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邊塞詩特有的豪邁高昂的氣勢雄渾剛健的風格和意境壯闊的陽剛之美,在中國詩歌的百花園中獨樹一幟,始終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文學賞析? 唐代邊塞詩? 思想內容賞析
中國古代與軍事有關的詩歌創作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從先秦兩漢直至現當代以來,軍事題材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產生了許多杰出的詩人和優秀的詩作,尤其是盛唐時期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煥、李頎詩人的傾力作品,使這類詩歌創作蔚然成風并形成了影響深遠的邊塞詩派。唐代邊塞詩多反映戍邊將土的戰斗生活、思想感情以及與邊塞軍事斗爭相關的各種社會問題。唐代邊塞詩的內容十分豐富,我們著重賞析以下三個方面。
一、歌頌沙場豪情,抒發報國壯志
這一題材與唐代富足恢宏、昂揚進取、開疆拓土、建功進仕的時代背景相適應,是唐代邊塞詩的主旋律。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詩歌前兩句描寫青海湖上空陰云密布,遮蔽了連綿的雪山;無際的沙漠中只有一座孤城與軍事要塞玉門關遙遙相望。只兩句便寫出了西北邊塞荒涼、空曠、單調的自然環境,透出了戍邊生活的艱苦、孤寂?!包S沙百戰穿金甲”寫戰士們在漫漫黃沙中已經身經百戰,以至于連鎧甲都已磨穿。戰斗是如此頻繁、激烈我們可以想見戰士們是多么的疲憊不堪。但他們仍然堅定地表示:“不破樓蘭終不還”這句是身經百戰的將士們深沉豪壯的誓言,充分表現了將士們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堅定決心和豪邁斗志。
表達同一種思想感情的詩作還有很多,如,李白《塞下曲》中有兩句詩:“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表達了將士們揮舞寶劍,直搗敵營的希望和決心令狐楚在《少年行》一詩中說:“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薄昂愉业亍币话阒负游麟]右一帶的地方。安史之亂后,這個地方被吐蕃侵占長達數十年。這首詩表達了將士們不收復失地絕不返回家鄉的決心。“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边@是王維《少年行》中的詩句。意思是說,誰不知道成邊艱苦危險,但即便是戰死沙場也依然能夠聞到英雄俠骨的芳香,戰士們勇赴國難的精神仍然會千古流芳戰士們的愛國情感已滲入心骨,這是多么深厚的情感、多么豪邁的氣慨啊。初唐詩人劉希夷在他的《從軍行》一詩中也表示:“平生懷仗劍,慷慨即投筆。丈夫清萬里,誰能掃一室。”詩人是說,自己平生就懷有報國壯志,想一展男子漢的慷慨投筆從戎他認為作為一個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立志為天下掃清敵寇,豈能只為一家一己之私利呢?表現了詩人遠大的志向和胸懷。從以上的詩歌中,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戍邊將士的愛國熱情、報國之志及其堅定豪邁的精神風貌。
二、揭露邊防弊端,批判黷武政策
戰爭總是殘酷血腥的,常年無休止的戰爭勢必給人民造成巨大創傷和災難。加之朝廷用人不當,部分邊將驕橫無能,也使得邊防關塞問題滋生,矛盾重重。這些問題和矛盾在唐代邊塞詩中都有深刻反映。
唐代邊塞詩的代表人物高適有一首著名的詩作《燕歌行》,敘寫唐軍將士抗擊東北契丹貴族侵擾的戰事。其中有兩句形象最為鮮明的詩句:“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兩軍交戰,戰士們浴血奮戰傷亡慘重;然而,此時此刻,將帥們卻悠閑地在營帳中縱情聲色欣賞著美人的輕歌曼舞。它不僅深刻地揭露了邊關將領不思報國,玩忽職守,沉溺于個人享樂的行為,而且還批判了統治者在用人上的弊端,思想非常深刻。
類似的作品還有很多。如:杜甫《冬狩行》中的詩句:“夜發猛士三千人,清晨合圍步驟同?!敝刑圃娙巳株拧度锨分幸灿袃删浞从惩粌热莸脑娋洌骸吧筋^烽子聲聲叫,知是將軍夜獵還。”這兩首詩都是揭露邊關將帥不顧吐蕃準備大舉進犯的嚴峻形勢,竟然動用部隊進行大規模狩獵的瀆職行為。
與這些沉湎于歌舞和狩獵的邊關將帥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另一些詩歌中的不同形象:“每憤胡兵入,常為漢國羞。何知七十戰,白首未封侯。”陳子昂在這首《感遇》詩中刻畫了一個愛憎分明、一心報國的老戰士:他對外族的侵略充滿了憤怒,為唐代將帥的無能感到羞愧。
從以上所引的詩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一方面是邊關缺乏赤膽忠心、雄才大略的良將,另一方面卻是一心報國、有勇有謀的人才被棄置老朽。對比之下,朝廷的昏庸失察便暴露無遺了。還有一些詩歌的批判性也很強,如杜甫的《前出塞》詩:“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侵凌,豈在多殺傷。”前四句淺顯、通俗,作者運用比喻,著重說明在對外作戰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重點要害,以便于及時控制戰局,避免戰爭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后四句,詩人直抒胸臆,明確提出: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守疆固土,是為了制止戰爭,而不是為了多殺人,搞擴張。從而批判了唐王朝的窮兵黷武政策。
三、描繪塞外奇景,表現邊地風光
唐代邊塞詩中有大量描繪邊地風光、塞外奇景的作品。如王維的《使至塞上》中有兩句寫景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既準確地描繪了邊塞壯麗的自然景象,也形象的揭示了塞外孤寂的生活環境其中又滲透著詩人寂寞惆悵驚喜豁達等復雜的心理感受。難怪著名學者王國維稱它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在這類寫景的作品中,以岑參的一些詩作最為有名,而且岑參寫邊塞風光總是那樣奇異浪漫。如寫狂風是:“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寫嚴寒,是“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边@兩句寫戰馬在寒風中奔馳,蒸騰的汗水在馬毛上即刻凝結成冰。就連硯臺中的墨水也凍結了。還有寫熱海的詩句“蒸沙礫石燃虜云,沸浪煙波煎漢月”。這兩句是說,熱海中被蒸騰烘烤的沙石點燃了邊地的云彩,熱海中沸騰炎熱的浪波煎烤著天上的明月。這些大膽夸張的奇景描寫都充滿著積極的浪漫主義的色彩,表現出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由衷熱愛。
而李益的《度破訥沙》則把邊塞風光寫得很真實、樸素:“眼見風來沙旋移,終年不省草生時。莫言塞外無春到,縱有春來何處知?!痹娙擞H眼看見那廣漠無邊的沙漠上,狂風驟起、卷起砂石,在空中不停地旋轉。那地面上高高低低的沙丘如波濤起伏,涌動推移。在這荒涼干枯的地方,一年四季不知道草木生長是怎么回事。且不要說這茫茫荒漠的塞外沒有春天,就算是有春天,又從何而知呢?這首詩對西北大沙漠的描繪非常真切、形象。唐代邊塞詩無論是敘事寫景,還是詠物抒情;無論是頌揚贊美,還是揭露譏諷,字里行間無處不涌動著強烈的愛國之情憂國之心和報國之志,其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直到今天仍然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心系家園,報效祖國。
作者簡介:丁笑涵(1997-),山東省聊城市人,大學本科,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