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獨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比一開始得到答案更為重要,探討實驗式色彩教學方法與媒介,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培養創造力及創新能力,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實驗式;媒介;色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0-0164-01
現代教學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養成思考的習慣;學生獨立發現問題、不斷提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比一開始得到答案更為重要。
首先,采用不同材料與信息化手段作為媒介,提升課堂效果。
這里有必要說明傳統色彩構成訓練方式,更注重結果表達,事實上我們關心的是色彩與色彩之間發生的情況,以及色彩同周圍相鄰色彩的變化與聯系。主張色彩知識的教學媒介不采用顏料。原因有三:
第一、對于高職非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入學之前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色彩訓練,對色彩和顏色的性能不了解,在做作業的過程中要在了解顏料性能上花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調制顏料也是一項非常困難和耗時的任務,這對于初學者有一定的難度。
第二、在學習中,學生需要信心,多次的調色失敗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調制色彩,從色彩的標準上來說有一定的不穩定性,這為學習色彩知識造成了障礙。
關于色彩教學媒介是值得去探究的,它將帶給學生更新的體驗、更深刻的記憶,有效幫助學生理解色彩理論。嘗試用多種相對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來進行色彩教學,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并總結實驗結果,來達到短時期內印象深刻、掌握扎實的效果。
一、光
采用影視攝影專業燈光濾色紙,與白色可調節亮度的護眼燈進行投射色彩混合練習,攝影燈光紙有透射力好、色彩豐富、色密度準確等特點,透光率在60%-80%,使學生準備純白色不透明物體,進行拍攝混色練習。會拍出色彩不同、想法不同的照片,比如嘗試三個色彩融入一個畫面里;比如將燈從濾光紙的背面打光,物體形成輪廓;比如相近色層疊打光,形成純度極高的畫面;比如用兩臺或三臺打光燈從不同角度打光,形成幻化的視覺效果;比如在燈前遮擋一半,形成意想不到的畫面效果;比如直接運用混色知識混出其他色彩……
這些都是嘗試中得出的意外效果,學生們自己動手操作,再到融入想法,玩轉了色彩,提高了興趣,并且對色彩的屬性混合知識有了深刻的認識,作品效果也令人欣喜。
二、紙
在包豪斯的色彩教學中提到過用彩色紙來做色彩訓練,這是幾十年前色彩教學的做法,是從造價、色彩種類等方面考慮形成的做法,并且彩色紙被認為更大的優勢在于在不斷地比較相近和相反色彩進而提供色彩訓練的機會。
包豪斯彩紙的運用是基于當時的條件而來的,那時色彩非常少,只有40多種,用彩紙是很有效的辦法,操作簡單易行。現在我們要大大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以及對色彩與色彩間關系的把控能力,重復地透疊增加了學生們對色彩混合的認知。
彩色紙也是可以用的,學生去收集身邊彩色的紙張,形成色彩構成中原來的作業內容,如:用彩色紙表現明度的對比、色相的對比、純度的對比、冷暖的對比、面積的對比等,也能收到良好的視覺效果。
三、數字化
數字色彩是電腦配色的色彩體系,是當下數字信息化時代的產物,從事設計工作的學生除了了解傳統色彩知識外,還要加深對數字色彩的理解與學習,才能應用于實踐。關于數字色彩的不同,首先是光譜是由所有原色組成的,傳統的三原色是紅黃藍,液晶屏幕的顯色是通過色光進行的,三原色是紅綠藍;其次是數字色彩將色彩形象歸納成圖表,可以傳遞準確的色彩信息,而不是受環境、光等影響,這就是數字色彩的優勢。數字色彩有4個性質,光譜中不混合的顏色為純色,白色或灰色混合在純色中成為清色,就是明度,混合白色叫明清色,混合黑色叫暗清色。灰色混合純色叫融色,其實就是傳統色彩中的濁色。在電腦上做色彩練習效率更高,速度更快,還能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電腦色彩模式的操作,可以進行多樣的色彩訓練。
其次,在適當的教學內容中加入實驗式案例,在情境中思考。
經過研究分析,傳統色彩構成課中有部分內容適合用“實驗式”的方法創設情境,帶入思考,將這些實驗式內容加入原有的教學內容中去,比如,色彩的混色練習、色彩與心理的實驗式教學,使學生感到愉悅,增強了學習主動性,并且色彩知識與屬性記憶深刻,這種結合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學效果。不斷試驗后,推陳出新,修改教學內容,將實驗式與傳統式融合為一。
最后,針對專業特點適當深入探究色彩應用,延伸至實踐領域。
色彩是一門專業學科,具有很強的研究性,學生還應了解室內色彩設計的深度知識,如色彩文化、歷史、室內設計的傳統色彩應用的特點、現代室內色彩設計的變化、設計色彩心理等,引導學生探討色彩的變化,提高設計文化性,來適應建筑裝飾設計市場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提升畢業生整體素質。
當下,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及勞動者綜合素質的提升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實驗式色彩教學方法能培養創新能力,有效地訓練出善于識別色彩的眼睛,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并在理論知識基礎上熟練運用色彩。
作者簡介:李屹巍(1978-),女,遼寧省沈陽市,碩士,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建筑裝飾及設計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