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治紅
摘要:語言的學習往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為了讓學生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首先需要使他們了解英語的文化背景,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本文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英語文化意識的滲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實踐;文化滲透
在國際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英語作為國際通用的交際語言之一,重要性毋庸贅述。農村小學不僅英語教學起步較晚,而且由于師資不足、家長學生重視不足等原因,教學方式比較落后。在教學實踐當中,很多教師把英語當作一種知識來教,要求學生大量地背誦單詞和句型,做大量抄寫練習,而忽略了語言與文化是相互依存的。這樣的英語課堂只能使學生感到十分乏味,學起來也十分辛苦,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我認為有必要讓學生了解英語的文化背景,在教學中滲透英語文化意識,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英語興趣和提高學生認知水平,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達到高效學習、學以致用的目的。
一、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滲透研究的必要性
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交給學生,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中創造。本次研究就是避免學生盲目遵從老師傳授的課本內容,而是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英語文化,在語言實踐中大方得當地進行交流。正如“教學語言,教學文化,統一教育人民”。老師在增加自身文化素養和知識圈的前提下,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加深學生除讀背寫的方式積極學習英語的耐心與喜悅。
二、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滲透弱原因
1、農村小學的英語師資力量薄弱。很多農村小學教師對英語文化滲透意識淡薄,農村英語教師在長期工作中適應課本,過于放松自我專業知識能力的提高。當然老師長期處于自我設計教案,編寫教學課件,無法與其他英語老師及時交流教育心得,自能閉關所腦,只顧及學生的考試水平,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進而造成了學生啞巴英語、中國式英語等不良現象的出現。
2、農村學生父母文化素養局限。農村學生的父母家長大多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對于英語學習并不理解,無法突破英語文化意識的壁壘,無法讓學生在課下練習,無法輔導有興趣不知自學的進而讓又進取新的孩子在困境中想進行了自我放棄。農村父母的思想不開放,他們認為孩子們不出國,學習英語只是應付考試,所以只在乎成績,學生在父母的長期教育下,也忽視了學習英語文化中的意識滲透,只在乎自我的書面英語,英語成績能否及格。
3、學生自身學習英語的途徑單一。除簡單的課堂教學外,學習材料有限,在課上沒聽懂的學生無法通過復習來了解其國家的文化與本國文化的差異,教師在教學中過于講究單詞的翻譯,使學生本就局限思維力,想象力更加局限,因此激發學生的求知和學習的欲望變得難上加難。
4、了解英語文化的渠道有限。農村小學大多設置在交通不發達的偏遠地區,學生沒有正規途徑去了解西方文化,只能通過老師或電視,教材等間接方式,沒有直觀性,學校也沒有開展課外英語實踐鍛煉機會,學生獲取信息主動性降低,無法進一步接受西方的文化和價值觀,也不能明確比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并且由于缺少英語學習讀物,相關的英語教學活動組織的比較少,農村小學普遍缺乏英語學習的氛圍。
三、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措施
1、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教師要借助網絡、書籍、期刊和觀摩課例等多種途徑理解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滲透的重要性,并且要有不知則問,不解則記,不懂則學的精神,把自我的讀書筆記與在英語小組中積極討論,在課上根據心得認真編寫教案,設計好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轉變。同時加快了自己的成長,努力從理論層面進行思想轉變。
2、家校聯系。請班主任協助自身,了解家庭情況后,與家長聯系,告訴家長英語文化滲透的重要性,并請家長積極配合,根據學生情況針對性的選取合適的學習軟件,并且可以通過數據分析讓家長減少盲目性,進而讓家長在能力范圍內指導并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最終讓學生的英語能力有所提高,讓孩子擁有英語文化意識滲透的洞察力和學習力。
3、課堂教學運用多種途徑。課堂上是目前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老師一定要運用多種方法來灌輸學生文化意識滲透的必要性,如通過舉例法,讓學生通過簡單好記的句子或短句比較中西方的文化差距,如在課上出示英語句子He is a fox,學生本只會單詞單翻“這人是狐貍”這時老師告訴學生其義實為“他是個狡猾的人”,因而會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還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繪本閱讀法,利用我們學校的打印設備,把我們從網上找到的各個不同年齡段所需的繪本故事,打印成口袋書,讓學生們通過圖畫加上自己的理解來了解文化意識滲透,提高其英語學習能力。
4、日常交際文化意識滲透。理論在變為實踐,理論由實踐賦予活力,由實踐來修正,由實踐來檢驗。老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對學生進行中英問候語,介紹語,答謝語,稱謂語等日常交際中的不同,如我們國家一般見面會以“你吃了嗎?”進行問候,而在英國會以天氣為起點進行問候,通過老師講解后,學生不僅需要當堂練習,更需要及時復習,這樣才能在良好的環境下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對待中西方文化意識不會再以中式思維來理所當然的確認。學生也不會在自己因地區的偏遠而不該接觸新知識。
四、總結
通過農村小學英語文化意識滲透的研究能使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活動能讓文化意識,國家的文化差異都有深刻的情感理解。學生在輕松的教學實踐中能夠親身實踐,體驗和領略多樣的語言層次,進而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創新的學習,升華更高的精神境界。教師能膽嘗試并把理論研究大膽運用到教學工作中,讓學生的終生學習與文化意識有敦實的基礎,保持終生學習中不斷迸發新的靈感,進而完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使命,更好帶動老師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彭琴仙.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J].小學教學設計,2008 (10):4-6.
[2]倪金平.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滲透[J].教育界,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