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躍帥
摘要:隨著特朗普政府加快推進“印太戰略”,美國越來越重視臺灣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美國在“印太戰略”相關文件中加入臺灣,還從政治、軍事、經濟和外交等方面加強對臺灣的支持;另一方面,臺灣從當前中美“競爭對抗”的關系中看到了“借美抗陸”的可能,意在保障臺灣安全和加強與美國“實質性”關系。雙方關系呈現以軍事安全合作為主,以經貿和民主政治為輔的發展勢態,美國推動“印太戰略”的需求為美臺提升實質關系提供了機會,但臺灣的“工具人”屬性沒有改變。
關鍵詞:印太戰略 美臺關系 臺灣
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反復強調臺灣在“印太戰略”中的地位,美國國防部在《印太戰略報告》中甚至公然稱臺灣為“國家”,謀求將臺灣打造為與中國大陸對抗的“橋頭堡”;臺灣當局則積極配合,專門在其外事部門設立“印太科”與美國對接。美臺雙方意在從多個領域全方位提升雙邊關系,從而實現在亞太地區的利益訴求。
1.美國的印太戰略
1.1美國“印太戰略”內容簡析
2019年6月1日,第十八屆香格里拉對話會如期在新加坡召開,美國提出了預謀已久的《美國國防部印度-太平洋戰略報告:做好準備、鞏固伙伴關系和深化網絡化區域建設》,這份報告的出臺,是美國強化既有同盟關系并尋找新的伙伴關系以保障美國在亞太地區核心利益的表現。
一是構建安全協作體系,美國將安全目標首先定位在海洋公域的安全與自由,加強區域內國家安全合作的力度與層級,尤其重視加快推進將臺灣納入其中的美、日、印、澳四國安全合作并促進安全合作機制化;二是側重建設軍事同盟體系,“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的成立,更是重新規整了印太地區的美國軍事力量,有利于建設強大的防衛網絡;三是轉換區域內經濟合作思路,美國在亞太推行新的貿易、金融、投資與市場政策,意在以“自由”與“平等”博得對美國有利的貿易關系、投資環境以及金融通透性。
1.2“印太戰略”的政治理論依據
美國地理學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是“邊緣地帶論”的創始人,他認為位于心臟地帶和西方勢力控制的沿海地帶之間的歐亞大陸邊緣地帶,才是世界權力之爭的要害所在。美國地緣戰略思維就是以陸權國家與海權國家的沖突與對立為前提,以占據歐亞大陸邊緣地帶為戰略意圖、以穩定歐亞大陸力量均衡為主要手段、以壓制歐亞大陸陸權國家為目標的海權國家的地緣戰略思維。
2.臺灣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地位
2.1擴大政治合作,打造美臺價值共同體
一是擴大美臺政治關系的發展空間。特朗普政府希望進一步擴大美臺政治合作。近幾年,美國國會相繼通過了“與臺灣交往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等法案,意在搭建美臺關系的新框架,撐大美臺關系發展空間。二是拓寬非政治方式合作渠道。美臺在宗教思想、文化價值、科技發展等諸多領域正緊鑼密鼓地開展合作,以“政府主導、官民結合”的方式,深入打造美臺價值共同體。
2.2強化軍事合作,發揮臺灣關鍵區位遏制作用
臺灣所處第一島鏈的特殊地理位置凸顯了其地緣重要性。近幾年美國不斷加大對臺軍售力度,擴充支持的戰略裝備數量,自特朗普上臺以來,就持續揮舞起“人權”“民主”“自由”等招牌,連續三次宣布對臺軍售案,相繼售臺如M1A2坦克、F-16V戰斗機等武器,調整對外軍售和商售模式為臺提供軍事裝備服務;推進美臺軍事活動公開化,美國主動公布美臺在所羅門群島舉行聯合醫療演習等消息,美國親臺智庫學者易思安(Ian Easton)稱,“下一步美國可能與臺灣展開聯合巡邏、聯合演習以及對等的港口互訪”;美國還不斷拉攏域外國家介入臺海問題,美國曾高調公布法國、德國等國家的船艦經過臺灣海峽的消息,美國更頻頻借題發揮,大肆拉攏英國、法國和加拿大等盟友。
2.3推動美臺經貿合作深入化,將“貿易戰”持久化
受客觀因素影響,美臺在經貿領域合作的程度遠遠低于在制度建設、民主安排等政治領域,但美國清楚地看到了臺灣這個高科技經濟體在印太地區的特殊存在,臺灣更是美國的主要農產品出口地。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臺美更是利用這一事件大大提升交流頻度,其中最明顯的標志就是“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其次美國還想要通過拉攏臺灣來建造“印太橋頭堡”,立足于臺灣,展望東南亞,攜手加拿大和拉美國家,推動這些國家在印太地區積極向美靠攏,實現規模效益,進一步沖擊中國的“一帶一路”,借盟友之力將“貿易戰”持久化。
2.4助力臺灣外交走出低谷,大力開展多元外交
美國首先幫助臺灣鞏固“邦交”關系。在臺灣外交工作節節敗退的背景下,美國一方面不斷發揮霸權國的影響力,施壓相關國家與臺重新恢復或繼續維持“友好的外交關系”;另一方面則是美國無條件支持臺灣參與多邊外交,除資金和人員外,美國還頻頻為臺參與國際組織發聲,多次強調臺灣在聯合國漁業會議、國際刑警組織、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等國際組織中所起到的推進性作用。雖然美國的一系列幫助使臺灣緩解了外交低谷的窘境,但必須強調的是: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的核心問題遠遠不在于美國,而在于臺灣如何審視兩岸關系。
3.“印太戰略”下美臺關系的發展態勢
在美國“印太戰略”保持不變和民進黨蔡英文順利連任下,2020年美臺關系將繼續呈向前發展的趨勢,但從美國對華政策調整的現實考慮來看,美國在推行“印太戰略”的同時必將留出更多的精力來關注臺灣,并利用臺灣的特殊區位有所活動。值得注意的是,《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中提到的“美臺軍艦互停”條款,實際上已經違反了1979年中美建交公報中的相關規定,如果有軍事、外交上的緊急情況,美國可能會臨時停靠臺灣周圍的港口或島嶼,這勢必會破壞臺灣局勢的穩定。長遠看來,其可能表現在三個方面:1.美臺是否會發展實質性的美臺雙邊關系?2.美國利用臺灣遏制中國發展的維度與力度?3.臺灣的“臺獨”勢力是否會借機朝更惡劣的方向發展?
4.結論
從歷史和現實來看,筆者認為特朗普政府大力支持蔡英文政權的深層次考慮是借臺灣之力制衡中國,而不是與臺灣建立“實質性”關系;“印太戰略”給臺灣帶來了機遇,臺灣抓住機會大力改善了發展環境和國內外政治情況,但臺當局難以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美臺關系的跨越式發展,臺灣力量的薄弱決定了其在大國競爭中的被動地位。“印太戰略”下美臺關系的不斷提升,勢必對中美關系和兩岸關系產生不可預估的影響,但任何陰謀詭計在國家主權面前都無濟于事,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統一大業的早日實現是海峽兩岸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
參考文獻:
[1]〔美國〕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戰略遠見:美國與全球權力危機》,北京:新華出版社,2012年。
[2]〔美國〕沈大偉主編,丁超、黃富慧、洪漫譯:《糾纏的大國:中美關系的未來》,北京:新華出版社,2015年。
[3]王義桅,唐小松.進攻性現實主義的代表作——評米爾夏默的《大國政治的悲劇》[J].美國研究,2002(04):123-132.
[4]趙明昊.大國競爭背景下美國對“一帶一路”的制衡態勢論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8(12):4-31+156.
[5]陳積敏.特朗普政府“印太戰略”的進程、影響與前景[J].和平與發展,2019(01):1-23+131+137-142
[6]劉中民,黎興亞.地緣政治理論中的海權問題研究——從馬漢的海權論到斯皮克曼的邊緣地帶理論[J].太平洋學報,2006(07):34-45.
[7]潘飛.“印太戰略”考慮下的特朗普政府對臺政策[J].臺灣研究,2019(04):55-66.
[8]葉曉迪.中美權力競爭視域下臺灣地緣角色再思考:一個理論與政策的分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8(05):1-23.
[9]童立群.冷暖自知:新形勢下美臺關系發展探析[J].臺灣研究集刊,2018(05):8-16.
[10]Patrick M. Shanahan, Acting Secretary of Defense, U.S., First Plenary Session, 1 June,2019. The 18th Asia Security Summit the IISS Shangri-La Dia Lo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