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創設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激發學生學習活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課堂教學是特定的師生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要陣地,教師力求營造良好氛圍出彩課堂,把數學知識學習與師生情感交流和知識運用有機整合,師生相得益彰,使課堂教學精彩紛呈。教學藝術源于教師的實踐經驗,源于教師綜合的教學技能與技巧。
關鍵詞:小學數學;靈活;課堂教學;策略藝術
一、 數學課堂教學要靈動有效
教師要善用教學中的情感因素。課堂教學中,情感伴隨著整個認知過程,為了有效實現教學目的,需要把情感目標作為實現手段。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有情感的學,教師必須要有感情的教,師生情感交流共鳴的觸點是教師的真情實感,達到生學得主動,師教得生動。數學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動手、動腦,借力積極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讓情感有機參與情理交融,以情為動力讓課堂精彩紛呈。
教師要善抓契機營造課堂教學高潮。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開頭或結尾設計富有高潮,能有效增強教學效果和激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教師要善用新穎別致的媒體課件,簡潔明快的語言,創設和諧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積極進入最佳學習狀態。營造教學高潮藝術,需要教師深透理解教材、嫻熟運用教學方法、確切把握學生心理、舉重若輕課堂調度。
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創新。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冷靜對待和思考學生提問,慎重解答學生的獨特個性見解。教師示范是課堂教學創新的前提,是實現課堂教學變革與創新的關鍵。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形成讓學生感覺心理安全。實施課堂開放教學,教師在現實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生學情狀態和課堂實際,時時調整修正教學,在互動生成、創造、發展的過程中推進教學。
二、 數學課堂教學要回歸課本抓基礎
“讀薄”教材。教師要研讀教材,讓學生通讀加精讀內容,有效理解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則,引導學生概括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消化形成自身數學知識。如教科書的“思考與回顧”是每章節的知識提綱,是章節知識精華。讓學生重復閱讀例題和習題,閱讀過程中用自己的思路推演過程,熟練例題和習題解答技能,歸納類型問題解答技巧,體會同類問題中的思想與方法。研讀教材要“眼、手、腦”并舉,眼觀閱讀,手動推演,腦洞思考,勾畫題目中的已知和未知量,尋找聯系已知和未知量關系的關鍵詞和關鍵語句。
全面復習中要緊抓重點。全面復習基礎知識不是簡單的重復,是知識條理化和系統化的過程,因此要緊抓重點。強化學生運算的快和準,訓練解題過程的簡潔和嚴謹,讓學生自己動手算結果。復習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歸納和積累常見解題方法與規律,領會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如代數中的配方法,待定系數法,換元法等。認真做好專題復習。專題復習在整個復習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多思、多問、多練,一題多解訓練發散思維。
三、 數學教學要緊扣課堂“著力點”
重視課前研究,增強課堂預應力。數學課堂教學的課前研究和預設至關重要。有效的預設和有力的應變,是課堂教學出彩的關鍵。
明確教學目標和突出課堂要研究教材。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師生課堂行為的方向桿,是課堂教學意義和效益的有效體現。重點突出讓課堂提升“性價比”,有限的時間投入獲取知識掌握。關注學情研究,這比教材研讀更重要。教學方法設計時要適中估計學生,讓學生的學習既不事倍功半,又不勞而無功。善從學生角度換位思考,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教會學生高效的學法,讓課堂成為師生共贏的陣地。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凝聚學生的向心力。教學過程是師生間特殊交往過程。師生關系融洽讓課堂氛圍輕松愉悅,有效凝聚課堂向心力。融洽的師生關系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教師要適時賞識學生,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的淵博專業知識,吸引學生讓課堂無限。課堂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搭建學生自我展示的平臺,幫助學生獲得自己所需知識,讓學生在掌握知識中享受課堂。
借力情境創設加大課堂吸引力。創設情境,走近數學,是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必然捷徑。在故事情景中吸引,課堂教學中合理利用背景故事,引導學生自發和主動參與數學學習,讓課堂教學有效,讓課堂學習高效。借力游戲活動讓學生參與課堂學習,課堂教學中適時開展游戲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氛圍,調控了課堂環節,又激趣學生愉悅學習。在巧用多媒體課件有效調動學生,借力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的情景演示,通過圖像、動畫、音頻等呈現給學生有趣而豐富的數學信息,刺激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把數學知識生活化,讓課堂教學精彩不斷。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巧用小組合作提高學習效益。小組合作學習能發揮組間積極激勵,有效提高學生個體的學習動力,兵教兵共同完成學習。數學課堂學習中巧妙穿插合作交流,讓學生時時參與教學過程,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和發表見解。小組合作活躍了學生思維,促使學生從不同觀點和方法中得到啟發,幫助學生豐富認知,有效彌補教師課堂教學不足,讓所有學生都積極思維參與學習,師生互動中形成知識技能的互補。
教學授之以漁培養學生高效學習力。數學學習中必須要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授之以漁培養學生學習力,教會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提高學生學習力,交給學生學習主權是重要途徑。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多說,多讀和多寫,導演,主演和群演各司其職,學生是參與主體。教師猶如導演,課堂教學中不替學生多說,不替學生多做。日常數學教學依據課堂實情,積極創造機會讓學生合作學習。如讓學生作有關家鄉天氣方面的調查報告時,讓每個學生都有問和答的機會,不會說的同學生通過聽別人說可以得到一點啟示,這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有利于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把學習的主權交給學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力。
四、 數學教學需要注意細節
不可忽視課前準備。課前準備不足容易導致課堂浪費。課前教師準備包括學科知識素養和教學方法等,對教材的把握和課的設計是核心工作。
養成“問課”習慣?!皢栒n”是教師的基本專業成長方式。通過“問課”,教師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細節中抓住教學的成功與教訓痕跡,調控預案設計,有效捕捉瞬間閃現的生成,探討和發現自我教學規律。“雙向問課”中聽課者針對講課者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問題提出質疑,探究解決,授課者在講完課后主動向聽課者詢問其對課堂教學的感受和改進意見。
重視目標性教學。一堂好課需要清晰合理的教學目標來支撐,采用適當教學方法,有效達成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
細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活動由若干環節構成,一個個細節構成了課堂環節和板塊。課堂的教學細節透射出教育的理念和智慧,成功的數學教學需要精彩細節的支撐。
課堂多預設“問題”。預設問題情景是促使學生開展有效學習的有力手段。通過特定情境,激活學生問題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學習任務,形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特定問題情景激活學生現有經驗去“同化”或“順應”新知識,幫助學生有效學習。適時課堂問題設置,設置問題要做到“巧,精,趣”。
要有自己的課堂文化。課堂文化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課堂氣質,體現著教師的教學內核,包括教師教學活動的理念、價值、方式等,也包括教師對學生、對知識、對教學、對目標等問題獨到的個性理解,決定著課堂教學的理念和深度。
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學生自己提問題最能凸顯出教師的教學藝術。讓學生自己提問題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也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過程。
課堂要適當“留白”。在課堂上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靜思的權利,課堂的“留白”同樣能給學生獨立思考和理清思路的時間,給學生課堂練習和語言應用的機會。
課堂一定要布置作業。教師設計和布置作業時要認真篩選,挑選出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氣息、充滿時代感的作業,力爭讓學生的作業“以一當十,舉一反三”。讓學生在作業中享受樂趣,充分挖掘學生思維潛力,幫助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學習能力。
五、 數學復習課教學要有效高效
準確把握教學重點和熱點。數學復習必須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全面落實課程目標,充分發揮各種題型功能,全面關注考察學生數學學習。復習內容要有教育性、創新性和發展性,關注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
激發學生復習興趣。創設合理教學情境,教師可將問題飾以背景,創設游戲、懸念等情境,在知識重難點處布下思維節點,使學生感到新鮮。面向不同類型學生,設計多種教學方式進行差異性教學,激發不同層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多媒體手段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觸覺等,優化課堂結構使學生積極參與。
設計科學合理的復習題。例題要有前瞻,教師能巧用生動活潑的教學設計有效抓住學生眼球,幫助學生抓住復習要點,促使學生系統掌握所學知識。復習課教學設計要有新意,創意例題設計,如選擇遞進式、開放式問題,讓學生用熱情去復習。設計針對性習題,準字當頭,難度適宜,依從學生學情,讓復習有的放矢。注重習題的典型性,教師引導學生挖掘蘊含其中的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總結歸納,促使學生學習以點帶面。
合理實施激勵性作業。復習課作業布置不能忽視學生個性特點,教師布置復習課作業時要精心選題,實施分層作業,針對性調控作業難度,作業統一要求中照顧不同層次學生實際,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取得成功,獲得愉悅心理體驗。
注重學習評價和錯題矯正。教師恰如其分地使用鼓勵性活幽默性語言對學生及時評價,提出有效指導意見,可使學生受益匪淺。要注重反饋,準確診斷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對癥下藥有效矯正。
參考文獻:
[1]張欣.淺議如何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起來[J].考試周刊,2018(1).
[2]孫照秀.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起來[J].中華少年,2017(11).
[3]王毅.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起來[J].數理化學習,2014(9).
作者簡介:王定碩,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靖遠縣石門鄉小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