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用積極而具有啟發意義的教學形式,增加學生學習體驗,教會學生準確表達自己情感需求,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綜合發展。閱讀教學中有意識滲透作文教學,不失時機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抓住讀寫結合最佳訓練點,提高學生讀寫能力。課前“三拼”,為常態課的課堂教學高效開展奠定了基礎。要想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還要做課后的“三清”。
關鍵詞:小學數學;靈活;課堂教學;策略藝術
一、 語文閱讀教學要注重讀寫結合
閱讀是寫作基礎,寫作是運用。閱讀教學中要讀寫結合,貼近學生寫作實際和符合學生寫作心理。在課堂教學中,邊讀邊寫和學用結合有利于知識鞏固。在寫作中形成知識技能,有效促進閱讀教學,提升學生語文水平。
以讀為主,反復熟讀,品讀領悟。閱讀和寫作是互逆過程。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和寫作要有機結合,才會實現“下筆如有神”的境界。讀寫結合,相得益彰。課文學習首先要讓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然后要讀出感情,引導學生“精讀”把課文讀懂,讀出課文中的內涵,讀出課文中的感情。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要靈活品讀課文中匠心獨具的“例子”,激發學生閱讀樂趣和成就感。
誦讀仿寫內化摘抄積累運用。仿寫是寫作的捷徑,能有效提升學生自己的寫作水平。課文為學生提供了豐富仿寫資源,教學中要有效充分利用課文。閱讀教學中提倡學生做摘抄,把書中的好詞好句拿來為我所用。學完每篇課文后,教師要給學生指出好詞佳句和段落,讓學生有意識運用在寫話和作文中。每學完一個單元,引導學生圍繞單元主題整理積累優美詞語和句段,并在日記、作文中運用。我們在教學中主要是依據課文材料,挖掘確定讀寫結合訓練點。讀寫結合訓練促進學生舉一反三,幫助學生學習遷移,培養學生讀寫能力。
思維拓展,想象補空。引導學生思維拓展延伸,讓學生把課文內容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進一步挖掘。讀寫要互相聯系和互相促進。讀寫結合方法要多樣化,可對課文中的簡單句子擴充和發揮,可給課文續寫,或假設另外一種情況寫作,也可填補課文空白點。讀寫結合增加了學生練筆機會,有利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有效促進學生對讀物的理解。通過讀寫結合實現讀寫相長。
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習觀察事物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滲透觀察方法。學生經過大量閱讀,有意無意學會了常見的寫作表達順序,再加教師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指導,學生就會按一定順序寫。多讀增強了學生語感,學會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學會了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作文中多一些生動具體的語句。大量閱讀拓寬了學生視野,增強了學生生活認識,提高了作文品位。
二、 語文課堂教學要滲透情感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豐富學生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配樂朗誦和多媒體,創設與教材密切相關的情和景,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深挖教材,用素材搭建情感教育載體。現行語文教材情感內容占據主體,親情、愛國情和友情等是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素材。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深挖課文蘊含的情感,巧妙開發利用,換位思考對學生進行多樣化情感教育。如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寫作時的感受,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學生表達語言要精煉,教師要有效引導豐富學生感受。
角色扮演讓學生體驗人物情緒。課堂教學中巧用學生個性,妙用教學內容創設相關情感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有效增加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角色扮演是對學生情感體驗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式。
小組合作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佳徑。語文課堂教師要注重情境、合作等教學,巧妙促進學生課堂參與,有形無形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如課堂教學中用學生合作形式交流文章情感,強化學生情感體驗,有效提升學生合作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
三、 語文課堂教學要課前三拼,課后三清
語文課堂教學要拼教案。備課之前要多翻教材,通讀教材內容,整體分析教材知識點,將教材知識點和教學目標了然于心。備課前整理好每單元的知識點,梳理單元知識體系,準確把握知識點。在羅列單元知識點基礎上,精心設計前測卷。統計分析學生學情,快速找準學生知識起點,了解學生知識點學習困惑和疑難處,促使教師較好把握單元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依據對教材理解和學生知識起點,備課時確定教學目標,完成獨立備課。再對比優秀教案學習反思,看看優秀教案的創新和精妙之處,找差距提精華創意自己的備課。參照優秀教學設計重新梳理自己的備課,二次備課中要準確把握學生知識起點和教學重難點,取長補短出彩自己的教學設計。
語文課堂教學要拼課件。依托學生知識起點找準課堂重難點。妙用多媒體技術把知識動態化,有效提高學生知識理解能力,在解決教學重難點中提高課堂效益。要充分利用媒體技術,創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輕松愉悅積累古詩、名言。如成語教學中,可利用媒體創編圖片,配上聲音和圖畫等,設計有聲有色的闖關練習,讓學生在看、聽、猜等活動中走近成語,了解成語,有效喜愛上積累成語。
語文課堂教學要拼習題。要精做課堂習題,精做中了解題目所涉知識點,幫助理清教學重難點。精做中預估學生困難,設計解答思路和策略,找準學生出錯原因。要精找課堂習題,從不同版本教輔中精心篩選,再篩選出需要教學過程中集體講解點撥的練習題目。巧用學生的易錯聯系夯實知識,篩選高于課本知識點的拔高練習拓展學生學習,選擇鮮見習題拓寬學生視野。單元備課前依據知識點和學生前測情況,梳理課時易錯點,精找習題,設計針對性作業。要精練習題,當堂檢測與知識點有關的學生易錯題。利用投影出示題目讓學生寫出答案,學生完成后教師分析學生互批,學生把易錯題做記號放入“個人題庫”。精心設計考卷練,把單元易錯題的“個人題庫”收集整理,作為單元的重要補充練習,再次有效鞏固所學。作業要當堂練,有效提高教學效益,幫助檢查教學效果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時時收集學生錯誤為教學提供資料,把易錯題整理再次檢測,將糾錯落到課堂實處。
語文課堂教學要清批改。作業清批改是準確了解學生知識學習的有效途徑和最佳方式,學生的學科作業要實現個個清、天天清和本本清。實現學生作業清批要巧妙借助作業設計,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學情布置分層作業,讓不同層次學生作業有差異,有效保證大部分學生作業能及時足額完成。
語文課堂教學要清輔導。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預留一定時間(一般是1到15分鐘)促使其獨立作業。當堂檢測使學生課堂學習集中精力,針對學生采用個別輔導,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有效關注學生作業動向。教師要在課前對學生作業提前預設,有效減少學生作業中的錯誤,節省學生作業講評時間。
語文課堂教學要學生清。針對學生課堂學習中的錯誤,教師要及時進行課堂反饋,引導學生反思和回顧,引導學生分析錯誤原因,讓學生在自我反思中分析和改正錯誤,讓學習更加具有深刻性和趣味性。引導學生自我統計學習錯誤,讓學生有效明晰學習中錯誤的地方,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教師借此收集學生錯誤,明確錯誤緣由。章節單元學習結束后,引導學生自己整理單元知識點,自我回顧單元知識點。針對學生學習讓學生自己編制試卷,讓學生把平時或復習中掌握不好的知識編成“錯題復習卷”,幫助學生再認識錯誤。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系統整理已學知識。章節單元學習結束后,教師要圍繞單元知識點、學習注意點和學習困惑等方面精心小結。針對課文內容學習和學生作業本中的錯誤,歸納總結解決方法和規律,及時做好知識點記錄,整理單元易錯題。針對學生作業錯誤中發現的問題,其及時進行歸納、總結和整理,以此為藍本用來指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更好掌握知識,提升學習效益,促使教師革新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四、 語文課堂教學要學生互查作業
學生互查作業能形成良好班風和學風,提高學習成績。學生互查作業發現問題,及時改進。所以這有利于班級形成團結的班風、良好的學風,提高學生作業質量和班級成績。
學生互查作業利于分層作業實現,努力做到“不讓一人掉隊”。檢查重點是全科交作業人數,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都會在日常教學中關注到這一點,時刻提醒自己管理后進學生,布置合理分層作業,讓每一名學生都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完成作業任務。
學生互查作業樹立“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認真做事好習慣。高頻率互查作業機會,讓學生都有“我是作業的主人”,“我要好好寫作業才更有資格查別人的作業”的主人翁心理。在互查作業過程中,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做事的良好習慣。
學生互查作業要有明確要求,首先查是否按規定做完;另外查是否有明顯的錯別字、不規范字、用詞不當、病句等;最后查作業是否認真、整潔。每當查出對方的問題時就及時指出,及時補充完善。
互查作業,一般是優等生和潛能生結對進行。對于優等生來說,由于要給差生查作業,他就會在作業態度和質量上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同時給差生查作業,對于優等生自身來說,也是一個再學習的過程,能加深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其次,優等生還可以從潛能生的錯誤中吸取教訓,避免自己以后作業出現類似的錯誤。因而,互查作業能使優等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學生長期和優等生互查作業,無疑會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批改作業,潛能生只能看到自己的,無法和優等生比較。現在和優等生互查,潛在的上進心會驅使其不斷提高要求。
參考文獻:
[1]黃鳳艷.多元化教學設計,讓小學語文課堂靈動起來[J].作文成功之路:小學,2019(2).
[2]朱才輔.在“對話”中張開小學語文課堂靈動教學的翅膀[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6(12).
[3]吳暉娟.分層教學,靈動小學語文課堂[J].小學生,2018(8).
作者簡介:石麗麗,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靖遠縣石門鄉小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