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龍明 王丹 金奇志 趙義來 唐湘玲 孫媛 龐崇進
摘? 要:通過對大學生創新教育與應用型研究課程融合進行理論研究和具體實踐,在討論教育現狀的基礎上,開展應用型研究課程的教學實踐,通過應用型研究課程的自主學習與集體討論,摸索“立足專業基礎-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創新訓練-依托應用實踐-持續深化研究”的教學過程,構建了“大創項目實踐+應用型研究課程訓練”的創新教育模式,促進大學生創新意識與科研能力的提高,達到高效培養杰出創新型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創新教育;應用型研究課程;人才培養;大學生創新項目;融合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01-0046-03
Abstract: Based on discuss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oncrete practice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applied research courses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carries out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applied research courses. Through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ollective discussion of the applied research cours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insisting in the problem orientation, strengthening the innovative training, relying on the applied practice and continuously deepening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 of "university student innovation project + applied research and project practice training course", which has promoted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has achieved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and innovative talents efficiently.
Keywords: innovation education; applied research course; talent training; university student innovation project; fusion research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等“七大戰略”已經上升為國家的發展戰略[1]。李克強總理對2015年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做出批示:大學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2]。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是我國民族振興的基調,也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迫切要求[3]。
本文正是在國家這種提倡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大背景下開展研究,旨在將應用型研究課程與大學生創新教育有機融合,選擇適合低年級大學生的研究方向,根據在應用型研究課程中老師提出的問題和探索的方向,引導大學生查找相關文獻資料,了解本學科領域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發現孕育大創項目的選題和立項,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獲得關鍵科學問題的突破,推動大創項目的不斷深化研究,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
一、我國高校創新教育現狀
高等學校是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大學生是未來國家建設的生力軍,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在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被賦予了為社會培育大批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創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責任[4]。與國外高等教育相比,我國大學創新教育仍顯不足,大學生的創新精神相對薄弱,創新活動的主動性明顯不夠。國家和地方大力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就是旨在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應用型高校在轉型過程中普遍存在兩個極端:要么過度強調實踐能力,忽視學生個人素質的培養;要么過度依賴專業學習,弱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引導[5]。部分高校管理者還未充分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必要性,有的高校甚至脫離專業教育而搞創新創業教育,過分強調創新創業教育的功利性價值[4]。此外,高校老師由于長期專注于特定領域的專業研究,習慣了專業課程的傳統教學方式,對專業教育了如指掌,但對創新教育不甚了解[6]。這些偏頗與局限,顯然不利于創新教育的實施。
應用型研究課程是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載體[7],我國高校正在大力推進應用型研究課程建設,鼓勵高校老師開設應用型研究課程。應用型研究課程需要老師們引導大學生們改變過去原有的被動學習方式,樹立自主的學習觀念,養成主動探索的習慣,通過資料查詢發現科學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目前的應用型研究課程往往缺少實踐環節,不僅課程內容空洞,也很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將應用型研究課程與大學生創新項目有機融合,將為學生們提供應用型研究課程的實踐平臺。
我國高校目前普遍存在“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8],在“評價體系”的指揮棒引導下,教授們除了完成正常教學工作外,主要精力、大部分時間都放在完成自己的科研項目和指導研究生發表“高水平”論文上面;年輕老師們也不得不為晉升職稱而拼命出成果,雖然學校也不斷出臺鼓勵指導大創項目的獎勵政策,但其獎勵幅度微乎其微,投入產出比嚴重失衡,無法真正融入目前的“評價體系”中,影響了大創項目創新成果的產出。
對于學生而言,低年級大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有限,不足以獨立開展難度較大的大創項目,項目結題時往往只是把指導老師的科研成果進行匯編或者拆分,然后交差,有違大學生創新項目的初衷;完全進入專業教育的大四學生著急找工作,已經無心戀戰,大三學生如果準備考研,也基本無暇顧及創新項目的實施,最后項目很可能無疾而終[9]。總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開展難度比較大,實際效果不是很理想。
作者認為,將應用型研究課程與大學生創新項目研究活動有機融合,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難題的有效途徑。目前以問題為導向的課程教學方法研究成果比較熱門[10-12],但是如何將應用型研究課程與大學生創新教育有機融合的研究尚屬空白。
二、應用型研究課程教學模式
作者通過創新創業教育理論專項研究課題“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能力提升研究”,構建“依托創新項目+提供創新舞臺+培養創新人才”的人才培養體系,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9]。以學校重點研究課題“應用型研究課程與大學生創新教育融合研究”為依托,建立“應用型研究課程+大創項目實踐”的創新教育模式,把應用型研究課程的教學與大學生創新項目的科研實踐活動有機融合,應用型研究課程教學具有以下特點:
(一)立足專業基礎
應用型研究課程面向學校各個年級的學生,但課程內容必須建立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上,既要有一定探索性和創新性,又要與選課大學生的專業基礎和可發展潛力相符,不能偏離學生現有的專業知識結構,這樣才能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難度不能過高[9],拔苗助長無益課程的教學。
(二)堅持問題導向
應用型研究課程不同于傳統的課題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受到廣泛重視,包括“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論證假設-總結”五階段[10]。通過拋出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討論,推動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甚至根據學生野外拍回照片上的特殊現象,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設想,再讓他們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強化創新訓練
大學教育明顯不同于中學教育,不再是單純的灌輸知識,大學生們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強烈愿望,作為創新教育的一種新型課堂——應用型課程教學必須適應這種需求。指導老師需要通過課程的教學,引導學生不唯書本,不犯教條主義錯誤,敢于挑戰權威,突破原有的認識,推動科學發展。通過應用型研究課程的實施,達到對大學生進行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依托應用實踐
對于低年級大學生而言,還處于接受知識學習的過程,專業知識多局限于對課程的理解,需要逐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在科研過程中逐步體會科研的內涵與樂趣;也只有通過具體的科研實訓,才能初步掌握科研的基本規律,學習科研方法,領悟科學研究的嚴謹。
(五)注重教師引導
大學生畢竟處于學習階段,對于科研具有神秘感,開始接觸大創項目時懵懵懂懂,參與初期普遍感到很無助,不知道從何入手。這時很需要指導老師擁有足夠的耐心,把控研究大方向[13],給予學生們詳細、具體的指點,先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使課程教學和大創項目的立項駛入正常軌道。
(六)持續深入研究
經過應用型研究課程的教學和大創項目研究內容的引入,學生對將來所研究的領域和工作區域有了初步的了解,產生了強烈的進一步探究愿望,也許他們在早期工作會迷茫或者出現失誤,但經過指導老師的引導,學生們會發現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逐步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手段,下一步則可以通過申請大學生創新項目,推動研究問題的深入開展,這樣 “應用型研究課程+大創項目實踐”的創新教育模式得以完整。
三、應用型研究課程與創新教育融合研究探索
作者2017年秋季開設了應用型研究課程“現代海灘沉積物分布規律及其成因探討——以北海潿洲島為例”,2018年指導學生們申請并獲得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國家級項目1項、自治區級項目2項,其具體實踐過程如下:
(一)應用型研究課程內容選擇
作者通過桂工講壇《現代海灘沉積現象與創新思維》,介紹了所指導的大創項目“青島匯泉灣和北海冠頭嶺海灘沉積”取得的系列成果[13],結合資勘專業學生剛完成廣西北海潿洲島的生產實習,為進一步深化課程的教學和大創項目的立項,選擇“現代海灘沉積物分布規律及其成因探討——以北海潿洲島為例”作為應用型研究課程的教學內容。
(二)應用型研究課程室內討論
確定選課學生之后,第一次課堂上就讓學生運用PPT介紹他們在實習中的所見所聞,然后進行討論,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分析潿洲島海灘與青島海泉灣和北海冠頭嶺的沉積差異,最后要求他們分工合作,首先開展文獻檢索和資料匯總,全面了解所研究領域與區域的國內外研究動態與發展趨勢。
(三)應用型研究課程野外實踐
2018年寒假,項目組師生赴潿洲島開展實地調研,根據現場情況制定野外工作方案,并進行集體討論,提出問題,比如:海灘剖面測量時間跟潮汐周期的關系?如何依據潮汐表高效開展野外工作?放手讓學生獨立開展野外工作,導師隨時給予學生指導。
(四)學生獨立開展項目研究
2018年春季開學后,組織第三輪討論,讓學生匯報和總結野外工作情況,老師們則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新的工作建議。之后同學們利用學院實驗室開展室內研究,對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得出最終結論。每位選課同學按照分工,需要獨立提交課程結題報告。
(五)大創項目申報與團隊組建
在課程教學的同時,教師指導選課學生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項目的立項申報。考慮學習及組織能力,結合在應用型研究課程的表現,挑選優秀學生作為創新項目負責人,組建一支團結協作的創新團隊。鼓勵學生大膽提出項目科學研究問題申請立項,其中一個成功申報自治區級創新項目的立意就是來自項目負責人在野外觀察發現到的某種特殊現象。
(六)教師對項目全程指導
指導老師在大學生創新項目進展的各個環節需要進行全方位的悉心指導,隨時了解項目進展情況,及時解決同學們在科研中困惑和難題,激勵他們積極參加全國各類科技競賽活動和學術會議,通過成果交流,尋求知名專家學者的指導,及時發現和不斷修正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促使項目研究向深度和廣度不斷推進。
四、結束語
作者對指導大學生創新項目及其與應用型研究課程融合的教學實踐進行全面總結,分析大學生創新教育與應用型研究課程融合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構建“應用型研究課程+大創項目實踐”的創新教育模式,通過“立足基礎-問題導向-創新思維-應用實踐-教師引導-持續研究”等步驟和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建議有關高校制定大創項目與應用型研究課程融合的具體實施方案與考核機制,專業學科帶頭人和“雙師型”教師積極開設應用型研究課程,全面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14]。教育部門及高校定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與應用型研究課程融合研究成果的交流分享會,邀請有經驗的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和指導,開展實地考察與課堂觀摩等活動,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發展,培養更多優秀的創新型人才。
本文是在第十二屆“大學地球科學課程報告論壇”錄用論文[15]基礎上深化而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1).
[2]李克強.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厚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土壤[N].人民日報,2015-10-21(03).
[3]臧夏秋.創新創業背景下應用型職業人才培養的對策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7.
[4]劉玉威,毛江一.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7(2):64-67.
[5]曾秋菊.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18):35-37.
[6]王艷秋.創新創業背景下應用型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9):271-272.
[7]劉冬梅.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的融合發展[J].教育與職業,2017(17):105-108.
[8]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N].新華網,2018-09-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
348145.html
[9]韋龍明,田晗鈺,袁瓊,等.依托創新項目、提供創新舞臺、培養創新人才[J].教育教學論壇,2018(22):112-113.
[10]李樹香,甘萍,田野.問題導向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比較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3):88-89.
[11]佟曉麗,劉紅,張素媛.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8):74-75.
[12]趙軍龍,王鳳琴.問題導向教學法在“地球物理測井”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8(1):97-99.
[13]韋龍明.指導大學生開展海灘沉積科技活動的體會[A].2015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集(電子版)[C].武漢,2015.
[14]葛萌萌.應用型本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以xx學院為例[D].西安理工大學,2018.
[15]韋龍明.應用型研究課程與大學生創新實踐融合研究[A].第十二屆“大學地球科學課程報告論壇”論文摘要集(電子版)[C].南京,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