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
【摘要】稅務會計是會計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要求學生具有基本的會計職業素養、會計職業判斷能力,能全面了解企業涉稅業務發生原貌、熟悉稅務會計崗位工作環境、職責、工作任務及其流程,能夠熟練掌握企業在實務工作中相關會計核算、稅務事務管理和各種納稅申報和完稅處理等涉稅業務處理技能,具備有一定的納稅風險控制能力。本文從稅務會計課程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計稅務會計課程的改革。
【關鍵詞】稅務會計,教學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1 稅務會計課程教學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1.1稅務會計課程缺乏實踐教學
稅務會計絕不是紙上談兵的工作,反而需要相關專業人員將工作落實到每個細枝末節。這不僅關系到整個企業的企業發展,對社會的經濟也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由此可見,稅務會計專業的工作在現實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我國的稅務會計課程教學的政策已經落到了實處,在多所職校都有所體現,這也是近年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的一個體現,但是就當下的稅務會計課程教學現狀而言,在稅務會計課程教學的課程中,更多的只是教師們空洞的說辭和枯燥的專業詞匯,學生們缺少實地工作的機會,對教師所介紹的專業名詞僅僅體現在其字面意識上,缺少與實物的接觸,思想僅僅停留在稅務會計這門課程的表面,可以說學到的均是皮毛,畢竟任何真技術都不如親身實踐更加深刻,因此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專業能力。
1.2教材更新不能緊貼政策發展
近兩年來,我國稅制改革十分頻繁。2018年,增值稅基本稅率降低為16%和10%,提高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增加可抵扣項,2019年,增值稅基本稅率降低為13%和9%等。因此,《稅務會計》課程時效性較強,學生的知識學習要緊跟國家政策,將來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縱觀學校的教材預定模式,一般是本學期期末預定下學期的教材,有時會出現教材是最新版本但是稅法新規已立,雖然教師在上課時會補充更新新稅制政策,但效果還會受到一定影響。另一方面,基于課程的專業性和嚴謹性,編者教材內容更新周期比較長,這也是導致教材更新不及時的重要因素。
1.3授課課時少,教學方法單一
當前,大部分院校稅務會計課程總課時較少,有些學校甚至只開出32個課時量,稅務會計課程內容非常多,包括了我國現行的18個稅種,近年來稅改新政不斷,企業對稅務會計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課時量過少,使得教師在授課時往往只是點到即止,只能挑選一些重要的如增值稅、消費稅和所得稅來講解,而其他稅種只能簡單學習或讓學生課后自學,這些導致學生學習的難度增大,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影響了學生對稅收知識的系統化學習。教學方法單一也是目前大多院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很大問題。由于課時較少,影響了教師授課的發揮,目前大多數教師采用的都是傳統的理論講授方法,主要依賴教材,圍繞教材的知識點進行講解,稅法知識比較抽象,這種授課方式,學生很難去理解內容,只能死記硬背,導致學生無法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
1.4學生參與性積極性不高
《稅務會計》課程內容知識覆蓋面廣、知識點多、計算方法復雜等特點對教師的課程教學形式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教師仍然采用板書的傳統形式,學生很容易精力不集中,學習積極性較差,學習效果可想而知。雖然很多教師也采用了多媒體教學,但是僅用于課件展示,對于網絡資源、微課、共享課及信息化教學手段并沒有充分運用。另外,教師在授課時由于課程理論知識點多和時長的限制,案例教學較少,學生在學習時代入感較差,因此難以直觀了解企業經濟活動的流程和各個稅種的知識。
2 基于稅制改革背景,《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建議
2.1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對學生講授稅務會計課程時,除了需要把課本上的專業知識灌輸給學生,職校還應加強學生的實踐,不能讓學生的專業僅僅體現在課本或是口頭上。為解決這一問題,學校可以聯系相關的企業或是公司,提早為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們盡早地接觸到相關專業的案子,使其加深對稅務會計的了解,比如學校可以聯系企業為學生暫時提供一些難度系數比較低的專業性工作,讓學生們從入門工作上做起,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夠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為以后的專業學習打下了堅定地基礎,朝著綜合性發展的方向發展,同時也讓學生更進一步地體會到稅務會計專業的真諦與樂趣,從而增強學生的專業自信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
2.2購置稅務會計實訓軟件、建設稅務實訓室
稅務實訓室應能供正常實踐教學、稅務軟件操作演示以及學生進行平臺模擬實訓。購買高度仿真的實訓訓練平臺,在校內建立起完全企業化設計、高度還原的實訓室,為實踐提供硬件保證,大力進行教學資源開發,讓企業真實的案例經過再設計進入課堂稅務會計課程中,為教學提供實踐內容。我校參加了湖南省2019年學生稅務技能競賽,用到了恒信公司暫時開放的稅務平臺,通過訓練參賽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高度仿真的實踐教學,讓理論知識和實踐高度結合,強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實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縮短學生到實際部門工作以后的適應期學習。
2.3緊跟稅制改革,及時更新教材
教材作為學生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的重要參考資料,能否準確概括并闡述課程知識點十分重要,將會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更為關鍵的是,教材能否緊跟時代經濟變化與國家相關政策,關系到學生將來能否與社會無縫對接。《稅務會計》課程本身對于政策時效性要求較高,這就要求任課教師隨時關注我國的稅制改革政策及其他相關政策,并及時更換教材。教師課前備課時可以通過國家稅務總局網、中華會計網等相關網站隨時收集稅收政策與改革信息,更新教學內容,從而使得課堂教學與稅務實踐保持一致。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向學生強調教材只是知識來源之一,鼓勵學生平時生活中關注財經稅務新聞、網站等,分析稅法變化的原因及影響,對于更新的內容在教材上著重標記,加深印象。
綜上所述,在金稅三期的背景下,隨著稅制的不斷改革、稅收新政的實施,稅務會計課程的建設與改革必須與時俱進,教師要不斷的自我提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以實際工作過程為導向,合理的設計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將學生培養成專業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操作能力熟練,并能將專業知識靈活運用到會計實際工作中的綜合型財稅人才。
參考文獻:
[1]周珊珊.以實踐為導向的稅務會計教學改革研究[J].納稅,2019,13(25):22.
[2]郭忠明.技工院校《稅務會計》教學改革淺探[J].職業,2019(24):36-37.
[3]何洲娥.稅法與稅務會計課程學生學習評價體系改革研究[J].經濟師,2019(4):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