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君

摘要:干部在提高理論水平的過程當中,面臨著理論需求側的理性認知與實用方法的現實對抗,以及理論在傳播過程中的被稀釋化、碎片化等問題。這些問題使得干部進入了難以克服的理論“高地”。為了幫助干部攻克理論學習“高地”這個難關,有必要從破除干部理論思維空間界限和擴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網絡話語空間層面去深入尋求有效的破解之策。
關鍵詞:干部 理論學習 高地
The Dilemma and Outlet of Cadre Theory Study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theoretical levecadres are faced with problems such as the confliction between the rational cognition for theoretical need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reality, as well as the theory is tend to be attenuated and fragmentated. These problems drive cadres into the "highland" of theory which is hard to overcome. To help cadres conquer this "highland", its necessary to figure out the solutions by breaking the boundaries of the cadres theoretical thinking space, and expanding the network discourse space of Marxist Theory.
Key words:cadres;theoretical level;"highland"
1.干部理論學習“高地”出現的原因
1.1理論需求側的理性認知與實用方法的現實對抗
我們黨一直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但是干部在工作實踐中難免遇見理論供給與實踐現實之間的脫節。首先,我國進入新時代以來,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對新理論的需求也逐步上升。但是理論創新的難度不容小覷,原因在于新理論是將我國既有的最高理論水準為“起點”,也就是新理論起跑之初的目的就是超越,每一次的創新,也必將對是理論“紀錄”的刷新。以經濟理論創新為例,雖然習總書記早在2015年就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一命題,學者們也在這一領域開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在與西方經濟學話語的對抗中,中國化的經濟話語體系還是略遜一籌。我國的部分經濟學者雖然也深刻認識到西方的一些理論并不能很好的解釋中國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經濟奇跡及經濟問題。由于受到經濟話語模型建構的掣肘,經濟學者在解釋中國經濟新常態轉型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仍然不得不采用西方經濟學理論中的一些學術話語、分析模型、評價指標等。由此可以看出,即學術界的理論創新供給的速度與質量,并未能很好的滿足干部們實際工作的需求,這也就成為了阻礙黨員干部的學習進程,導致干部進入理論學習“高地”的客觀現實原因之一。
其次,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員干部隊伍理論水平整體處于上升階段。但是因為部分干部缺乏宏觀視野,在理論實踐收益與現行實用方法的博弈中,使得現行實用方法占據上風。比如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理論”,從認知層面來講,干部都能認識到加大生態保護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然而當涉及到實際政治考評與當地經濟效益考評時,部分干部卻下意識的拋棄了頭腦所存放的理論知識,企圖通過政策變通,片面的追求經濟增長與個人履歷上的政績。鄧小平曾說過“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但是一部分黨員干部卻“學而不用,用而不精”,歸根到底還是沒有學精、學透,即缺乏整體性思維,一味地信奉現行實用方法,把學習理論當做是裝飾品掛在門面上,最終陷入了狹隘的地方主義泥沼。隨之而來的是在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形式主義的套路及既得性實用工作方法的濫用,成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戰略布局的絆腳石。所以要想攻克當今黨員干部的理論“高地”,必須打破理論需求側的理性認知與實用方法的現實對抗的僵局。
1.2理論知識在傳播途徑中面臨的稀釋化與碎片化困擾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尤其是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打破了干部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信息壟斷權與過程控制權。許多干部都努力趕上互聯網的潮流,成為了網絡化學習潮流中的弄潮兒。互聯網傳播信息所具有的高速性、便捷性特點,使得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長,并且流動性極強。在互聯網巨大的信息洪流的沖刷之下,科學的理論則很有可能在這一過程中被其他更具有吸引力的信息流稀釋化甚至虛無化。在網絡中,黨員干部擴寬理論視野的同時,卻也極易陷入理論武裝虛化的困境。在這個奪取注意力的戰爭中,各個門戶網站為了奪人眼球,拓寬受眾市場,都盡可能的展現出最精簡、最生動的信息。但是理論信息的碎片化與科學理論間卻存在一些矛盾,科學理論所具有的特性不允許其被徹底碎片化、分散化。在接受碎片化理論時,黨員干部必須有堅實的理論大廈做支撐,碎片化理論知識才有可能妥善歸納至黨員干部的知識系統。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來說,它是一個系統存在的知識體系,是對中國的發展過程的一個總結,是具有嚴密邏輯結構的一個學說體系。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具有科學性、真理性,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也賦予了它強烈的實踐性與人民性,中國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也不斷應時代之變遷,發時代之先聲不斷追求真理,充分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開放性、時代性特征。因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一個不斷走向完備而嚴密的動態系統,它是由一整塊鑄成的,決不允許去掉任何一個基本前提、一個重要部分,不然就會偏離客觀真理的理解軌道。習總書記曾提到:“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共產黨人要取的真經,真經沒念好,總想著去西天取經,就要貽誤大事!”。取真經是要下足功夫的,然而,現今巨大的碎片化信息以奪人眼球的標題,受充斥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的碎片化、標題化信息張力的拉扯,出現了將科學理論撕裂和肢解的傾向,而碎片化閱讀的優勢的展現卻必須以搭建自身完備的理論體系大廈為前提。干部沒有搭建好自身的理論體系大廈,看再多的碎片化知識,也只能是漫無目的的無效化閱讀。這就要求干部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的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分類歸納與整合,長此以往才能發揮作用,否則碎片化閱讀時代所帶來的便利性也會被閱讀的無效性所消解。
更有一些干部長期自我陶醉在碎片化的學習中難以自拔,對于自己的真實理論水平缺乏清醒的認知,半瓶子晃蕩的理論也難以接受實踐的檢驗,由此帶來的后果是黨員干部對理論本身產生疑惑與質疑,科學的理論在“支離破碎”的網絡傳播形態,在“穿鑿附會”的理論歪解中,使得理論本身的影響力受到極大的折損。
2.攻克干部理論“高地”的有效舉措
當前,世界正發生前所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既面臨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也面臨復雜嚴峻的風險挑戰。要想從容應對這些挑戰,必須建立一支理論與實踐素質都過硬的干部隊伍,理論作為實踐的先導,必須著力攻克干部所遇的理論“高地”。
2.1著力破除干部理論思維空間界限
針對理論供給側理論創新與工作實踐間出現的“斷層”,修復的關鍵著眼點在于實踐,因為實踐是理論的基礎與來源。在現實生活中,專家學者的理論創新,應該堅決以幫助干部解決實踐性問題為出發點。理論的正確與否也要回到實踐中再次接受實踐的檢驗。專家學者要握好“堅持解決問題的理論才是好理論”這一準繩,有扎根一線的覺悟與堅持,通過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扎實開展全方位、多領域的調查研究。在研究中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拓寬研究思路,致力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當地干部將工作經驗與專家學者進行交流與探討并認真總結,及時將調查結果升華為理論創新成果。用黨的創新理論去推動黨的事業的發展進步,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黨員干部的理論武裝也必須亦步亦趨,黨員干部的終身學習制,要求黨員干部的學習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的怠懈。
而面對黨員干部的理性認知與實用方法出現對沖這一難題,必須著力培養干部的整體性思維,把好干部學風建設這一關。必須要明確澄清理論學習不等于只學習理論,很多時候更加重要的是學習和培養自我的理論思維能力。在當前,我們面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避免坐井觀天,必須要打破局限性思維,把自己所做的工作放在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的這個大場域中去理解,自覺把科學的理論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從思想層面入手著力打破黨員干部理論學而不用的僵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的要求,在實踐中不斷磨練自我,增強自己的理論使用本領,培育理論自信,力求增強黨員干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覺。
2.2擴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網絡話語空間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碎片化傳播與爆炸式增長,已成為了不可逆轉的客觀事實。要化解科學理論在傳播中被信息洪流沖刷與碎片化的困境,必須依靠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在互聯網這個主戰場上,準確、權威的信息不及時傳播,虛假、歪曲的信息就會擾亂人心;積極、正確的思想輿論不發展壯大,消極、錯誤的言論觀點就會肆虐泛濫。這就要求黨的理論宣傳部門主動適應信息化要求,強化互聯網思維,不斷在實踐中尋求把握互聯網規律的關鍵點;提高網絡輿情研判水平,加強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與網絡安全的保障能力。黨的理論宣傳部門應講求領導藝術,依靠大數據的具體分析結果,研判出黨員干部的認知特點,運用包括漫畫、VR、表情符號等軟性傳播的方式,滿足黨員干部的感性體驗。但是,必須要守住底線,不能為了博取眼球而去“稀釋”、“降解”理論,致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淪為網絡信息碎片化傳播的附屬品。黨的理論宣傳部門可以通過刻意加強網絡邏輯推理能力和辯證分析能力的訓練,提高黨員干部的理性認知能力,幫助黨員干部避開網絡空間理論學習的短板。
同時注重黨員干部主體意識的培養,個體作為理論認知的主體,要想加強黨員干部理論水準,必須要在理論學習過程中培育黨員干部的主體性意識,讓理論學習轉化為黨員干部的主體性選擇。在網絡化時代下,干部理論學習必須在增強干部個體與網絡環境的雙向互動下,“培養系統化、理念思維及方法,推動領導干部理論學習由碎片化轉向系統化”,增強黨員干部對無用信息、不良信息的刪選與抵御能力,做到有目標性的碎片化學習,同時也要培育黨員干部研判信息及風險的能力,在抵制錯誤思想的侵擾中,加強自身“免疫力”。
對于一些社會熱點問題,黨的宣傳理論部門要采取積極的態度去回應;對于問政與問責問題,要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去回應。通過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的碎片化傳播,拓寬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網絡話語空間,抓住在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傳播的主導權。
結語:
干部理論學習“高地”的出現,不僅是對理論本身的一種考驗,也是對干部的考驗。因此除了需要從加強理論的有效供給外,還要著力解決部分干部學用脫節的問題。另外在互聯網時代,利用好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也是破解干部理論學習難題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擴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網絡“疆域”,這不僅利于給黨員營造一個清朗的網絡學習環境,同時可以加大我黨對網絡話語權的掌控。
參考文獻:
[1]邢海晶.黨員干部理論武裝虛化的困境與出路[J].人民論壇,2019(S1)
[2]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2月11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
[3]習近平.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J].求是,2019.(6)
[4]元美艷.領導干部理論學習應從碎片化轉向系統化[J].人民論壇,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