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燕
摘 要: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學也應該積極優化創新,以便更好滿足新課程教學要求。就創新方法來說,分層教學法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夠很好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本文主要針對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進行了詳細分析,希望能夠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小學數學;應用研究
一、 引言
分層教學法又被人們稱之為分組教學法,將其合理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很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得學生能夠以一種輕松的態度應對數學知識學習。就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情況來看,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得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基本就是應用灌輸式和統一式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并且要求學生對題型、概念等知識死記硬背,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導致課堂氛圍枯燥無趣,嚴重影響到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提升,甚至還有可能造成學生的反感。而合理應用分層教學法則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具體分析如下。
二、 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實現因材施教
分層教學非常注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做到區別對待,重視學生個體發展,并且根據學生的個性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有助于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應用分層教學法,還能很好解決優秀生與后進生之間的矛盾,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需要,使得他們能夠在各自基礎上都能獲得進步和提升,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二)提升教學效果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課堂上基本就是教師講、學生聽,缺乏師生間的有效互動,課堂氛圍死板枯燥,不僅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課堂教學效率也嚴重受阻。而分層教學法與我國新課改要求非常契合,可以很好彌補常規班級教學中的不足。將其合理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三)提升教師專業素質
要想更好發揮分層教學法,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與能力,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和理念,能夠選擇與創造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教學內容與活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通過數學學習,能夠獲得不同程度上的提升。而在不斷應用下,教師的專業素質必定能夠得到有效提升,教學水平自然也能更上一個臺階。
三、 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在遇見的阻礙
(一)增加了教師工作量
分層教學法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各個環節都做到全面且系統的分層,而要想實現這一點極為不易,并且對于教師的綜合素質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仔細摸排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將他們歸入正確的層次中。這也就代表著,小學數學教師不僅需要處理好日常備課,而且還得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課外交流,認識到他們的具體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
(二)極易讓學生產生心理壓力
將學生進行分層,對于心態積極的學生而言,更進一步是他們努力的動力和方向。而對于那些成績不夠優秀,心理承受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極有可能讓他們產生自卑感。并且因為好勝心和虛榮心的趨勢,還有可能導致部分學生在分層考核過程中應用一些不正當的方式,影響到整體分層合理性。如果分類不合理,那接下來的分層教學設計對學生而言針對性就顯得較為薄弱,難以發揮出真正的效用和價值。
(三)教師觀念落后
教師是分層教學法主要實施者,所以他們的觀念直接關乎到分層教學法實施效果。不過因為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直沿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和大量做題。而且他們覺得自己最寶貴的地方就是教學經驗,所以在教學中不愿意做出太大的改變,對于一些新教學理念、新教學方法不愿意接受和應用,一直我行我素。在這種落后的觀念下,分層教學法自然難以得到落實,作用發揮更加無從提及。
(四)評價方式不夠全面和系統
就當前的評價制度與系統來說,依舊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因為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得很多教師在分層教學評價中依舊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學生分層教學活動中的表現。這種片面的評價嚴重影響到分層教學法作用的發揮,而且這種評價結果對于自身教學優化與調整也沒有太大的借鑒意義,浪費了大量的精力與時間。
四、 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應用分層教學法,不僅與新課改要求十分契合,而且還能很好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推動他們共同進步,實現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具體應用分析如下。
(一)對學生進行層次
學生是學習的重要主體,而且還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對象,分層教學要想順利、高效的開展,必須得有著學生作為前提。只有對小學生根據數學學習情況,綜合考慮他們的認知能力、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等進行科學分層,才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好發揮分層教學效果,推動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分組之前,小學數學任課教師可以先和其他任課教師和班主任進行溝通交流,了解他們對班上學生的反映,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學分組;又或者是直接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合理分組。總的來說,分組方法多樣化,具體需要教師結合班上學生實際情況合理選用。分組完成之后,每一組都需要選取一位小組長,負責協調組內成員任務,帶領小組完成學習目標。必須得注意的一點,在分層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水平會發生一定的變化,而教師應該適時關注這些變化,并且適時調整分組。只有這樣,分層教學法的實施才顯得更加有意義,而且也能實現更好的效果。
(二)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有效進行的重要前提,一個符合實際情況且合理的教學目標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知識接受方法以及途徑。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加強注重這一方面,并且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相對應的教學任務和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教學資源更加合理的分配,實現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基礎好以及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需要在教材內容基礎上進行合理拓展,嘗試著讓他們了解與學習更多相關的知識內容,有意識引導他們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而對于基礎中等的學生,教師便需要適當降低教學目標,只需要讓他們弄懂教材上的知識內容、習題就可以了;對于基礎差的學生,教師在教學目標設置過程中,應該與他們的實際水平充分貼合,不僅需要為他們教授新知識,而且還得注意幫助他們查缺補漏,加強他們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通過這種分層次的教學目標,便能很好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要求,避免“優等生吃不飽,差等生吃不到”的情況發展,推動班級學生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