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及啟動為重慶高職院校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和挑戰,本文研究了重慶高職院校職業教育模式如何在“一帶一路”戰略發展中發揮重要戰略意義,研究了重慶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并給出建議:校·企·政·機四方協同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培養、分類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多渠道、多維度的海外人才培養模式和“思政+技能+雙語+標準”化人才培養模式等。
【關鍵詞】“一帶一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2019年5月5日,重慶市委書記、市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領導小組組長陳敏爾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會議。會議強調,要學深學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論述和對重慶開放作出重要指示,積極采取精準有力措施,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
一、重慶高職院校在“一帶一路”發展中的戰略意義
新時代重慶在“一帶一路”發展中承擔著重大的使命,因此,重慶也正持續用力深化中歐班列(重慶站)、陸海新通道等的建設,積極培育新的可持續發展通道,積極推動對外交流合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運行效益。
重慶作為西部內陸和長江上游的唯一直轄市,地處中部和西部的結合部,作為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國家戰略定位極端重要。隨著重慶對外開放不斷持續用力,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日益密切,對于重慶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提出新的要求,重慶高等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力量,人才培養側重點各有不同,作為高職院校而言,更具有技術和實踐方面的優勢,因此重慶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重慶市現有40所高職院校,30萬在校生,1.9萬教職工,183所中職學校,近40萬在校生,2.3萬教職工,建成1100余個職業培訓機構,年培訓量近230萬人次。重慶高職類培養人次總共近300萬人,培養的人次足以滿足重慶服務“一帶一路”的沿線省市地區及國家,積極推動經濟、物流、科技、醫療、文化、體育等多領域的對外交流合作。
打造重慶特色的具有“一帶一路”標桿的高職院校是現目前需要攻克的重要難題,為此,重慶高職院校應逐步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的省市地區、企業、機構等的聯系,并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服務進行人才培養,打造特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二、服務“一帶一路”過程中重慶高職院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一)校·企·政·機四方協同人才培養模式
重慶作為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城市,重慶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作為了高職院校評價的重要標準之一,隨著國家雙高計劃的出爐,更是推動了重慶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改革創新。面對國際環境的不斷需要,可以由重慶市各高職院校牽頭,政府、企業和第三方機構等多方配合,共建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適合社會所需,企業所需的方案,并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以雙語教育為目標,讓學生真正地與國際友人近距離交流,不僅在技能領域進行培養,更要在文化傳承中做好準備,有效融合思政教育,培育具有國際知識背景的特色技能人才。
(二)訂單培養、分類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
現階段,學生就業率仍然作為重慶高職院校參評雙高及優質校的重要依據,職業院校對于市場、企業的人才類別需求關注不夠,不能很好對學生的就業方向進行引導,導致學生對于“一帶一路”沿線企業沒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以致就業質量不夠理想,這需要高職院校積極主動推動人才培養改革,可根據企業需求采用訂單式培養或根據“一帶一路”戰略需求培養特定人才。
重慶高職院校建議推行“訂單培養、分類培養”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針對重慶不同類型高職院校制定特定的訂單班、分類班等,在培養過程中注重引入校·企·政·機四方參與,協同創新,共同培養。四方要積極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并以訂單班、分類班的方式定向培養學生,解決企業招人難的問題,解決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三)多渠道、多維度的海外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企業參與其中,快速推動了沿線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為每個國家發展創造了更多機會,而重慶作為中國西南片區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城市,在戰略合作中搭建了很大的平臺,加之重慶與東南亞國家物流便利,交通便捷,為貿易往來提供了方便。而此時,重慶高職院校可抓住機遇,多方面與海外國家溝通聯系,加大海外人才培養的進程,多渠道、多維度的促進和改善海外人才培養,搭建產教融合新平臺,開創人才培養新格局。
(四)“思政+技能+雙語+標準”化人才培養模式
重慶高職院校在創新服務好“一帶一路”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強化育人理念,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大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技能教育的有效融合,堅持思想教育引領專業技能教育,專業技能教育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養新時代國家所需的專業技能強、政治素質高的優秀人才。要深化國際合作交流,必須加大雙語教學,重點突出在聽說讀寫方面的應用培養,讓學生真正做到學有所用,并在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加大對專業課與第二外語的融合,堅持國際和國內“雙標準”的要求,做到以人才培養方案為主導,行業企業標準為指引,培養一批具有愛國情懷、技能一流、雙語交流、符合國際標準的復合型高職人才。
參考文獻:
[1]羅國求.“一帶一路”視野下對廣西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
[2]張慧波,祝蕾.“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院校“走出去”的實踐探索與思考[J].職教論壇,2018(2).
[3]周瑜,楊智勇.高職院校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定位與路徑研究[J].院校發展,2019(2).
[4]張小玲,楊瑞.“一帶一路”視野下重慶—東盟高職教育跨境輸出的可行性、經驗及徑路分析[J].辦學與管理,2017(32).
基金項目:
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一帶一路”背景下重慶高職院校職業教育模式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編號:2017-GX-459,主持人:鄧亞昊)。
作者簡介:
鄧亞昊(1988-),女,蒙古族,內蒙古呼倫貝爾人,碩士研究生,講師,重慶商務職業學院財經管理學院,研究方向:金融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