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麗華 陶弋婧 饒東華
[摘要]糖尿病是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是當前威脅人類健康的最主要的慢性病之一。除常規治療用藥,健康管理對于有效減少糖尿病的發展及其并發癥的發生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對糖尿病的健康管理要素進行綜述,旨在促進形成“健康管理—定期監測—防治結合—控制血糖”的良性循環,進一步為糖尿病的診治提供思路。
[關鍵詞]糖尿病;健康教育;醫療資源;自我管理;家庭監督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20)3(c)-0017-04
Research progress in diabetes health management
RAO Li-hua1? ?TAO Yi-jing1? ?RAO Dong-hua2
1.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Jiangxi Integrate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anchang? ?330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Outpatient, Fu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Jiangxi Province, Fuzhou? ?344000, China
[Abstract] Diabetes is a common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ronic diseases threatening human health.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therapy, health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ealth management elements of diabetes, aiming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 virtuous cycle of "health management - regular monitoring - prevention and control-control of blood sugar", and further provide idea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Key words] 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Medical resources; Self-management; Family supervision
糖尿病是一種復雜的終身性疾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新增病例正在逐年遞增,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1-3]。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全球糖尿病的患病人數大約是2.85億[4],2015年,20~79歲的糖尿病患者數量已達4.15億,預計到2040年將上升到6.42億[5],發展中國家的糖尿病的發病率高于發達國家。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5月16日在日內瓦發布的《2012年世界衛生統計》顯示,當前世界上有接近1/10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6],其中有相當部分為隱形糖尿病,究其原因是落后國家貧困地區對慢性病不夠重視。糖尿病是一種病因十分復雜的慢性病,目前認為是一種由遺傳、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多種因素作用引起的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由于胰島素功能的部分喪失或完全喪失,導致體內肝臟細胞和肌肉細胞無法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葡萄糖的利用減少,導致血液和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高。糖尿病一旦發生,將無法逆轉,控制不好的將引起一系列嚴重并發癥,如高血壓、尿毒癥、視網膜神經病變引起的失明、糖尿病足、心腦血管病等,嚴重者可發生酮癥酸中毒,甚至出現橫紋肌溶解和急性腎衰竭,進而威脅患者的生命[7-10]。糖尿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慢性病,目前,臨床尚無糖尿病根治的辦法,治療以綜合方法為主,其中控制血糖是預防和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重要措施。因此,糖尿病的防治與健康管理勢在必行。
1我國糖尿病的研究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糖尿病患病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糖尿病大國,患病率高達11.6%,每天約新增糖尿病15000例,此外,還有1.48億人處于糖尿病前期[11]。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肥胖人群的擴大,人口老齡化等原因,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糖尿病患者人群還會進一步增加。我國約有60%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已接受治療者,糖尿病的控制情況也很不樂觀,而且令人擔憂的是糖尿病的患病年齡越來越小。研究發現,我國糖尿病易患人群中一類是有糖尿病家族遺傳人群、另一類是低文化人群;甲亢患者和精神科患者也是此病的易患人群。在我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極為普遍,糖尿病腦血管并發癥也比歐美人群更常見。對糖尿病的早期診斷與預防控制日益引起國內各界專家的關注。目前,糖尿病的診治目標還是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定期監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脂、肝腎功能等相關參數;定期檢查眼底、血壓及足部病變,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迄今為止,業內專家們還在為如何徹底治愈糖尿病不懈努力著。
2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意義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發癥,其并發癥之多居所有慢性病之首,不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更大大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在2001年對全國30省市2萬余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并發癥及相關疾病狀況的回顧性調查數據顯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發生率為31.9%,合并心血管病的發生率為15.9%,合并腦血管病的發生率為12.2%,合并腎病的發生率為33.6%,合并糖尿病足的發生率為5.0%,合并眼病的發生率為34.3%[12]。其結果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相當高,其中以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眼底及腎臟病變為絕大多數。腎臟、眼底等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以及神經并發癥患病率均與發達國家相差無幾[13]。糖尿病的這些并發癥已經成為致死、致殘的主要因素,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承重的經濟負擔。所以,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預防與治療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也就是說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問題已迫在眉睫。國家相關部門也為我國的健康管理事業進行了積極探索,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分會與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辦公室聯合在2018年末發布了首個用于糖尿病管理的指南——《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并在《糖尿病管理指南》中明確提出“團隊中的醫生應為國家統一培訓合格的醫務人員”[14]。由此可見,醫務工作者在糖尿病的管理中任重道遠。
3糖尿病的健康管理要素
目前也有很多醫療機構采取了與傳統醫學相結合的新模式進行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其豐富的治療手段與方法能夠為現代健康管理提供依據與多元化的調護方案,這對于糖尿病的管理均有著深遠意義[15]。糖尿病的健康管理要素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合理利用醫療資源、培養良好的自我行為、充分發揮家庭成員的監督作用。糖尿病綜合治療內容包括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自我監測、糖尿病教育。為優化糖尿病的健康管理,進一步提高糖尿病管理治療和防控效果,全面預防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形成一個“健康管理—定期監測—防治結合—控制血糖”的良性循環,主要從以下4個方面著手。
3.1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并非易事,2013年中國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報告顯示,全國糖尿病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分別為38.6%、35.6%和33.0%。這種情況的發生一方面源于我國醫療的防和治投入不平衡,另一方面是我國的資源分配不均,尤其是農村和基層的公共健康服務比較落后[16]。 需要通過糖尿病防治教育去塑造個體自主自律的健康方式和行為,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自我監測意識、促進患者對糖尿病危險因素及并發癥的了解,提高患者的遵醫依從性。健康教育的內容除了糖尿病的常見癥狀與基礎知識的宣講,還包括積極向患者介紹運動在康復中所處的地位,從而使患者意識到運動對改善心肺功能、控制血糖以及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17]。運動量和運動次數可以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以及療效循序漸進地進行調節。
3.2合理利用醫療資源
醫院作為人們看病就醫的主要場所,承擔著對糖尿病患者診治的主要任務,住院患者可以在醫院綜合治療并規范管理,醫院的臨床醫生不僅??浦R很扎實,而且臨床經驗也很豐富,可在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普及,醫務人員還可以通過對患者出院后的隨訪,及時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提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案。不過,患者通常只在發生緊急癥狀和體征才進行住院治療,在醫院的時間也只是暫時的,而病情相對穩定時都要回歸到社會和家庭,因此基層醫療機構在糖尿病防控中起很大的作用。患者的健康管理主要依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因此,基層醫療機構應組建糖尿病管理團隊,團隊中的醫護人員應經過國家統一的培訓,合格后方能成為管理團隊的成員?;鶎俞t療衛生機構可以通過對轄區內的患者進行初步篩查診斷、建立疾病檔案、實施個體化治療措施、電話隨訪和家訪等相結合的方式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分類干預,內容涵蓋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宣教、膳食管理、合理用藥、控制體重、運動管理和心理疏導管理等。
糖尿病的發生主要是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和胰島素作用障礙導致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藥物治療是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法,合理用藥是關鍵,醫生應該向患者詳細講解藥物的藥理作用、服藥劑量、服藥時間及出現不良反應的應對措施等。胰島素制劑分成長效、中效以及速效等,醫院或社區醫生需根據各個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用藥時間及劑量,患者一定要遵醫囑用藥,避免隨意更改[18]。而且應該定期監測血糖,結果及時反饋給醫生,以便醫生根據血糖情況對藥物劑量進行調整,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用藥期間或運動時應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3.3培養良好的自我行為
有些偏遠地區,醫護人員極其缺乏,很難實現醫務人員進行國家統一慢性病管理培訓,其醫療水平也無法達到要求,基層醫療機構無條件組建糖尿病管理團隊,根本無法做到對當地糖尿病患者進行規范而有序的管理。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治療過程漫長,病情易反復,容易誘發各種并發癥,這種治療具有長期性和持久性的特點,導致患者容易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引發焦慮、憂郁等負面情緒,遵醫依從性差。這就需要患者對糖尿病有起碼的個體認知及培養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患者的自我管理是糖尿病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如飲食控制、自我護理、運動、控制體重、并發癥應對及藥物治療等。相關研究顯示,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管住嘴、邁開腿”是患者成功控制疾病的關鍵[19-20]。有研究顯示,患者培養良好的自我行為非常必要,應該不定期地接受健康教育,克服恐慌心理,提高自我管理信念和戰勝糖尿病的意志力;良好平穩的情緒和精神狀態,對血糖控制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21]。加強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等綜合管理措施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22]。近年來,在衛生部門不斷的宣傳和教育下,人們的健康管理意識有所增強,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的定期健康體檢已經基本能落實到位。但很多偏遠地區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的健康管理方面仍是盲區,更談不上重視,這和貧窮、落后、文化層次低以及健康教育的宣教工作難以開展到位有一定的關系。
3.4發揮家庭成員的監督作用
普通人群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仍很有限,要完全自覺自主地在飲食、運動、體重等方面具有較強依從性很難。由于糖尿病的起因與平時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這就更突出了家庭成員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家屬在日常生活中的監督和督促能夠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有規律的運動,及時監測血糖、血壓等指標和足部護理。家庭成員作為主要社會支持力量,其理解、關愛和配合對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親情、溝通與疏導,可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關心和重視,身心愉悅、家庭和諧,更有利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的實施,充分發揮家庭成員的監督作用,更增強了糖尿病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23-24]。
4小結
鑒于糖尿病高患病率、多并發癥的現狀,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規范的健康管理顯得尤其重要。盡管目前已大力開展糖尿病的健康管理,但效果仍然不盡人意。首先,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無法普及到每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轉化期的高危人群,該人群如果盡早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提前對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轉化的發生進行干預,糖尿病的患病率就可以降低。其次,教育內容千篇一律,針對性不強,各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程度及并發癥可能發生類型各異,文化水平也參差不齊,對糖尿病的理解與認知也存在很大差異。再者,城鄉和地域的差別,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衡導致了基本醫療衛生能力與健康管理水平差異較大,也就是說各地醫療資源的匹配差距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健康管理的有效實施。所以,要做到早期發現、提前干預并不是件易事。盡管現在不少醫療單位會定期舉辦各種慢病防治及健康管理講座并印發宣傳冊,而且也會把這種宣教活動送進社區,但是認真聽并在實際生活中去努力實施的還是少之甚少,糖尿病的健康管理任務艱巨而復雜,管理要素和方式方法涉及面廣,要真正做到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個體化、高質量、全方位的管理,還需要患者、家屬、醫務工作者及社會的共同努力[25]。
[參考文獻]
[1]Soriguer F,GoDay A,Bosch-Comas A,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in spain:the Di@ bet.es study[J].Diabetologia,2012,55(1):88-93.
[2]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 diabetes atlas[M].6th ed. Belgium:IDF,2013.
[3]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Early release of selected estimates based on data from the 2012 nation health interview survey:diagnosed diabetes [EB/OL].[2015-09-14].http://www.cdc.gov/nchs/nhis/re-leased201306.htm(accessed 14 September 2015).
[4]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733.
[5]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Diabetes atlas[EB/OL].[2015-09-14].http://www.idf.org/diabetsatas/5e.Accssed 2015
[6]韓玉亭,孫正凱,宮振霞,等.個體化健康管理模式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6,56(38):65-67.
[7]成濤,楊華章.2型糖尿病酮癥及酸中毒97例臨床分析[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2,22(5):422-424.
[8]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Nathan DM,Genuth S,et al.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J].N Engl J Med,1993,329(14):977-986.
[9]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Intens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UKPDS 33)[J].Lancet,1998,352(9131):837-853.
[10]Deng D,Xia L,Chen M,et al.A case of 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 associated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J].Neuro Endocrinol Lett,2015,36(2):115-118.
[11]高峰,李利萍.糖尿病的診治現狀[J].醫藥導報,2015,34(11):1411-1416.
[12]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糖尿病慢性并發癥調查組.全國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發癥及其相關危險因素回顧性調查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3,11(4):232-237.
[13]Wilson JD.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M].Harcourt,Philadelphia:Saunders,2001:1013-1027.
[14]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國家基金糖尿病防治管理辦公室.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J].中華內科雜志,2018,57(12):885-893.
[15]王丹,肖丹,張婷,等.運用中醫治未病理論探索高血壓前期中醫健康管理模式[J].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 30(3):3-5.
[16]吳家睿.大健康時代的糖尿病管理[J].中華內科雜志,2019,58(3):164-166.
[17]倪淑云.糖尿病健康健康教育的系統方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4,4(12):2113-2114.
[18]王慧研.糖尿病的中醫護理及健康教育[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5,25(2):98-100.
[19]汪星.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干預的研究與應用[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12.
[20]王雪蓮,肖余.糖尿病患者開展自我管理教育對提升自身護理能力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9,9(18):167-169.
[21]呂明月,劉玉紅.知己健康管理對糖尿病前期人群干預效果評估[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4,22(6):763-764.
[22]嚴晉華,章燕,鄭雪瑛,等.1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治療方案與血糖控制的相關性[J].中華醫學雜志,2017,91 (8):587-590.
[23]肖曉玲,胡秋秋,劉玉萍,等.家屬參與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6):313-316.
[24]潘靜,朱佩芳,朱梅華,等.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自我管理小組的效果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33):4030-4033.
[25]李雪,穆珺.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模式及優化方法[J].中國健康教育,2016,32(9):855-858.
(收稿日期:2019-07-10? 本文編輯:閆? 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