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偉剛
(浙江睿智教育信息咨詢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力,其對區域經濟增長具有重要影響,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變革,教育信息化有望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從某種程度上說,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反映著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決定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水平。鑒于此,本文對教育信息化發展與區域經濟的相互關系及協調發展路徑展開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西部地區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這些地區的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相對比較低,而中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信息化建設程度也比較高,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也比較樂觀。所以,區域經濟對地區教育水平的影響,是直接且至關重要的,因此可以說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決定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區域,可以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提供經濟方向的基礎性保障,同時還可以提供其他方面的積極因素。
我國是人口大國,幅員遼闊,從實際情況來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有一定差距,這便導致了不同地區的社會發展水平不同,尤其是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勻。教育公平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才培養、科技創新,進而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為了更好的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常態,必須要實現教育公平。而教育信息化,是實現公平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先進的科學信息技術,對區域內的教育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與優化配置,進而促進區域內教育資源的共享,提高教育水平。總而言之,教育信息化發展,有利于促進教育的公平性,改善區域間教育的差距,培養高質量人才,進而促進優質的人力資本積累,為區域經濟增長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最終實現區域經濟的增長與可持續發展。
之所以教育信息化可以提高區域經濟發展的軟實力,是因為教育信息化發展可以促進區域經濟增長方式實現轉變。具體而言,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信息發展以及公平教育的實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而人才的高度、質量對產業的發展高度、質量具有直接性影響,教育信息化不僅可以為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奠定基礎,同時還具有一定先導性作用,可以加快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的升級與轉型。
區域經濟的發展直接影響到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程度及資金投入力度。以浙江、安徽兩省比較,2018年,浙江省全年生產總值(GDP)56197億元,全省地方教育經費總投入2400.90億元;2018年,安徽省全年生產總值(GDP)30006.82億元,全省教育經費總投入為1501.18億元。
圖1 2012—2018年中國教育信息化經費投入規模走勢(億元)
以上兩組數據很直觀看到,區域經濟的發展制約著教育及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規模和速度。同時,區域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為教育信息化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且經濟發展結構的調整,也可以為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指明方向。
區域經濟建設如何彰顯“智慧”內涵,除了在關鍵技術應用、資金支持等的"硬實力"上下功夫外,還要在人才培養等“軟實力”方面做好規劃和部署。教育信息化可以有效提升該地區內人力資源水平,培養出更高質量的一線技能型人才,為區域經濟提供創新驅動力。因此,發展教育信息化,提升勞動者的受教育程度,是實現區域產業升級轉型的關鍵所在,并成為區域經濟發展重要引擎。
三方合作機制指的是政府、學校與企業三方合作,隨著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僅依靠學校自身的力量,難以實現以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主導的教育信息化發展,因此需要完善政校企三方合作機制,以共同推進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進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為此,應積極發展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關鍵技術,完善區域內教育產業與新型科技產業的融合,以提高區域人才素養,進而為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提供創新驅動力。與此同時,完善政校企三方合作機制,也有利于為企業培養定向人才,以提高企業的人力資源水平,促進企業發展,最終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穩步提升。
人力資源是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的重要資源,而人力資源既包括人才、知識,也包括技術,所以,為了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必須要強化教育的職能。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式,即知識的傳播、運用、創新以及技術的創新,具體內容又包括科技服務、理論服務、以及咨詢服務等。需要注意的是,區域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職能的首要前提就是應遵守高等教育的內在規律以及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從本質上看,強化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職能,是辯證法的某種體現。所以,首先地方教育必須要以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為指導,來優化教學內容與專業設置,旨在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出高質量、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其次,地方教育還要結合區域經濟的發展動態,構建技術培訓中心與咨詢服務中心,不斷進行科學研究,實現技術創新,進而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科學助力。
經費是發展教育的基本保障,只有經費充足,才能更好的進行教育的信息化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為此,必須要吸引企業投資,加強教育信息化的經費投入。首先,為產業集聚營造氛圍,吸引及培養人才,充分發揮職教集團、大專院校與區域經濟的互動作用,開設區域產業關聯專業,并針對性進行經費投入規劃,吸引企業。其次,可以將前文中提到的構建政校企三方合作機制作為契機,與企業尋求合作,以培養定向人才為口號吸引企業投資。最后,還要緊跟區域經濟發展步伐,促進企業與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互動進程,如定期開展專業建設、根據不同行業領域的人才需求,調整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制度,以此來吸引企業投資,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不斷注入動力。
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區域經濟功能,是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方面,需要從橫向與縱向兩個層面轉變政府的權力結構,合理掌握上下級政府的集權與分權度,采取一定的法律措施、組織措施等,對地方政府的權力、行為進行規范與約束,致力于讓政府部門真正成為助力經濟發展的服務型組織結構,營造出一個自主創新的地方政策環境。另一方面,還要打破固有的地域界限、部門限制,秉持著“互惠互利、效益優先、優勢互補”的原則,促進各個地區之間的產業聯動、規劃聯動、交通聯動、市場聯動以及政策法規聯動,通過區域資源的有效整合,來升級、優化區域產業結構,盡可能用較低的成本,形成區域產業優勢。此外,為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政府部門還要敦促發展綠色經濟,號召企業從“高污染、高能耗”制造業企業走出來,通過自主創新,打造企業特色優勢,以此來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構建區域利益調整機制,是統籌區域發展規劃,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提升的重要舉措。可以在東部地區“先發展”這一政策的基礎之上,持續上海浦東地區、經濟特區等地方的優勢作用,帶動其他地區區域經濟的發展。例如,可促進天津濱海新區的發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持續推動西部大開發計劃等。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東部地區可以積極帶動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形成良好的互動,加快協調區域經濟的發展。
綜上所述,教育信息化與區域經濟發展,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成就的關系,為了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必須要做好教育信息化發展工作,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高質量、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以及科技創新驅動力。本文研究認為,實現教育信息化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應從完善三方合作機制,提升區域經濟增長的創新驅動力、強化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職能、吸引企業投資加強教育信息化經費投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區域經濟功能,以及統籌區域發展規劃這五個方面入手,不斷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水平,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