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洲 楊孔月
[摘 要]崇左市有“中國糖都”的稱號,制糖業作為拉動崇左市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崇左市蔗糖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還不夠完善,存在諸多問題。旨在對崇左市蔗糖業循環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在循環經濟理念下崇左市蔗糖產業發展能夠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崇左市;蔗糖產業;循環經濟
[中圖分類號] F124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5-3283(2020)02-0071-05
Abstract: Chongzuo has the title of “China's Sugar Capital”. As a pillar industry ,the sugar industry that driv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ongzuo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of the sugar industry in Chongzuo is not perfect enough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of the sugar industry in Chongzuo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ith a view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ugar industry in Chongzuo City under the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my.
Key Words: Chongzuo; Sucrose Industry; Circular Economy
一、崇左市蔗糖業循環經濟發展狀況
(一)崇左市蔗糖業發展概況
崇左市作為廣西蔗糖的重要“雙高”產區,積極推動“雙高”基地建設,推行“一切從零開始推進機械化”的理念,將發展甘蔗種植生產全程機械化工作放在首要位置。2017年,崇左市組織1020個農機服務隊,投入參加“雙高”基地機械化建設的大中型甘蔗機器1.25萬臺,甘蔗聯合收割機72臺 、機械收割約30.24萬噸甘蔗,同比增長231%;120馬力以上拖拉機821臺、深耕深松面積58.50萬畝,同比增長153%,甘蔗種植機463臺、機種面積50.11萬畝,同比166%,順利完成了2017年崇左市40萬畝“雙高”基地甘蔗機械化深耕、種植、中耕培土任務,是廣西全區甘蔗全程生產機械化的領跑者。當前崇左市甘蔗“雙高”產區的面積為202.32萬畝,約占全市甘蔗種植總面積的一半。每年崇左市蔗糖產量是全國蔗糖總產量的五分之一,廣西蔗糖產量的三分之一,持續14個榨季居于全國首位。崇左所管轄的7個縣(市、區)都種植甘蔗,全市種蔗人口130萬人左右,占全市總人口的57%。2016年全市種植甘蔗面積約為28.07萬公頃,甘蔗產量為2418.56萬噸。目前,崇左市共有崇左湘桂、扶南東亞等7家制糖企業集團、17家糖廠,總日榨能力為20.40萬噸,約占廣西的40%。崇左市2013—2018年榨季甘蔗生產情況,從2014—2015年榨季到2017年榨季甘蔗種植面積受糖價下跌的影響有所下降,相對應的原料蔗總產量也減少。2017—2018年榨季甘蔗種植面積和原料蔗產量有所上升。
(二)崇左市蔗糖業循環經濟發展現狀
1.蔗糖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基本建立
崇左市利用自身的優勢發展糖業循環經濟,目前糖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崇左市政府為了更好的發展糖業循環經濟建設蔗糖產業園,蔗糖產業園區按照“一園三區”布局進行規劃建設,園區規劃占地總面積為53.24平方公里,即中泰產業園區、扶綏空港產業園區、江州區蔗糖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截至目前,蔗糖產業園區建設已經基本完成,入園企業達到100多家,糖業和相關聯下游企業比重約占45%,其中專業制糖企業有兩家,分別是央企中糧集團投資建設的中糧屯河崇左糖業有限公司和泰國兩儀集團崇左東亞糖業,糖相關聯下游產業企業包括好青春甘蔗醋業、安琪酵母公司、金梧桐食品、豐泰食品等40多家。產業園區部分項目已經投產使用,截止2017年底,蔗糖業產業園區實現蔗糖產業及其相關聯下游產業產值68.22億元。
2.制糖副產品綜合利用提高
近年來,崇左市為推動糖業結構升級大力發展蔗糖循環經濟,崇左市政府推動一大批蔗糖相關項目來帶動蔗糖循環經濟的發展。目前已竣工投產的項目有:安琪酵母每年生產2.50萬噸活性干酵母項目、8000噸酵母抽提物項目、扶南東亞蔗渣生物質發電項目、中糧屯河糖業循環經濟一期項目、龍州南華每年生產 9.50萬噸蔗渣紙漿項目、憑祥豐浩糖酒聯產項目。還在建設的項目有:大新縣雷平永鑫每年生產2萬噸朗姆酒、世紀飛龍每年生產2萬噸朗姆酒、中糧屯河循環經濟二期等項目。隨著糖綜合利用項目的不斷完工,崇左市蔗糖循環經濟體系不斷完善,產業結構不斷升級。
(三)崇左市蔗糖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優劣勢分析
1.優勢分析
(1)區位優勢。有著“中國糖都”稱號的崇左市位于廣西西南部,是全國重要的蔗糖生產基地,也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和陸路東盟黃金通道,逐漸變成我國對東盟開放的陸路通道樞紐城市和商品貿易物流基地。伴隨著加工貿易的發展,企業可以直接利用東盟產品和崇左市的食糖資源,發展高附加值的東盟特色食品深加工等項目,然后通過物流體系運往其他地方,減少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同時,制糖企業可以增加和東盟國家的合作,拓展和保障企業生產原料供給,提高蔗糖的國際競爭力,更好的推動蔗糖循環經濟的發展。
(2)產量優勢。糖業作為崇左市的支柱性優勢產業,每年蔗糖產量穩居我國首位。2013—2017年我國和廣西成品糖產量趨勢基本一致,崇左市的成品糖產量呈逐年增長態勢。2017—2018榨季,崇左市進入糖廠原料蔗總量為1758.38萬噸,和2016—2017榨季相比較增長18.52%,占廣西全區入廠原料蔗總量的34.77%。產混合糖205.61萬噸,和上個榨季相比增長了12.40%,占廣西區內總產混合糖量的34.26%。
(3)產業集群優勢。2014年開始崇左落實規?;洜I、良種化種植、機械化生產、水利現代化的“雙高”糖料基地建設。其總面積達202.32萬畝,“雙高”基地建設規模和水平在廣西領先,是廣西落實“雙高”糖料基地建設面積最多的地級市。隨著江州區蔗糖循環經濟產業園和中泰產業園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崇左市蔗糖產業集群優勢日趨明顯。制糖企業質量效益和技術裝備也取得較快發展,全市7大糖業集團所屬的17家糖廠總設計規模日榨20.40噸,平均日榨能力是全區的兩倍。
(4)政策優勢。2017年7月4日,廣西區人民政府將中國糖業產業園的位置定在崇左,中泰崇左產業園作為國家新批復的廣西憑祥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國際產業能源交流示范基地,享受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沿邊開放、北部灣經濟建設等多重政策優惠。崇左市積極落實推動糖產業園建設,致力于延長蔗糖產業鏈,大力發展蔗糖業循環經濟。
(5)規模優勢。崇左市充分利用甘蔗三大副產品:蔗渣、糖蜜、濾泥等來進行甘蔗生產的綜合開發利用,加快發展糖業循環經濟。如,充分利用糖蜜生產酵母、酵母提取物、味精、乙醇為中心的第二產業鏈,目前生產的酵母達3.50萬噸/年、酵母提取物2萬噸/年,已經變成我國最大的酵母生產基地。
(6)消費需求優勢。食糖消費一般分為工業消費和民用消費兩種,食糖作為人體所需的三大養分之一,大眾對于食糖的消費需求仍不停增加。從2014年以來,我國食糖每年的消費需求量都超過1000萬噸,且消費數量也逐年增加。雖然食糖的工業消費在2017—2018榨季有所下降,但是食糖的民用消費卻在逐年增加,總的消費量也不斷增加。
2.劣勢分析
(1)國際市場糖價持續低迷。近幾年全球蔗糖產量過剩導致糖的供過于求,糖價下跌。根據國際糖組織(ISO)的相關數據表明,全世界人們對于糖的消費超過糖供應起碼300—400萬噸糖價才有可能出現顯著上升。隨著國際食糖供應充裕從而導致國際糖價在2017—2018榨季以來連續下跌,進而波及到我國國內糖價。2017—2018年榨季,崇左市食糖的銷售含稅均價由2016-2017年榨季的6805(元/噸)降低到5724(元/噸)。
(2)缺乏國際競爭力。崇左雖然有著“中國糖都”的稱號,甘蔗產糖量位居全國第一位,但是和國際上的產糖大國巴西、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家相比是處于劣勢的,加上依賴國外進口的程度較高,所以相對來說崇左市的糖業缺乏國際競爭力。
二、崇左市蔗糖業循環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甘蔗種植機械化程度較低
1.甘蔗種植成本較高
崇左市以丘陵坡地為主,土地不規則且坡度大,全市約70%以上的甘蔗種植在丘陵坡地,要滿足大中型甘蔗機械作業的要求比較困難,而且大部分以小農生產為主,種植成本比較高。2017年,全市甘蔗機械化種植僅為29%,而澳大利亞、巴西、古巴的等國的甘蔗生產機械化水平分別是60%、50%、30%。所以機械化種植率較低導致投入的勞動力較多,種植成本較高。
2.甘蔗機械創新能力以及農機補貼力度較低
崇左市甘蔗種植過程中農機和農藝不夠融合,崇左市大部分甘蔗示范基地種植甘蔗采用的是機械開行,人工擺種的方式,機械化水平處于50%以下,種植生產效率比較低。由于受地形條件、種植行距、種植規模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國外品牌大中型糖料蔗機械在崇左很難實現作業,且國外品牌的機械價格較高,蔗農和合作社的經濟能力限制了其購買能力,進一步限制了甘蔗機械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甘蔗產品綜合利用率較低
1.蔗糖深加工程度較低
崇左市對于甘蔗產品的開發利用較少,對糖的深加工目前還停留在中糧、東亞等一部分糖廠的精糖生產,糖果和飲料等產品開發項目還處在建設和剛開始階段。如:廣西弘信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食糖倉儲飲料食品生產項目二期工程、廣西金冠食品有限公司每年生產5萬噸糖果二期項目等18個工業項目還處于建設中,還未投產使用。目前產業園內共計劃有64個項目,已竣工投產項目10個,約占總項目的15.40%,實現產值39.01億元,綜合利用產品率較低。
2.副產品循環使用率不高
崇左市對于蔗糖三大副產品:蔗渣、濾泥、桔水都進行了綜合使用,但是受技術設備、資源量等要素的影響,綜合利用率還是較低(如表1)。目前崇左市對于蔗渣的使用主要是用于糖廠的鍋爐燃燒、燃燒發電以及生產紙漿。1800萬噸的甘蔗原料的蔗渣產量為414萬噸,其中糖廠鍋爐燃燒蔗渣用量占用70%為290萬噸,寧明東亞、扶南東亞、崇左東亞各30MW生物質能發電計劃蔗渣量約57萬噸,每個生物發電廠每年可實現利潤5000萬元以上。中糧崇左糖業公司計劃外來10萬噸糖加工需要8萬噸蔗渣鍋爐燃燒,如果將剩余蔗渣用作發電產值約3億元。龍州南華9.50萬噸紙漿項目需要40萬噸蔗渣。如果剩余蔗渣都拿來生產紙漿,可生產約30萬噸,產值約15億。糖蜜一般用于酵母、谷氨酸、酒精的生產,7萬噸酵母項目所需糖蜜用量為42萬噸,東門南華3.50萬噸谷氨酸(味精)所需糖蜜14萬噸,但是目前該項目因虧損而暫停生產。對于濾泥的利用目前大部分都是用于還田,循環利用率低。所以目前崇左市對于甘蔗副產品的循環利用率還是較低,還未形成完整的甘蔗循環產業鏈。
(三)蔗糖產業配套不完善
1.實施政策速度較緩慢
當前崇左市糖業產業園區還未完全完善,大部分項目還在建設當中,新和鎮的蔗糖循環經濟產業園和崇左中泰產業園還在逐步完善當中,部分制糖企業尚未完成搬遷入園,產業配套比較薄弱,相關的現代物流、金融市場、信息服務、技術咨詢、市場開拓、農業社會化服務等行業的發展,現在還處于較落后的水平,順應不了新的發展形勢下糖產業循環經濟發展配套的新要求。
2.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
崇左市的制糖企業技術和國際水平相比差異較大,依賴外部技術來發展制糖工業。少數企業擁有研發平臺,但更多的是和外部企業合作,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目前制糖工業采用的制糖工藝技術是“一步法”“兩步法”和“氮化法”,發展過程中引進了先進的技術工藝進行改造,但是由于制糖企業本身的技術發展和管理水平的差異導致發展不平衡,企業自動化水平較低,創新能力不足。
3.產業技術水平較低
產業技術水平相對于國內外先進的制糖企業來說還是處于較低的水平,制糖企業的裝備設施和國際相比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國內外先進制糖企業在制糖過程中采用全程統一控制,而崇左市還處在單個機器、單道工序階段,糖機設備也沒有完全翻新換代,產業技術水平較低。
三、崇左市發展蔗糖業循環經濟的對策建議
(一)大力推廣甘蔗機械化集約化規?;a
1.加快“小塊并大塊”的土地流轉速度
加速甘蔗“雙高”基地建設,加緊推進“小塊并大塊”的土地流轉,深化“小土地塊整合成大塊再合并成更大塊土地”、小范疇內土地流轉、蔗農聯合經營、采用甘蔗承包商承包小農戶甘蔗種植等方式,推行實施鄰近村戶之間土地整合建設,將各村相鄰大片區的土地整合起來實現土地相連,開展土地精細化整治,擴大單幅地塊面積,有利于形成適度規模化經營化種植,為甘蔗規?;瘷C械化種植提供有利的基礎條件。
2.加快示范基地建設
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農民建立甘蔗種植合作社和相對應的服務組織,積極鼓勵甘蔗大戶、農戶通過所占土地比例入股或者資金占比入股等多樣方式建立一定規模的合作社,以合作社作為領頭羊,把較為零散、單家獨戶的土地整合起來實行耕種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統一、分成統一。積極推進當代農業和農機合作社,比如扶綏縣渠黎鎮的雷達現代農業合作聯社甘蔗地,利用衛星技術來導航定位甘蔗耕種、種植、管理、收割整個過程機械都有精確的指向,將農機與農藝相結合,采用固定機械耕道,利用改良土壤、蔗葉還田、減少耕作等管理措施,讓甘蔗種植的周期延長4年到5年之間,有效的減少了甘蔗種植支出,降低了甘蔗種植成本。通過合作社等示范基地帶動其他蔗戶參與進來,加快“雙高”糖料基地的建設,為實現機械化提供更好的條件。
3.加大機械創新和農機補貼力度
加緊機械的研發,給予資金以及政策扶持,支持智能化預切式甘蔗生產種植機器、甘蔗聯合收割機器,扶持一批小中型甘蔗種植機械設備、中型耕培土機獲取、甘蔗收割運送機械設備等技術升級和試驗、示范。慢慢實現甘蔗從種植開行開始到播種以及地膜覆蓋、施肥澆水和除草除害以及最后的收割裝運等一系列工作全程采用機械化操作。
政府應該貫徹農機購買補貼工作,通過補貼解決農戶購買機械資金困難的問題。積極落實崇左市農機部門強農惠農的資金政策,農機推廣體系改革和建設補助項目。同時要進行農機化技術教育培訓工作,舉辦甘蔗聯合收割機駕駛員培訓、農機技術人員和農機手的培訓,為促進甘蔗機械化生產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提高產品的綜合利用率及延長產業鏈
1.完善蔗糖循環經濟項目,推動蔗糖精深加工
加快落實關于中泰產業園蔗糖循環經濟項目、江州區蔗糖循環經濟產業園、扶綏空港產業園的建設,推進蔗糖業由糖的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使用本地和進口原糖作為原料,大力發展GMP精品糖、結晶果糖、F55果糖、L-乳酸、凝膠多糖、異麥芽酮糖醇、阿拉伯糖、木糖醇等高附加值的產品。
2.加強蔗糖相關聯產業發展,拉長蔗糖產業鏈
積極發展糖相關聯產業,增加蔗糖副產品的綜合使用,加大研究開發蔗渣紙、酵母、味精、蘭姆酒、乙醇、焦糖色素、有機肥料等產品,利用蔗渣造紙和形成生物能源、利用糖蜜生產乙醇酵母、利用蔗渣來生產肥料以及蔗葉生產生物飼料五大產品產業群,促進蔗糖關聯產業集群化、集約化、循環式發展,從而建立起產業結構合理、產業鏈延伸多樣化、科技創新能力強、經濟效益和社會環境效益良好的蔗糖業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加快推進湘桂公司濾泥循環生態肥項目、大唐年產30萬噸微生物肥料和秸稈飼料項目、崇左東亞糖廠利用蔗渣進行生物質發電項目等蔗糖循環經濟項目的建設和投產使用,延伸糖產業鏈,實現糖業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加大技術投入,完善制糖工業裝備設施
1.落實政府相關政策,推進制糖企業戰略合作重組
積極落實自治區以及崇左市政府頒發的有關于發展糖業產業園的相關政策,建設蔗糖循環經濟產業園綜合體,形成完整的蔗糖產業配套體系。同時,積極推進崇左市制糖企業戰略合作重組,通過支持和鼓勵中糧、東亞等市內龍頭制糖企業參與并購合作重組,努力做大做強市內制糖企業,根據龍頭制糖企業并購重新組合低端生產工藝或者是處在“癱瘓”狀態的制糖企業,有效的整合市場資源和技術,將“兩步法”和“氮化法”生產方法在崇左制糖企業中逐步推廣和實行。建設蔗糖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對制糖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給予支持與鼓勵,從而提升了制糖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2.加強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引進高技術人才
深入推進制糖企業與崇左或者廣西的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用合作交流,引進高技術人才,開拓運用具備產業化遠景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興技術,能夠打破蔗糖產業存在的技術障礙、推進具有蔗糖產業共同具備的技術、關鍵技術及配套技術的創新升級。支持和引導制糖企業增加技術投入,應用一批具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經濟效益好的研究開發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提高制糖技術工藝和設施裝備。
3.提高對外交流合作,學習先進技術
崇左市應該利用自身區位優勢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技術來發展蔗糖業循環經濟。通過利用東盟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及廣西國際糖業技術進步交流展示會等平臺,對甘蔗的良種培育、機械化種植生產、制糖工業過程中的創新的技術工藝和新的裝備設施進行合作交流,豐富蔗糖產品的結構,提高甘蔗三大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率。
【參考文獻】
[1] 梁紹英.對中國糖都崇左市蔗糖產業發展狀況的思考[J].經濟研究參考,2015(29).
[2] 凌椿來,曹林.崇左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糖業產業結構升級的探索與思考[J].廣西節能,2014(2).
[3] 雷火劍.廣西崇左市發展蔗糖循環經濟研究[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4(10).
[4] 萬崇興,韋日成、梁家炬等.崇左市蔗糖產業“4331”發展戰略研究[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4).
[5] 周舟、梁黎.基于循環經濟的崇左糖業可持續發展研究[J].企業導報,2012(3).
[6] 曹林.崇左市糖業循環經濟發展綜述[J].廣西節能,2012(3).
[7] Charles Mbohwa.Bagasse energy cogeneration potential in the Zimbabwean sugar industry[J].Renewable Energy,2003(2):191-204.
(責任編輯:顧曉濱 馬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