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學會歌曲,必須要先引導學生去學習節奏,平時我們在聽到某一個連續的聲響時,也會去判斷其是否具有一定的節奏。評價一個人對于音樂的敏感程度通常也用節奏感強或者弱來進行區分。作為初中音樂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黃金時期,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學習節奏,只有聽到一首歌曲后能夠正確的打出節奏,才能夠快速的學會這首歌曲。節奏是每一首歌曲的特色,音樂教師一定要注意通過多種渠道為學生的節奏學習提供情境。
關鍵詞:初中,音樂節奏,趣味教學法
音樂節奏的教學內容是非常枯燥的,許多學生在學習音樂節奏時都感到非常困難,甚至不認真練習。作為初中音樂教師一定要注意改變這種教與學的矛盾,要通過多種教學情境的創設來激發學生的音樂節奏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一種活動性的場景中來實現互動性。素質教育倡導課堂要成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場地,作為初中音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
一、 游戲中感受節奏
初中生都活躍好動,他們對于一些課堂上的動手操作內容感興趣。如果要讓學生坐在座位上聽課他們可能會不愿意去執行,但是如果讓學生把知識和游戲結合起來,反而學生學的會更加輕松。作為初中音樂教師就要把節奏教學與各種游戲聯系起來,用多種動作來充當節奏,創造出各種歡快的旋律。比如人音版七年級14冊第一單元《行進中的歌》中歌曲《一二三四歌》,歌曲開頭是一個號角性的節奏,其節奏活躍、富于變化,曲調輕快、流暢,充滿旺盛的活力,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首先讓師生互動起來,學生和老師一起做踏步的動作,有行進的感覺,建立“均衡節拍”的感覺,接著教師拍×.× ‖ ×.× ‖ × × ×節奏型,在游戲中學生已經參與到教學難點的學習中。接下來學生有節奏地跟讀歌詞,體會進行曲的節奏特點,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很快完成了節奏的練習。我們平時習慣于節奏都是用手拍打出來的,其實節奏不光可以用手拍打,用腳也可以跺出節奏,用頭也可以搖出節奏,用肩膀也可以動出節奏。作為初中音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音樂節奏的多種表現方法為中心點來進行引導,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把音樂課上成豐富多彩的活動課,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多個動作來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來增強學生的節奏感。
二、 運用聲勢律動增強節奏感
音樂是我們在生活中運用最廣泛的一門知識,作為初中音樂教師要帶來學生來發現音樂,尋找音樂。通過生活中的音樂發現歷程來增強學生的節奏感,生活中的節奏感可以通過多個角度進行尋找。比如,許多的民族都是以善歌善舞著稱的,他們的民族舞節奏感強,能夠運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內心的狂歡和激動,其表達效果夸張,具有一種美的韻味。作為初中音樂教師就要讓學生來欣賞這種節奏美,通過多種表現方法讓學生來學習節奏,感受節奏。更可以通過讓學生來學習這種舞蹈來親身體驗這種節奏魅力。比如,教唱《桑塔露琪亞》時,通過貢都拉船舶在水中的蕩漾使學生認識船歌的節奏,進而感受船歌的特點,教唱王洛賓《青春舞曲》時,首先讓學生欣賞新疆維吾爾族歌曲辨別節奏,其次模仿新疆維吾爾族舞蹈動作,啟迪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舞蹈的動作,有利于培養了學生的節奏體驗以及對其音樂的感覺,從而感受到維吾爾族人們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生活場面。初中生的節奏感大都非常強,在音樂的學習中有的學生學的較快,有的學生則節奏感稍微慢些,作為初中音樂教師一定要注意教學的整體性,要從多個方面來引導學生,要注意整體性原則,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雖然有些學生有音樂天賦,現象為節奏感上非常強,音樂歌曲唱得非常好,甚至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作為初中音樂教師一定要明白,我們是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是普及音樂知識的,并不是為了來尋找音樂家的,在教學中要有全體觀念,要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出發,尊重學生的認知結構。
三、 積極引導學生創編節奏
當學生能夠就一首歌曲來很快地感受到節奏時,能夠主動判斷一首歌的節奏后,教師還要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讓學生自己去創編節奏,學習節奏、能夠聽出任何一首歌的節奏,到創編節奏是一個質的飛躍,作為初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的思維進行拓展,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尋找契合點。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其存在有其必要性,作為初中音樂教師要讓學生以生活中的各種元素為觀察對象,創編出清新脫俗的節奏。新課程標準要求,7~9年級的學生要求即興創編活動需要學生及時做出音樂判斷(聽覺分析、想象),屬于創造性行為。在日常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先來體驗節奏,親身體驗節奏有、無的重要性。接下來要感受節奏,感受歌曲重的節奏、舞曲中的節奏,感受不同的節奏型帶來不同的風格特點。最后就是創編節奏,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編出帶有自己風格特點的節奏,并將其表現出來。
比如歌曲《阿伊亞——非洲的靈感》這一課,這是一首無伴奏三聲部的中非民間歌謠,非洲的音樂有一個最獨特的節奏風格——“跨節奏”,讓學生親自創編節奏,然后把它們的節奏寫出來,合成在一起進行樂器打擊,完全是以學生為主要參與者,教師只作適當的引導,旨在給學生一個創造、想象的空間,使學生在自我創造中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學生在這一活動中得到的是成功的喜悅,體驗到音樂感人的魅力,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充分體現音樂是一種參與的藝術,是一種實踐的藝術,是一種全身心地投入而產生情感共鳴的藝術特征。
音樂有著神奇之美,節奏蘊含在美妙的音樂作品中。初中音樂課堂中的節奏教學非常重要,我們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轉變教學思路,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在快樂的氛圍中,用快樂的方式,才能更容易讓學生感受到節奏之美,才能夠把節奏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節奏的美感,從而愛上音樂。
參考文獻:
[1]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2]祁欣.論音樂的節奏[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
作者簡介:
茍群芳,重慶市,重慶市石柱民族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