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茹 王仁霞 王鳳
【摘要】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凸顯,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成為大眾關注的問題。伴隨社會經濟水平和醫療保障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人不僅存在物質層面和生活照料層面的需求,精神上的需求也日益豐富。尤其在農村地區,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矛盾更為突出,農村社區養老服務發展處境尷尬,農村老人的養老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雖然目前已有不少完善社區養老服務的實踐嘗試,但缺乏宏觀上的科學理論支撐和合理的規劃指引。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現行制度框架下對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進行優化組合,統籌不同年齡群體的利益訴求,探討完善養老政策改進的空間和途徑,就成為一個兼具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農村養老? 社區養老服務? 人口老齡化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當前我國正處于老年人口不斷上升的時期,如何讓養老問題順利過渡,是擺在我國發展面前的重要問題。然而,由于中國農村老齡化速度比城市要快,從而導致農村社區養老的問題形勢嚴峻。同時,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限制,農村老人在養老方面的狀況比城市更為復雜,因此亟需將發展農村經濟與完善養老服務加以考慮。
本文的研究意義在于能夠拓寬農村養老問題的解決思路。現行政策對農村養老服務的定位,仍停留在托底的層次,服務供給尚難以滿足農村老人日益增長的多元需求,也無法完全應對農村養老中存在的各種復雜問題。本文將從農村基礎服務建設以及養老資源等方面提出相關問題和建議,響應了構建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舉措,彌補和完善差異化政策設計和落實對策。
二、農村社區養老服務的概念
(一)社區中的農村社區
農村社區是由居住在農村的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人口所組成的相對完整的區域社會共同體。農村社區是人類社會最早出現的社區,形成于原始農業的產生時期。原始農業的出現,人們可以在相對固定的土地上通過種植農作物取得較為可靠的生活資料,為人類創造了比較穩定的居住條件,人們開始定居并形成了最原始的村落,產生了最早的農村社區。
(二)社區養老服務
社區養老,養老方式之一。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老年人日間照料、生活護理、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為主要內容,以上門服務和社區日托為主要形式,并引入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方式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三、農村社區養老服務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新的養老服務格局尚未構建完善
成熟健全的社區養老服務不僅有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壓力,還能夠通過與其他產業的結合,帶動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這種貼切老人現實需求的養老服務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不僅不利于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的提升,持續惡化還會帶來老人自殺、代際矛盾激化等更加惡劣性質的難題。通過對我國目前的社區養老服務的現狀和發展情況進行的初步總結,可以看出在一部分大中城市地區,我國社區養老服務僅初具規模。
(二)農村社區養老服務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
在農村地區,我國整體的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呈現出的態勢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雖然有著宏偉的愿景和發展規劃,但在實踐中很多項目因為現實的種種影響因素無法及時開展實施,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還遠遠不夠完善。尤其是在貧困地區,受到客觀環境與經濟條件的限制,社區養老服務建設十分落后,功能單一且硬件軟件配置都不完備,很多農村社區只是充當了政策下達的一個場所,只起到對一般村中的會議、上級下達的任務和指令等進行傳達的作用,在養老服務功能上完全處于邊緣化地位,甚至是空白,沒有展現出任何活力,存在很大的發展潛力,亟待完善。
(三)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資源供給單一且缺乏活力
在當前我國農村社區養老服務所呈現的主要困境中可以看出,對于農村社區養老資源的供給,單方面依靠宏觀政策的引導已經不足以協調目前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國家對農村地區的財政撥款、政策傾斜是必不可少的,單這種傳統單一的切入點已經無法解決問題,應當及時看到目前對于社會資源的調動仍然缺乏活力,應當及時將目光轉移向更為靈活的社區內部資源的調動。
四、農村社區養老服務的優化思路和建議
(一)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配套政策
對于政策引導的不精準,對策是結合現有政策自上而下進行系統梳理,提出進一步發展的具體方略,量化指標,對基層單位有所要求同時也要合理引導,從基層政府開始,結合當地的地方特色樹立明確的發展理念,制定具體的發展規劃,按照步驟切實將紙上談兵轉換成腳踏實地打的實踐,對于經濟發展水平較好的地區可優先引進含有代際關系調動的項目來完善當地的社區養老服務,進而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為其他地區提供發展參考,成為試點或者示范社區;對于以文化見長的農村社區可以結合當地的文化藝術,考慮開發相關產業,并將農村老人的余熱運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這樣不僅能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也能為農村老人帶來更好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環境。
(二)整合社區內部資源
在無法及時得到財政幫扶的情況下,應該利用社區現有的資源,開發利于促進代際共融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實現社區內不同的年齡群體的互助共融,使他們在幫助其他人的同時自己的利益訴求最大化得到滿足。例如:可在各個社區就地建立養老幫扶中心,統籌協同整個社區的養老服務資源,并為每個幫扶中心都配備一定數量的專業人員,條件達不到的社區,也可調動社區內部的志愿者,對于積極參與社區養老幫扶工作的可給予一定的物質激勵。此舉旨為日常照料中兒女不在身邊或者兒女無法單獨完成老人的照顧任務的家庭提供便利,也能有效應對農村老人突發疾病、意外時老人無人送診無法及時就醫的情況。
(三)堅持多種養老模式并舉
在福利多元主義視角下,在現有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條件下,如何取長補短,發揮個人、家庭成員和社會在農村養老資源上的合理分配,實行家庭養老、自我養老和社會養老的有機結合,把居家養老、公益養老和社會養老有機地統一起來,促使社會組織參與到農村養老,建立起福利多元化的農村養老模式,也是當今農村社會養老發展的一種合理趨勢。
基金項目:2019南山控股科研立項項目《南山養生谷小鎮智慧健康養老平臺開發及模式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王藝茹(1993-),女,漢族,山東煙臺人,江南大學研究生,現任煙臺南山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王仁霞,女,漢族,現居山東煙臺,任煙臺市龍口南山養生谷小鎮療養中心經理職務;王鳳,女,漢族,現居山東煙臺,任煙臺市龍口南山養生谷小鎮療養中心辦公室主任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