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愷洋


【摘 要】目的:針對丙戊酸鎂聯合氯硝西泮與碳酸鋰治療躁狂癥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躁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分為參照組和聯合組,每組各30例。參照組通過碳酸鋰進行治療,聯合組通過丙戊酸鎂聯合氯硝西泮進行治療,將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躁狂表現等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經過治療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BRMS評分差異不顯著,治療后1、2、4、6周,聯合組BRMS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聯合組顯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3.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33%明顯低于參照組的3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丙戊酸鎂聯合氯硝西泮治療躁狂癥效果顯著,有效控制不良反應發生幾率,提升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躁狂癥;丙戊酸鎂;氯硝西泮;碳酸鋰;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1
躁狂癥屬精神科疾病,是由于神經敏感、遺傳、生活環境、孤僻性格等原因引起的精神異常反應,患者多表現為言語增多、情緒亢奮、過激反應等癥狀。臨床中治療躁狂癥的藥物種類較少,常見單一用藥,但臨床效果卻不理想,經不斷臨床研究發現,聯合用藥治療效果更好。本文將丙戊酸鎂聯合氯硝西泮與碳酸鋰治療躁狂癥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分析,現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躁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分為參照組和聯合組,每組各30例。參照組采用碳酸鋰進行治療,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20~57歲;聯合組通過丙戊酸鎂聯合氯硝西泮進行治療,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齡21~56歲。所選取的患者的性別、年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較高。
1.2治療方法
參照組采用碳酸鋰治療,根據患者體質量情況計算給藥,每日月600~2000mg(2.5~8片),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可適當調整藥量,可維持在每日500~1000mg(2~4片),需飯后服用,避免對胃部產生刺激。聯合組采用丙戊酸鎂聯合氯硝西泮治療,兩種藥物均為口服藥物,丙戊酸鎂每次200mg,每天2~3次;氯硝西泮每次0.5mg口服,第一天3次,此后依據患者身體情況及病情情況每隔3天增加0.5~1mg,最多不可超過每天≤20mg,并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不良反應,及時記錄。
2 結果
2.1臨床療效
參照組總有效率為83.34%,聯合組總有效率為93.33%,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BRMS評分
治療前2組BRM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周、2周、4周、6周2組BRMS評分均降低,且參照組BRMS評分均低于聯合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聯合組出現不良反應4例(包含惡心2例、嗜睡癥狀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33%;參照組出現不良反應11例(包含惡心1例、嗜睡6例、心電圖異常2例及增重情況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6.67%。參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聯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目前,躁狂癥的治療方法以藥物為主,但臨床上仍未發現治療躁狂癥的特效藥,碳酸鋰是臨床中常見的治療藥物,治療效果較好。但碳酸鋰治療躁狂癥的時間周期長,加之受生理、年齡等因素影響,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不良反應,因此根據患者自身情況的不同,藥效顯效情況也有所不同。丙戊酸鎂和氯硝西泮同時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藥物,前者能夠消除患者焦慮、痙攣、抑郁癥狀,后者具有鎮定、催眠功效,兩種藥物聯合使用能夠相互互補,充分發揮藥效。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BRMS評分差異不顯著,治療后1、2、4、6周,聯合組BRMS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聯合組顯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3.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33%明顯低于參照組的3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丙戊酸鎂聯合氯硝西泮治療躁狂癥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丙戊酸鎂聯合氯硝西泮在治療躁狂癥方面有較顯著的臨床效果,且可有效控制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幾率,能有效提升患者滿意度與生活質量,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復。
參考文獻
孫華明,楊姝,馬佳.丙戊酸鎂與氯硝西泮聯合治療躁狂癥的療效觀察[J].2016,2(11):157-159.
魏友利,高會.丙戊酸鎂與氯硝西泮聯合治療躁狂癥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49(31):139-141.
鐘梅.觀察丙戊酸鎂與氯硝西泮聯合治療躁狂癥的療效[J].世界中醫藥,2017,2(A4):1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