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敏
摘 要: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針對干部、領導在任職過程中經濟責任的真實性與合法性進行監督審計。對于審計人員而言,在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會面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簡而言之,在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由于缺乏真實全面的資料,且對責任人的具體情況不了解,從而導致出現判斷失誤,引發一系列不良后果。本文通過對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探討預防措施,從而提高審計效率。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經濟責任審計? 風險? 預防途徑
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針對領導干部的經濟性、效率性與效果性等方面展開分析評價。其次,經濟責任審計和其他相關類型審計并不同,存在的風險會貫穿到整個過程,自身也具備一定的特殊性。審計的具體結果會對干部、領導的工作調動、任免情況產生一定的影響,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所以,不斷提升審計工作的準確性,并做好審計工作資料的收集,才能夠不斷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
一、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簡析
(一)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具體類型
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大致分為兩個不同的方向,首先是在工作方面比較認真,且成績顯著的干部,對其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與責任人經濟責任無關的審計證據,會導致對責任人作出有失公允的評價。其次是對于領導干部在任期之內的紀律廉政等方面進行審計,結果無法證明責任人的經濟責任,證據不夠充足和明確,且缺乏科學合理性與客觀性,從而導致出現結果偏差,對責任人造成錯誤性的評價。
(二)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具體特征
審計的主要特點表現為以下方面,首先是具體成因,通常,責任人有著一定的權利,審計的內容以及涉及到的相關事項比較復雜,評價標準不規范或者不一致這樣會導致引起審計風險。審計表現形式多樣化,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也會受到許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與干擾,且存在許多的不確定因素,這樣便會對工作的進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三)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具體成因
導致出現審計風險的原因有以下方面:首先是審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及專業能力相對比較差。因此,責任人如果對審計工作人員提供金錢、利益等誘惑,會導致失去正確的判斷能力和自身立場,導致失去公正性,也是導致出現審計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自身經驗和能力不足是對審計工作產生阻礙的重要因素之一,導致審計風險增加。
再者,審計人員工作過程中使用的方法相對比較落后。傳統審計工作重視實質測評,現代審計工作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以內控測評為主。再者,還應當進一步分析審計標準是否規范等問題。審計人員與經濟責任人之間存在利害關系,因此,在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違規違紀的行為,導致審計工作受到阻礙,從而喪失獨立性與原則性問題。
二、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風險預防途徑
(一)提升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完善機構設置
應當建立完善的審計機構,并對具體職能與權力進一步明確和規定,保障審計人員與機構之間存在的獨立性。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具有很高的風險性,所以,審計人員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審計機構方面還應當定期開展培訓學習,不斷提升審計人員的綜合素養與專業知識和責任感,這樣能夠有效降低審計風險。其次,還應當做好資料復核環節,不斷提升審計人員的工作責任感。
(二)完善制度法規
就當前狀況來看,進一步完善經濟責任審計法規制度,能夠以法律對其進行約束,盡可能減少工作過程中存在的錯誤,也是重要的形式,且監督效果較好,進一步完善該項制度,能夠對審計人員進行約束,依法辦事,采用法律的權威性能夠不斷強化審計工作的整體規范性,盡可能減少審計風險。
三、結束語
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一般情況下主要由許多不同環節共同組成,一旦某項環節出現問題,將會對審計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導致審計風險系數增加。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應當不斷強化財務真實信息與評價,進一步擴大責任范圍,不斷提升審計工作的技巧與能力。其次,審計過程當中很容易會受到時間緊迫等壓力,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突出重點有助于更好的完成風險控制工作。
參考文獻:
[1]檀倩.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中的風險與防范[J]. 現代企業文化, 2017(21):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