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江濤 翟雨翔 黨小勇 王夢 張彤


摘? 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畢業生就業創業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地方工科院校通常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專業教育分離、教學方式方法單一和實踐平臺短缺等問題,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善。文章就地方工科院校的特點與特征,提出系統性的“專業+創新創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出集理論性、專業性、實踐性和規律性為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旨在提升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水平。
關鍵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01-0033-04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n importantly leading role in promoting students'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achieving graduate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usually aim at serving regional economic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ound Talents.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lagging behind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eparating from professional education, unitary teaching model and the shortage of practical platform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ystematic "specialty +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ound talent training model, and explores a talent training system that integrates theory, specialty, practice and regularity,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lev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special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ersonnel training; training system
一、概述
我國創新型國家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型國家需要實現前瞻性的基礎研究和原創性成果的重大突破,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動能,鼓勵全民創新。高校承擔著培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光榮使命,在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人才培養中起到關鍵作用,創新創業教育適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形勢與要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可以有效激發全社會創新源動力,以創新帶創業,以創業促就業,這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創新,促進高等教育將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相結合,使高等教育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對于地方工科院校來講,容易走向兩個極端,追求“學科本位”或者“崗位本位”,與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相違背;同時,由于受傳統高教辦學模式的影響,在辦學理念上接受創新創業教育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基本是在不影響傳統專業教育教學的前提下開展獨立的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分離,一方面會弱化了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學生對創新創業進行系統性認識。“專業+創新創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既是創新創業的發展方向,也是專業教育的改革目標。針對地方工科院校的特點,本文提出“專業+創新創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從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方法改革、實踐平臺搭建和保障體系建設等四個方面進行論述,旨在為地方工科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思路方向與理論支撐。
二、“專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按照專業課程設置和創新創業課程設置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在接受專業課程知識的同時具備創新創業意識,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對專業技術研究的同時思考如何服務社會,兩者相輔相成。課程的設置一方面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考慮學生的可接受程度與能力,可采用資源共享的慕課、視頻公開課等在線學分認定;另一方面創新創業知識內容須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在專業領域具備創新創業的思維與能力,在教材選用上可選用學科帶頭人和行業企業優秀人才聯合編寫的創新創業教育重點教材。
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高校、企業和社會資源的整合與協調統一,從而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專業內外以及校內外相結合,構建出適合地方工科院校“專業+創新創業”發展道路。專業課程體系深化改革,實現“走出去,引進來”,專業課程走出去,與行業企業發展相結合,實現知識體系與社會發展的無縫銜接,培育專業性質的創新創業人才;專業課程引進來,與創新創業課程相結合,從專業產品的創意想法、市場調研、經費預算、技術研發、產品推廣、售后服務等環節進行全方位的教育教學,引導學生綜合全面發展。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在創新創業方面針對面向對象不同、專業不同和覆蓋面不同將創新創業課程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面向全體同學的創新創業通識教育,面向不同專業的創新創業專業教育,針對少數學生的精英教育,同時給出了相應的創新創業配套課程計劃,在工科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構建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針對不同地方高校的辦學定位,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及面向對象的不同和人才培養的循序漸進性,其指導課程體系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四級階梯式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重在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促進專業教育課程改革,并在西安理工大學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結合卓越工程師培養教育計劃和綜合改革試點計劃開展了試點,大一年級以專業導論和職業生涯規劃等進行普及化、通識化教育,旨在促使專業創新創業氛圍的養成;大二年級依托我校國家級工程訓練中心開展工程實踐類課程,邀請行業企業開展“工程師進課堂”計劃,促進學生專業素養的形成;大三基本形成了“學在企業,研在企業,實踐在企業”的教學機制,開展“課堂進企業”計劃,促使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水平提升;大四年級以創業帶就業,以就業促創業,引導學生在專業領域進行創新創業。基于專業教育的創新創業課程配套體系如圖1所示。
三、“專業+創新創業”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指的是老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的結合,是教授方法和學習方法的統一。
常規的專業教授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與實驗和考試相結合,主要考察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考試的導向以理論知識學習為主要內容。隨著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的深入發展,雖然對傳統的教授方法和評價考核方式進行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依然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對教學方式方法提出的變革目標。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方法呈現多方面的表現形式,以賽促教,創辦創新創業大賽來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創立創客空間,促進項目孵化;然而,均未結合專業特征、學生層次和創新創業教育實訓的目標,沒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創新創業教育讓同學們具備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其本身具有多元化、特色化和專業化的特點,“專業+創業創業”教育模式是我國高等學校尤其是地方工科院校最貼合實際的教學改革,把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相互融合,創新教學方法,從而達到預期目標。因此,教學方法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改進:一是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數據分析,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同學們自主學習提供線上資源和線下精準幫扶,如開設創新創業網絡課程,根據同學們的喜好定向推送;二是行業企業實例教學,以行業企業真實案例為教學載體,教學相長,注重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專業背景下商業思維的構建;三是建立非標準答案的考核考試機制,即開放性考核方式,充分發掘同學們潛在的創新創業意識,鼓勵原創性想法的技術落地。
四、“專業+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搭建
實踐教育是大學生專業型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書本知識與社會服務相結合的紐帶與橋梁,地方工科院校存在經費和資源多方面限制,在現有資源下,可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形成特色上水平。第一,搭建階梯式科技競賽培育平臺,以科技競賽為載體,新星杯競賽促進對專業教育的興趣培養,以“科技小組”和“科技社團”為單位進行專業的技術培訓,院級和校級比賽促進知識體系的完善,互聯網+和挑戰杯競賽增強專業性質的創新創業概念與實踐。第二,搭建虛擬仿真實驗室平臺,虛擬實驗室與專業實驗室相結合,一方面節約資源,縮小創新創業成本與風險;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同學們創新創業的興趣,彌補硬件不足的短板,實現雙贏。第三,構建校企聯合社團平臺,校企聯合社團融合“學校+企業+個人”的生態環境,一方面可以通過邀請行業企業的部門經理給同學們以講座報告的形式灌輸企業文化,激發同學們的創新創業動力;另一方面在學校層面加強對社團的專業教育;從個人成長來講,對培養團隊精神和團隊意識起到很好地推動作用。第四,推進“教師+學生+項目”一體化網絡平臺建設,鼓勵以項目為導向促“專業+創新創業”型團隊建設,形成跨學科、跨學院、跨學校的項目成員體系,推進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人事相宜的選拔體制。以西安理工大學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為例,從平臺名稱、培養目標、實施方案和培養成效進行綜合評估,具體實施見表1“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四維實踐平臺建設。
五、“專業+創新創業”保障體系建設
(一)學籍管理制度
學籍管理制度實行彈性制,在完全學分制的前提下,進一步為專業型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便利,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第一,將學生在創新創業大賽中取得的成績可以根據獲獎等級折算成學分,將本科生發表專業論文、申請專業相關專利和與專業相關的創新創業突出成果進行創新學分認定,從而進行相關文化課程的沖抵;第二,將學生課外參與專業相關課題研究和項目認定為課堂學習,可作為專業實踐類課程的替換,鼓勵同學們開展專業型的科學研究,督促創新創業項目的落地實施;第三,在學習進程上進行動態調整,學生確因專業項目需要創業時,保留學籍,休學創業。
(二)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引領者和開發者,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師的配備普遍存在知識面狹窄、創新實踐能力不強的短板,師資隊伍的不足成為制約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開發、項目指導等關鍵因素。加強高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是實現高等教育改革的關鍵步驟,促使高校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專業化,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水平。
“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中,教師是教書育人的主體,教師的配備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改進。一是增強本專業現有教師隊伍的創新創業知識體系,使專業教師到企業中掛職鍛煉,了解行業企業的運營情況,從財務、技術、人力、銷售以及定位全方面了解專業行業情況,擴充知識面,加強對學生的專業創新創業教育;二是引進創新創業專職教師,形成創新創業教育匯智庫,打通從產品到企業最后一公里;三是聘請行業優秀企業家擔任兼職創新創業教師,教授專業課程和創新創業課程,制定兼職教師管理規范。
(三)資金支持與服務
創新創業項目的實施除了技術上的突破外還有就是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而對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來講,更多的是對項目的資助以及提供一站式的咨詢服務。地方院校本身在辦學資源、經費等方面都存在局限性,可以導向式的調配資金分配。1. 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一方面可以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另一方面為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專項支持;2. “專業+”模式的創新創業教育可以通過課題內立項,設立單獨資助金額,推動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實現產學研一體化;3. 與企業結合,以縱向項目立項獲取資助,增強校企聯合。
在創業就業服務方面:1. 宣傳到位,發布及時;在學校就業網站上及時發布創新創業相關政策,完善專業化、網絡化服務體系,增強創新創業信息透明度;2. 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定期開展各類企業公益講座、創業培訓等活動,避免形式單一,內容枯燥;3. 眾創空間,榜樣引領;構建一批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的眾創空間,樹立榜樣的力量,點線面體四維推動;4. 機構健全,全程指導;實現“機構、人員、場地、經費”一體化;5. 拓展思路,注重聯合;與行業企業、政府機關聯合開發創業培訓項目,引導學生識別創業機會、捕捉創業商機。
六、結束語
本文從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方法改革、實踐平臺搭建和保障體系建設等四個方面對高校“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進行了綜合的論述,對地方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給出了指導性意見,對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融合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馬永斌,柏喆.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模式研究與探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36(06):99-103.
[2]田賢鵬.教育生態理論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共同體構建[J].教育發展研究,2016,36(07):66-72.
[3]鄭石明.大數據驅動創新創業教育變革:理論與實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6,37(03):65-73.
[4]劉艷,閆國棟,孟威,等.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國大學教學,2014(11):35-37.
[5]魏銀霞,黃可,郭慶.地方工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02):14-17.
[6]黃兆信,王志強,劉嬋娟.地方高校創業教育轉型發展之維[J].教育研究,2015,36(02):59-66+157.
[7]王占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觀念變革的整體構想[J].中國高教研究,2015(07):75-78.
[8]王占仁.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要義與周邊關系論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01):21-26.
[9]張翔,楊川.高校創新創業教師的素質要求及培育路徑[J].教育研究,2018,39(05):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