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琳 陳雯綺 廖夢婷 鄭詠茹 徐嘉惠
摘 要:當代大學生維權意識越來越強,訴求內容日益多元化;建立有效的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引導學生合理表達訴求,成為高校管理中的重要問題。本文將高校大學生“掛橫幅”這一行為作為利益訴求的切入點,運用訪談、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通過對X校與Y校掛橫幅現象的比較分析,對影響大學生表達利益訴求的因素及其內在機制進行研究,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掛橫幅;利益訴求表達;內在機制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報告中指出,全黨要關心和愛護青年,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臺。而高校學生利益訴求表達機制是大學生表達自身需求、高校與學生溝通、及時解決問題的工作機制。能否建立一個合理完善的學生訴求表達機制影響高校環境的和諧穩定。因此,研究影響大學生利益訴求表達的因素,探索建立合理的大學生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具有重大意義。
二、影響大學生掛橫幅難易程度的因素
本研究將兩校學生自身因素和學校管理模式指標作為被解釋變量探究可能存在的影響因素,提出研究假設:學生個人基本信息情況(H0)、學生相關校規認知水平(H1)、學生利益訴求基本態度(H2)、學生利益訴求意識(H3)、學生利益訴求表達方式(H4)、學校利益訴求渠道(H5)以及學校管理方式(H6)對其在本校掛橫幅的難易程度具有顯著影響。
經過量表效能檢驗、因子分析和相關分析,以上6個因素與兩校學生在校掛橫幅難易程度之間均存在正向的相關關系;但經過回歸分析,以上假設中的H1、H3、H5、H6成立,因而對影響大學生掛橫幅難易程度的因素分析也將從以上4個因素出發。
(一)大學生對相關校規認知程度
對比調查數據及學生訪談可知,Y校學生對學校相關規定的認知程度沒有X校學生高,X校的學生掛橫幅較Y校學生容易。這是因為大學生本身對相關校規認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決定了其在執行行動時將要碰到的困難,X校學生由于對相關規定較為熟悉,在掛橫幅前能夠較好地做好準備工作,因而掛橫幅的過程就會相對順利,反之,容易產生意料之外的問題,從而導致掛橫幅難。
“除了找輔導員也不知道找誰,找他的話,他會說不歸他管。我們學校網站那么多,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要去哪里找這些東西。”(Y校社團)
(二)大學生利益訴求意識
經回歸分析得知,學生訴求意識越強,掛橫幅的難度越低。X校學生由于維權意識較高,其在掛橫幅遇到困難時通常都會向外界尋求幫助,利用現有資源進行訴求,因而能夠較為順利地掛上橫幅。
“我在學生會當部長,遇到問題先和主席說,然后和團委教師等反映,也會選擇在網絡媒體發表意見。”(X校社團)
相比X校的學生,Y校的學生在遇到阻礙時尋求幫助的方式較為局限,如尋求有經驗的師兄師姐,而不會動用現有的外部資源來進行訴求,對降低掛橫幅難度幫助較小。
“找師兄師姐,他們有時會幫忙解決。”(Y校社團)
(三)大學生的利益訴求渠道
通過對比兩校學生的訪談結果可知,與Y校相比,X校學生的利益訴求渠道較為豐富多樣,學生可通過向學校有關部門反映、與教師或輔導員交流等途徑傾訴在掛橫幅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校方能夠接收到學生的反饋,提出解決措施,減少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從而降低學生的掛橫幅難度。而Y校學生由于缺乏訴求渠道,只能在個人社交環境中發泄自己的情緒,校方無法接收學生的反饋,相關措施無法得以完善,橫幅依然難掛。
“我會在學校論壇上反映,我們學校的校長信箱做得挺好的,在上面反映都能及時得到校方的一些回應……”(X校社團)
“不知道找誰反映問題……”(Y校個人)
(四)校方的管理模式
通過問卷數據分析得出,學校管理方式對兩校學生掛橫幅難易程度的影響最為顯著,校方的管理模式越完善,學生掛橫幅的難度就越低。通過訪談得知,兩校在掛橫幅制度層面存在較大差別。
“我們學校前些年對橫幅的管理不夠規范,學生社團數量多,活動多,宣傳需求大,會出現橫幅“滿天飛”的狀況,超出了控制,校方只能采取非常手段嚴禁掛橫幅……”(Y校相關管理人員)
“對橫幅的監管主要由黨委宣傳部統領各個部門完成,相關政策比較全面,即便有突發事件,我們也能找到相應執行辦法。”(X校相關管理人員)
可見,Y校的管理存在不合理之處,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更反映出管理的不到位;而X校則具有一套完善全面的橫幅懸掛政策。另外,Y校相關政策的宣傳方式比較單一,主要依靠學生自我驅動學習,而X校則提供了更完善的途徑便于學生獲悉校規的具體內容。
“學生要自行學習相關校規,主動向相關人員咨詢,避免出現違規行為。”(Y校相關管理人員)
“橫幅懸掛的政策在學校官網上集中公示,校級部門也會下發通知,從上至下進行宣傳。此外,有BBS、校長信箱等線上渠道去獲取學生的反饋”。(X校校相關管理人員)
總體而言,X校建立了健全的制度、多樣的訴求表達渠道、合理有序的管理,在運作良好的管理模式之下,學生掛橫幅的難度較低。而Y校則存在制度建設薄弱、管理不當的雙重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掛橫幅有較高的難度。
三、兩校大學生利益訴求表達的內在機制比較分析
大學生利益訴求表達的內在機制,討論的是政策在學校與學生之間,維持一個合理、可運作的、相互遵循并共同履行規定、達到平衡的運行體系,包括表達主體、表達客體、溝通渠道等要素。
(一)大學生利益訴求表達內在機制的主體
大學生是訴求表達的主體,在對比中發現,Y校學生對學校的規定有不滿情緒,若其利益訴求得不到適當表達,則很有可能會在群體力量的引導下,發生群體性事件;而X校學生對現行政策較為滿意,常提出修改意見,有利于完善相關機制。這體現了兩校不同表達主體的意識問題,以致兩校的內在機制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