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充分利用小組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的差異,思考問題角度的變化以及不同思維的相互碰撞和互補,尋求同一問題的多種解法或同一意思用不同的語言表達,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思路,而且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活動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有明確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使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地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談談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應用合作學習的幾個問題:
一、 合作學習的操作
(一)創設生活情境
創設情境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學知識融入現實生活中,學生樂于接受。因此,我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的辦法就是描述貼近兒童生活的事件,要解決的問題就包含在這個事件之中,為學生設置了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明確學習任務
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也就是教師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這些任務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外,還可以分解,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效性。
二、 合作學習要選擇恰當的時機。
(一)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發合作的欲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二)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學生個人探索有困難時
由于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是有限的,所以當他們在學習新知識、需要新能力時,往往會遇到困難。教學中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的關系,選擇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組織合作學習,小組合作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學生意見不統一時
現在的學生爭強好勝,有一定的競爭欲望,渴望自己的觀點被肯定,但又不善于闡述自己的觀點,一旦有不同意見,浮于表面的爭論較多,說服力不夠。此時,教師如果對有爭論的疑點下放到小組中,讓持有相同意見的學生一起合作,與對方爭辯,在辯論中明晰正誤。
(四)合作時機應選擇在解答開放性問題時
“開放性”問題的解題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的去思考,須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種策略和結論。
(五)合作時機應選擇在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處
在教學中,教師應在知識的關鍵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計合作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發現問題的能力。
三、 合作學習要強調組內合作交流
教師要鼓勵學生相互幫助,積極質疑,在質疑爭辯、討論中不斷理清思路,提高學習效果,較好的合作形式是:①需要稍做思考的問題,鼓勵同桌間口頭討論,然后各自舉手回答;②需要深入思考和動筆時,鼓勵同桌間各自寫出觀點、答案并交流修改,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舉手搶答;③相互出題,相互探討結果。
以新課標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第二部分“兩位數減兩位數”為例。
由于小學生在一年級已經有了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的基礎,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對學生來說并不困難,所以教材只安排了一道例題,重點解決如何對位和計算順序的問題。課本出了一道具有激揚民族精神的例題——北京贏得第29屆奧運會舉辦權。
按照傳統的教學習慣,教師往往不注意教學要求中的討論,即使討論也主要是在學生和老師之間進行,沒有學生之間的互動。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設想:首先仿照第一種的學習形式,教師提問點撥后,讓同學口算,之后同桌互對答案,舉手回答,顯然,有共識后在回答,每個同學都已經從同桌那里獲得了支持,回答起來格外有信心。
轉入豎式講解后,我及時采取了第二種合作學習形式,鼓勵同桌間自己獨立完成后交換檢查,并告訴學生豎式計算應該注意的事項,讓他們給同桌定分。之后,進行第二道例題練習,仍然是同桌檢驗定分,教師表揚鼓勵。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很好地激發了同桌之間互助的責任感。
參照第三種學習形式,我微笑地問學生:“你們現在能夠自己出一道這樣的題目嗎?”再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引導,讓他們各自將編寫的題目交給同桌解答,完成后互相批閱,驗證答案。每個學生都很高興地當了小老師,又深入學好了課堂知識。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驗,幾乎班里每個學生都成了數學迷,不用教師強迫和督促,都能主動完成作業,而且每個同學都非常關心和幫助相對差的同學。
四、 注意有效組織組內單元小測
組內小測的形式是前后桌組成四人小組,采取互相考試批閱考卷的形式,教師成績整體好的組表揚,存在低分學生的組勉勵,適度造成競爭,促使各合作小組的成員互幫互助。
按照這樣的設想,每個教學單元結束后,我們都要開一節輔導課,鼓勵學生們相互出題,每人出五道題,小組內自由交換考試,獨立完成后交回出題人批閱,成績由全隊到一題正確分為“A、B、C、D、E”五個得分,對批閱有不同意見的相互討論,爭論不已的則教師點撥??荚嚱Y束后對全“A”組表彰,鼓勵他們保持下去繼續贏得好成績,適度刺激組間競爭氛圍,使他們通過互相幫助和教師點撥不斷提高數學學習水平。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好的應用到我們的課堂中來是我們每位教師應積極思考并積極實踐的課題。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我常常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我的課堂上是否有與教學無關的活動?第二,我的導語、過渡語、小結語、板書等是否必要或費時太多?第三,我使用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等是否有利于教學?是否有所謂“花架子”?第四,我在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活動時,是否有一部分學生無事可干?第五,我的教學語言是否簡練明了?是否有不必要的話?時時提醒自己,盡可能正確地應用小組合作學習以提高每堂課的教學效率。
作者簡介:
趙俊芳,河北省廊坊市,河北省文安縣日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