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華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寫作練習,要求學生選擇一個感受最深的漢字圍繞中心意思寫一篇習作。學生交上來的作文五味雜陳,有《甜》有《樂》有《暖》,也有《淚》有《悔》有《痛》等,其中還有不少的《忙》,本文將結合一位學生的習作《忙》,分析它背后所蘊含的教育現實。
當筆者讀罷全文,一喜一嘆。喜者,該行文風格深諳“讓事實說話”的道理(盡管也有羅列事項這一學生作文中的常見通病),其文筆簡潔,脈動自然,絕無拖泥帶水、華而不實現象,用詞精到,清新樸實。嘆者,是文題雖為《忙》,但通篇絕無“忙”字,卻能讓讀者賞讀之中,沉浸小作者終日如一陀螺身不由己忙碌于周末的補習課里,不得自拔。即便文章有“大媽悠閑自得舞蹈”的描述也是順筆帶來,實為不動聲色的對比,更強調了小學生忙于補習的無奈。文章中心意思清晰明了,堪為感受深刻的上乘之作。
這是作文,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不僅要看到作文本身,還應當看見這作文背后所蘊含的教育現實,那便是作文所展現出小學生周末生活普遍現象背后蘊含著當今社會的教育現狀。
不明就里的人,初讀小作者的作文或許覺得有些夸張。經過了解之后,才發現這就是作者真實周末生活的寫照。筆者曾經在班里作過一個小調查,班里五十幾人中參加補習的差不多四十多人,占了百分之八十多,一人補習最多的達五項以上,絕大部分都是語、數、英、科學等,其中有些科目還分多項,比如,英語就分語法和閱讀等。這里還不包括那些特長類愛好類補習的科目,學生忙于其中,席不暇暖,無冬無夏。
造成這一切的,在筆者看來,離不開今天不算復雜的社會背景。大家當然都知道多年來深圳有資格上高中(且不說重點高中)的學位相對缺乏,2019年普通高中錄取率只有百分之四十五(雖然升大學的錄取率很高),僅從這點就可以想象,成績不能在中等偏上者,將有很大機率失去未來讀大學的機會。
理論上說,小學生要面對殘酷的中升高尚有些距離,未必需要如此緊張,但家長和孩子們卻不得不面對來自學校老師的現實壓力。以筆者所在的地區來說,那就是年年都躲不掉的從四年級到六年級的年度調考。這個調考其實與統考無異,所有學校當級師生全員參與,學校和班級莫不以成績優劣為榮辱,排完隊排完名,中學搶著錄取優秀學生。學校工作的重心不言自明,面子里子當然都在這里,自然這樣的調考給師生的壓力輻射肯定是持久且深刻的。
都說“考考考,老師的法寶”,似乎是說老師總是居高臨下用考試“鉗制”學生。實則不然,身為一名教師,常常面對的是比學生更多的壓力。以語文為例,天天按照教材講的內容在這些試卷里所占的比重不過三成幾,多達六七成的是課外的內容。僅只做好教材的教學任務顯然不夠,必須不斷拓展延伸加大信息量的補充。課時有限,而教材卻無限。每天,當晨曦悄然撕開夜的黑幕,定好的鬧鐘就開始催促地嘶喊。我們總是公交地鐵上差不多最早上工的那一撥人。匆匆步入校園,看著尾隨而來的孩子們,一場如打仗般的激情交響樂便轟然鳴響。學校各類活動也宛若春天的雨,一陣去一陣來,令人目不暇接,飄飄灑灑誰也躲不了。今天某活動剛結束,明日說不定督學又來無預警推門聽課,查完作業批改與教案意猶未盡,接著還要檢視你的聽課筆記。所謂“身得幾時活,眼開終日忙”。而隨著新時代的新要求,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注重基礎教學的任務,已慢慢靠邊,聲量亦漸漸啞去。
如果把上述校園里上演的“唱練做打”用清風明月,春雨潤物作比,那現在正在各校轟轟烈烈進行的“課堂革命”則如春江潮動,波濤洶涌。無論你有多少年的教學實踐,還是初為人師的新手,你要想按照自己對教學方式的理解或判斷做一份教案備課上堂,或恐不合時令。你須要用一種革命性新思維去做三案(即一堂課需要準備三個教案,所謂預學案導學案以及練測案)。課堂上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是倒過來依照深度學習的要求構建各個學科的“變式”。你可從下面這些關鍵詞來體驗課堂的新思維與創造性,即要有疑、議、探、講(不是老師講)、展、演、練等環節來演繹課堂的“革命”。此刻的教師(尤其是一些老教師),有時候會感覺一舉一動仿佛戴上了戲套,必須按照一定的節拍循著固定新式的“套路”起舞弄唱,既不得心也不應手,不覺間悄然變成了效顰的東施。一節課下來,老師的嘴雖矜持不少,但身上汗卻多了,心更是累得七葷八素。為啥?孩子小,說不好;孩子大,不講話。啟發,誘導,等待……這成為課堂的新常態。
不難看出,在現代教育資源的壓迫之下,“忙”成了一種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的教育現狀,無論是老師還有學生都是這兩個群體都是比較渺小的。但是在忙的現狀之下,我們僅能做的知識屈服于“忙”這個詞嗎?答案顯然不是。人是有主動性的個體,在面對升學的壓力之下,忙碌是必然的狀態,但是面對教育現實中的忙我們應該追尋的是一種打破的狀態,將“忙”打破,重新規整變成一種秩序。面對忙這一漩渦我們更應該抓住的是渦流的中心,讓自己沉下心來,不隨著渦流時起時伏。在這樣的現實下,我們都處于相對于被動的狀態,學會如何將被動轉化為主動,我們便能夠在渦流中定向前進。首先,要明確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其他人有什么或者是其他人自己要什么;其次要成為時間的主人,科學合理的規劃自己的時間,學會勞逸結合。
“管中窺豹”,從《忙》的小管里,是現代教育背后所呈現出學生和老師的壓力,但是我們也從中看到了教育更為科學化發展的重要性,切勿讓忙成了“盲”。
附:深圳市東曉小學六(6)班葉鈺彥作文
忙
周六早晨一睜眼,就被媽媽喊起來。“葉鈺彥,你怎么這么慢啊,學習不等人的啊!”媽媽催促著。“媽,今天怎么這么早,平時都7:30到的,怎么今天就6:30了?”我好奇的問著。“我讓王老師給你開了小灶”。
走在路上,我困得快暈過去了,腳都有些不聽使喚。坐在桌上,睜著半只眼睛,看老師的嘴巴一張一合罷,留下了四張小卷。已經7:30了,剛剛云里霧里還沒落地,正式課要上了。上課時,我感覺在聽天書一樣。動筆做題,完全不會。下課了,媽媽急匆匆地把飯送了過來,她說: “快點吃呀!書法課還有10分鐘就開始了!”
書法課我踩著點來的,嘴巴的飯還沒吞下去,就被同學們笑了一遍,這倒是讓我清醒了許多。上課!開始講重要的部分,隨即就要練10行甲骨文了,不知怎么地,被大家奚落后心情變得浮燥無比,以前有些自信的寫字居然寫了劃,劃了寫,總是找不到感覺。由于寫得太慢,還有英語課要上,老師只好囑咐媽媽在家里好好督促我認認真真寫完。
上完英語課,臨近天黑。路上,好多好多的大媽伴著震耳欲聾的音樂悠閑的轉來轉去,我弄不清是羨慕還是喜歡,望了又望。背著的袋子又是滿滿當當的了,今天的時間,沒有一分鐘是我的。
晚上,媽媽麻利地做好晚飯。網校語文早就開始了。沒辦法,只能邊吃邊看。吃完飯,還有兩個多小時的課要上啊。
聽完課,已經八點整了。整理今天的補習作業,4張數學小卷,一張數學大卷,該背的數學公式;語文網上作業,一篇作文,默寫兩首古詩;英語描紅,該背的英語文章;最后,10行甲骨文。
寫到十一點也沒寫完,本來九點睡的,為了趕補習作業得了黑眼圈。明天,還有一沓學校作業等著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