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 王夢楠 李云

【摘 要】目的:研究功能鍛煉結合骨折康復護理應用于臨床中的價值。方法:病例為我院骨科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患者,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的依據為雙盲法,均為40例患者,對照組:常規護理+功能鍛煉;研究組:功能鍛煉+骨折康復護理,比較2組病人臨床效果上的不同。結果:對照組的總有效率要顯著比研究組的總有效率低,2組數據相比,存在著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功能鍛煉與骨折康復護理相結合的護理模式,對提高臨床療效和病情康復作用顯著,有借鑒和推廣意義。
【關鍵詞】骨折康復護理;功能鍛煉;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1
在臨床骨科當中,骨折是十分常見的。治療骨折的基本原則是復位+固定+康復,由于發生骨折后局部康復需要較長的時間,為防止骨折處功能下降或缺失,接受骨折固定治療后往往需要患者適當進行功能鍛煉,避免局部活動量減少的情況下引起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等問題。單一進行功能鍛煉的方式,實質上取得的效果是比較有限的,近年來臨床骨科護理主張在原有的功能鍛煉基礎上增加康復護理,以促使功能鍛煉效果更理想,更盡如人意[1]。本文病例為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患者,現需要進行以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為我院骨科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患者,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的依據為雙盲法,均為40例患者。對照組:19例男,21例女,患者的年齡為23-56歲,中位年齡(37.5±2.8)歲;其中脛腓骨骨折有13例,股骨頸骨折有10例,上肢骨折有11例,股骨骨折有6例;研究組:18例男,22例女,患者的年齡為24-57歲,中位年齡(38.3±2.7)歲;其中脛腓骨骨折有14例,股骨頸骨折有9例,上肢骨折有12例,股骨骨折有5例。
1.2 方法
對照組的常規護理指的是嚴密監測生命體征、患肢皮膚顏色、體溫變化,遵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等。功能鍛煉的內容:①以患者具體情況為依據,對適宜的功能鍛煉方法進行選擇,在主動練習的基礎上合理進行各類被動鍛煉,以防患者肌肉萎縮,增強關節活動度,促使肌張力恢復。訓練過程中遵照的基本原則為循序漸進,對運動強度、運動量要進行合理控制,以免運動過度的情況下導致關節周圍出現骨折化;②對功能鍛煉時間進行合理選擇。骨折復位后功能鍛煉就可以開始了,康復期間需要保持不間斷的持續性的融合功能鍛煉,直至骨折完全愈合;③確定功能鍛煉位:進行功能鍛煉事需重點加強關節功能訓練,并且要有效鍛煉鄰近關節。研究組在對照組功能鍛煉的基礎上予以骨折康復護理,內容具體有:①心理疏導:指導患者掌握自我調節的方法,增加和患者及其家屬間的交流溝通,安撫患者的緊張恐懼感。利用發放宣教手冊、專題講座等不同的宣教方式幫助患者解答疑問,鼓勵患者堅持功能鍛煉,幫助其樹立康復的信念和決心。叮囑患者家屬給予患者理解、支持和幫助,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交會患者自我放松技巧,促進病友間的交流,盡最大可能的讓患者保持身心愉悅;②行為指導:加強并發癥的觀察和預防,特別要將≥60歲的老年骨折病人、合并高血壓者作為重點,定時評估患者疼痛部位、程度、性質等,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③生活指導:術后叮囑患者不要著急進行活動,應適當輕柔緩慢的活動,以實際情況決定活動量,以免導致手術切口出血。臥床期間要做好基本生活的護理干預。
1.3 療效評價標準
骨折部位沒有任何痛感,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日常生活不受影響,評定為顯效標準;骨折部位存在間歇性疼痛,基本恢復自理能力,但大幅度活動時依然存在限制,評定為有效的標準;骨折部位持續性存在疼痛感,依然會嚴重干擾日常活動,評定為無效的標準[2]。
1.4 統計學處理
分析所得到的數據時使用的是SPSS22.0軟件,計數資料進行表示時用的是百分率(%),組間展開的情況下需要進行x2檢驗,P<0.05可證明的是出現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與研究組的總有效率作為比較項,結果發現研究組較對照組高,數據經統計,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下表。
3 討論
對臨床骨科骨折患者而言,接受復位和有效固定的治療后,功能鍛煉在促進功能恢復上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合理制定和實施功能鍛煉方案,有利于促進骨折端愈合,加快功能恢復,功能鍛煉效果直接影響到骨折部位的康復效果[3]。骨折患者嚴格遵醫囑進行功能鍛煉時,為保證各項鍛煉可以得到有序開展和落實,必須加強護理指導,在這一背景下,特色性的骨折康復護理逐漸形成并得到了廣泛應用[4]。
與常規護理相比,骨折康復護理的專科性比較強,護理人員在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期間需要對其骨折端特點、復位效果等進行充分掌握,同時醫護間要保持良好的交流溝通,正確指導患者保持各種康復行為,避免引起骨折端錯位的情況,通過功能鍛煉和骨折康復護理聯合的方式,能夠加快骨折端愈合速度和功能恢復速度,提升患者的康復能動性和依從性,進一步提升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5]。
此次試驗中,研究組的總有效率要顯著比對照組的總有效率高,數據差異明顯(P<0.05)。由此證明,功能鍛煉與骨折康復護理相結合的護理模式,對提高臨床療效和病情康復作用顯著,有借鑒和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 吳燕.功能鍛煉結合骨折康復護理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4):130.
[2] 冮穎.功能鍛煉結合骨折康復護理在臨床中的價值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0):253-254.
[3] 尹娥.功能鍛煉結合骨折康復護理在臨床中的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45):281.
[4] 王亞琴.功能鍛煉結合骨折康復護理在臨床中的應用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90):251.
[5] 劉麗.功能鍛煉結合骨折康復護理在臨床中的應用研究[J].社區醫學雜志,2014,12(1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