生不僅需要熟稔文學、藝術學、新聞學、傳播學等理論知識,還需要掌握攝影攝像、視音頻編輯、影視后期特效等實踐技能,為將來踏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這些實操能力的習得,單靠老師的講授演示、學生的同步操作是不夠的,學生并沒有深入領會理解,在日后面對復雜多變的應用場景時,難免捉襟見肘。所以,開設影視專業的高校都有成文的實踐教學體系,以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但是,筆者搜集和翻閱了開設影視專業的各層次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踐教學手冊,發現很多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多參考開設影視專業時間較久的老牌名校,沒有根據自身的學校發展定位、實驗室配置、地區人才需求等主客觀條件去確立,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功底不如老牌名校的學生,實踐技能又不如高職院校的學生。本文將以影視專業中歷史較久遠、開設較普遍、發展較成熟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為例,梳理目前影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現狀,指出研究此體系的意義,提出“四位一體”的影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并羅列支撐體系順暢運行的主客觀條件。
一、影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現狀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開設影視專業的高校有一百余所。筆者對其中近三十所高校進行調查研究,發現目前影視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具有兩種代表模式。
(一)偏實務型
在辦學條件優越尤其是硬件條件優越的院校,人才培養突出影視作品的采、編、播等的訓練。學生可以接觸到多種新型的攝錄像設備,實操能力強,畢業后進入各類傳媒機構可以很快上手、獨擋一面。但是學生的文化功底和綜合素質相對不足,導致在工作一段時間后容易陷入瓶頸且難以突破。
(二)偏理論型
在傳統綜合類和某些偏文科類的院校,屬于藝術類的影視專業往往和文學類的中文、新聞、文管等專業在一個學院,人才培養(包括實踐教學)多著力于文學功底和寫作能力,學生工作后可以在長時間內保持文化素養的優勢。不足之處是不能很快適應傳媒工作的高強度和快節奏,動手能力欠缺。
二、影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適應就業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影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旨在加強編導、播音等專業學生節目策劃、拍攝、剪輯、播報、主持等方面的能力,具備能在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和文化宣傳出版部門從事撰稿編劇、攝影攝像、編輯制作、現場報道等工作的專業素質,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二)有利于深入推行學分制改革
學分制改革已經是全國各大高校的共識,這就要求優化實踐教學體系,適當加大實踐教學比重,推進實踐教學方法改革,強化學生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應和學分制改革的時代背景和內涵要求。
(三)有利于打造特色專業
在很多地方院校,影視大多屬于新設的年輕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特別是實踐教學體系多參考知名高校制定。由于師資、設備、地域等因素的掣肘,很難達到政策制定的初衷。本文將結合學校特色、地緣優勢、學生層次、硬件配置等實際情況,力求將影視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出特色、優化出成效。
三、影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
針對以上的現狀分析和意義闡述,綜合國內開設相關專業高校的實踐教學體系,提出“四位一體”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細化其實施方案,并加以論證。
(一)認知實踐
大一新生入學伊始,先讓其從感性上大概知曉大學四年要學的專業是什么。組織每一屆編導專業的學生赴業界第一線——電視臺、傳媒公司、廣告公司等單位觀摩,接觸業界正在使用的攝像機、編輯機、燈光音響、排版印刷等設備,了解最新業界動態,激發學習專業的興趣,系統掌握電視節目導演、主持、攝像和報紙撰稿、編排等工種的工作性質,為將來順利進入職場做好心理準備。
(二)課程實踐
課程實踐即每一門實踐性強的專業課程的課內實踐,如《攝影基礎》《影視視聽語言》《新聞采訪與寫作》《影視剪輯藝術》等。雖是課程實踐,但也要帶領學生“走出去”,拓展其專業視野。過去的實踐內容大多在校園內展開,學生的新鮮感和主動性不高,空間和素材的局限也導致作品大多重復反映同學情誼、師生典型、畢業情愫等校園生活,社會關懷和思想境界不到位,很難創作出藝術性和技術性俱佳的作品。一些攝影攝像課程完全可以選擇風景優美、花費不多、適于創作的景區采風拍攝。
(三)專業實習實踐
學生進入大四后,面臨著找工作的壓力和訴求。如何讓學生從學校順利過渡到社會,實現學生生涯和職業生涯的順暢銜接,是一個問題。所以,根據各大高校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安排,在第七學期或第八學期,編導專業的學生可以利用一個學期的時間進行專業實習。專業實習的安排,不僅可以讓學生提前知曉業界的工作流程和設備情況,也可以讓他們提前適應工作崗位所需的精神狀態和人際關系。
(四)創新創業實踐
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要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各高校要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1]所以應該動員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科技創新活動和專業比賽,學生可以根據獲獎情況申請創新學分。學校和老師為學生提供物質保障和專業指導,“支持舉辦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等專題競賽,支持高校學生成立創新創業協會、創業俱樂部等社團,舉辦創新創業講座論壇。”[2]
四、影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保障
(一)政策保障
每個院校的每個專業一直在堅持不懈地推進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實踐教學手冊的編寫、學分制改革等工作,并大力鼓勵和支持不同層面的教學改革,是包括影視專業在內的所有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的政策保障。
(二)硬件保障
影視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在實驗實訓中需要數量眾多的實驗設備和耗材,并且要隨著科技發展及時更新換代。惠及到每個學生的演播廳、視頻工作室、非線編實訓室、單反相機、高清攝像機等實驗室和實驗器材,為實踐教學體系的深度執行提供了物質保障。
(三)經費保障
內功需要修煉,但也需要走出去,獲取外面世界的補給和營養。要積極鼓勵影視類不同專業的老師尤其是年輕老師外出培訓、調研、訪學,并為此配備充足的交通費、會務費、咨詢費等項目經費。學生的外出采風和田野調查也是如此。
(四)人才保障
應該為影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和優化專門配備專業的項目組或課題組。組員需要老中青結合,既要有把握實踐教學大方向的院長和教學副院長,也要有相關專業的教研室主任或專業負責人,還要有影視類專業的一線年輕教師,最好聘請業界專家和行業龍頭公司的負責人把脈,既高屋建瓴,又貼近實際。
參考文獻:
[1]高文兵.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新體系[N].人民日報,2015-5-28(7).
[2]王虎.基于社交網絡的影視創作課程協作平臺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10).
基金項目:本文系泰山學院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傳媒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優化——以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為例”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