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面構成在現代設計里有著廣泛的應用,也是各大高校教程里必不可少的一門設計基礎必修課程,它對剛剛接觸設計這門專業的學生有著思維上的轉變,從具象到抽象,通過對形的概括、簡化、變形、組合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學好設計三大構成也將為日后的設計專業課學習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如何發掘在設計基礎課程中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學習樂趣及深入設計之路的專業學習有著很好地引導作用。
關鍵詞:視覺傳達專業;平面構成;教學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J51 -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3-0214-01
一、引言
平面構成起源于1919年德國包豪斯學院的設計課程改革。是中國藝術教育界“三大構成”課程之一,是設計基礎課程。包豪斯學院對平面構成的研究和改革既有嚴格的理論體系,也強調教學和實踐的結合,教學里融合了打破了舊有的藝術教學模式,提倡運用不同材質進行概念表現,鼓勵學生對想象力進行理性分析和實驗,使學生超越舊的經驗約束與視覺習慣,培養了嶄新的、敏銳的視覺認知能力。
二、平面構成的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法單一,過于模式化
目前,平面構成在設計專業分支里,作為必修課程是很多高校里學生入學第一年的基礎課程,因大部分藝考的美術生只有繪畫基礎缺少設計思維意識,這是很多學生接觸到構成課都會感到枯燥、迷茫的原因,對抽象的定義理解缺乏真正的理解,教師通常也是按照教學大綱與教材要求配合一些構成作品幫助學生理解,加上大量的手繪練習作業,手繪的過程漫長,耗時,導致一些學生為了交作業造成手繪畫面的粗糙應付。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并且缺乏創新也無法建立學生繼續學習設計的興趣。
(二)缺少課程之間的銜接及適用性
平面構成是設計學習中的基礎課程,是為學生今后的設計專業課打下設計基礎,但是大部分的教學僅是針對平面構成課程本身的教學內容,并未對課程進行延伸,獨立的教學內容,沒有進行細化,這會導致該課程與后面的專業課脫節,即使學生可以熟練掌握該課程的各種應用形式,但也無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長此以往設計基礎課程將失去了本身的意義和作用。
(三)在課程教學中設計思維創建不夠,重模仿,輕創意
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過分重視形式本身的運用理解,大多通過PPT圖片展示優秀構成作品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學生通過大量的作品,根據定義本身的理解,很容易造成模仿,久而久之形成一定的程序化,學生沒有了自主的探索,無法激發創造性思維,逐步失去對課程學習的興趣,該課程的教學目的也不能完全實現。
三、教學改革的方法——視覺傳達專業一體化融合創新
(一)豐富教學實踐內容,改變教學方式
為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概念,教學中應以實訓為主,以設計思維訓練為核心的方式,啟發引導學生,可采取課前預習作業引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主動思考,課程中間少講解多討論,將學生的想法和意見引入課堂里,通過討論教學法,讓學生產生聯想,討論形與形的練習變化,形式美的規律,幫助學生認識到什么是設計,什么是構成的方式。實訓練習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在課堂中,針對某一實例展開對其多種不同設計的思考,例如,增加傳統圖案的展示和欣賞,在形與形的創造、重復構成運用上找到共同點提供創意表達方式,引導學生以更多可能性為目的多嘗試設計方案草圖。
(二)加強平面構成與視覺傳達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系
只有將平面構成有效的與專業課聯系起來,將課程內容進行穿插形成系列知識串聯,這門課程才能真正起到基礎作用。例如,平面構成中的點、線、面作為基本元素體現在設計作品中乃至生活中,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將具象事物概括成點、線、面,除了觀察日常周邊事物,也可以進行一些攝影知識的融入,通過欣賞優秀攝影作品,將作品的構圖、形式美法則的、黃金分割點的應用,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對攝影作品的討論中,概括出現在攝影作品中有哪些是可以概括成點、線、面元素的。除此之外,在視覺傳達專業里是應用到平面構成設計元素最多的,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在進行形與形重構與解構中,可以大量融入到標志、VI的設計,一個字母、一條線、一個面都可以被廣泛的應用,它也許就是一個標志的基本圖形,在構成形式中同樣適用,重復構成、特異構成等都是排版以及廣告設計中最常應用的,教師應該由此課程內容進行專業課的引導和深入,將專業課程的講解與構成課程有效的進行結合,讓學生更清楚了解知道自己所學專業課程,引發其興趣同時也充分發揮平面構成對日后專業課學習的基礎作用。
(三)合理布置作業,注重創意思維的建構
現手繪作業一直是平面構成課程的評分唯一標準,教師通過作業的畫面得分給予最終評分,為了讓學生更快的掌握和檢驗是否掌握構成形式,過多的手繪作業讓學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手繪上,重量不重質,甚至為了完成作業,臨摹網上其他構成作品,完全沒有進行自我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候要講究手繪與電腦制圖相結合的方式,既需要嚴謹的繪圖技巧表達,也需要能夠熟練的運用快速表達創意的電腦制圖。鼓勵學生在思維訓練,創意表達、嘗試更多方法時,可用更快捷的方式進行發想。一方面減輕了學生的手繪作業壓力,另一方面真正在作業中著重了思維創新的訓練。除了作業上的考核改革,也可以注重課堂上的學生對設計的探索和思維的建構,盡快的找準創意設計的方向。“發散思維導圖”與“頭腦風暴”都是很好碰撞靈感的活動,有利于幫助學生產生因果的聯想、展開想象,產生更好的創意點,運用聯想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發散思維的想象,教師可以參與小組討論或者做最后的總結活躍學生的思維,以此構建創意思維。
四、結語
平面構成課程要求學生能掌握教學大綱重點及難點,對構成形式的靈活運用,但其最終目的是希望學生可以通過這門課程打開思維訓練的第一步,將這些設計理念應用到今后的設計學習中,教師在強化訓練時,應以引導學生激發思維,通過多看、多想、多練的方式發現靈感并表達出設計意圖。在平面構成課程的教學上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課時的設置,通過改革更豐富的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等參考諸多情況,靈活的指導學生,盡可能的結合授課內容與相關專業設計內容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點和作為實踐指導的依據。
★基金項目:該文系2020年廣西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業務能力提升項目“獨立學院轉設下藝術設計類應用型師資培養機制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徐娟芬,平面構成的應用型課堂教學改革實踐[J].設計,2017(02).
[2]魏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三大構成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7 (02).
[3]王利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平面構成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藝術教育,2016(11).
作者簡介:韓笑(1986-),女,河北邯鄲人,大學本科,館員:研究方向:人力資源勞資薪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