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慧
[摘 要]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熱點話題。引導高校大學生返鄉就業不僅可以緩解城市就業壓力,而且可以幫助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建設新型農村,促進人才流動。基于此,本文主要概述我國大學生就業現狀,探究大學生返鄉就業的影響因素及作用,為助推大學生返鄉就業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大學生;返鄉就業;現狀;影響因素;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47.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0)04--2
隨著大學生畢業人數的不斷增加,國家和地方政府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制度鼓勵與引導大學生返鄉就業,從而推進新農村建設以及緩解城市就業壓力。然而,大學生就業意愿仍然普遍偏重于就業機會多、收入水平較高的發達城市,選擇到農村就業的人數仍然偏少。但是,大學生選擇返鄉就業對社會、家鄉、教育等方面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包括緩解就業壓力、轉變教育觀念、推動農業產業升級等。
1 大學生就業現狀
大學生作為接受基礎高等教育未畢業或已經畢業的一群人,為中國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等都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大學生同樣是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性高級專門人才,也是年輕有活力的一代,是時代進步、創新及最具創造性的棟梁之材。大學生分為普通全日制、非全日制的學生(統招生),不含自考生。各類高等學校畢業生一般稱大學學歷。大學入學方式通常有多種,其中普通高中畢業生以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為主,還有高中學校保送、大學自主招生、單考單招等多種入學方式。
然而,當前擺在大學生面前的是非常嚴峻的就業問題。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人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逐漸從重視物質消費轉為重視精神消費,高中畢業步入大學課堂的學生逐年增加。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大學生畢業人數正在逐年飆升,2019年達到了834萬畢業人數,雖然同比增數較2018年略有下降,但是大學生畢業人數呈逐年增加趨勢。由于大學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導致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逐年提升。嚴峻的就業形勢導致多數大學生選擇考取公務員、出國留學與繼續深造,以緩解畢業后所帶來的精神與物質上的壓力,然而仍然無法解決大學生面臨的就業難、失業率高的就業問題。因此,返鄉就業成了當前大多數大學生的就業方向之一[1]。
2 大學生返鄉就業影響因素
2.1 就業機會
當前,返鄉就業會給大學畢業生提供較多的就業崗位。城市雖然可以給予大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給大學生提供較為優越的薪酬待遇,但是在城市就業的大學生生活成本和壓力非常大,如高房價、高消費等。而大學生選擇返鄉就業,不僅可以得到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且由于消費水平較低、工資水平較高以及一切生活費用支出都可以滿足大學生畢業后的各種預期,進而保證大學生未來發展更好。總之,就業機會是影響大學生畢業后選擇返鄉就業的關鍵因素。
2.2 收入水平
當前,城市提供的就業機會多,薪酬水平相對較高,致使大多數大學生希望能在城市獲得一份職業,以獲取更高的薪資。這說明大學生對于薪酬水平是非常重視的。薪酬水平已成為大學生就業選擇的重要影響指標。對某一地區大學生畢業后返鄉就業意愿的調查發現,當家鄉提供更多的就業資源、相關的大學生返鄉就業政策及較高的薪酬水平時,則會轉變大學生最初的就業選擇,使多數大學生紛紛轉變原有觀念,選擇返鄉就業。而且家鄉的生活成本遠遠低于城市,因此大學生會理性選擇返鄉就業。
2.3 鄉土情結
中國傳統的鄉土情結是大學生選擇返鄉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繁華的城市雖然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及高昂的薪水報酬,但競爭激烈、人情味淡泊等原因導致多數大學生無法適應這樣的環境。因此,家鄉較為優越的經濟環境與濃烈的鄉土情結,促使部分大學生選擇回到家鄉就業。另外,一些鄉村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選擇返鄉就業是子女盡孝的方式之一。
2.4 社會保障
雖然國家在大學生返鄉創業上出臺了大學生創業貸款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但是實際調查發現,不管是大學生自身還是學校都對這些大學生就業政策沒有足夠的了解。原因在于政府部門沒有做好宣傳工作,沒有為大學生返鄉就業創造有利的條件。因此,政府、社會等層面要結合實際制定相關政策、制度,為返鄉就業的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保障,真正讓大學生認同返鄉就業理念,進而更愿意投身鄉村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2]。
3 大學生返鄉就業作用
3.1 緩解城市就業壓力
隨著大學生畢業人數的不斷增加,大學生就業壓力逐漸提升。在當前社會就業壓力急劇增加的情形下,大學生返鄉就業不僅可以解決自身就業問題,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就業壓力。大學生返鄉就業可以選擇支教、務農等參與家鄉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加之,政府不斷落實相關政策與制度,提供就業相關的公共服務,幫助大學生認識社會,培養其良好的擇業觀與就業價值觀,完善大學生返鄉就業的思想建設,促進大學生積極返鄉參與家鄉建設[3]。
3.2 轉變鄉村教育觀念
大學生返鄉就業可以改善部分鄉村教育觀念,承載了鄉村人民對于未來生活的希望與寄托以及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大學生返鄉后從事教育行業,可以幫助鄉村學生改變傳統教育觀念,開拓學生的眼界,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使學生更加自信、自強。大學生也可以通過返鄉就業認識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斷改變自己,并對未來生活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規劃,持續激發自身發展潛力。另外,大學生通過投入鄉村扶貧與“三農”建設,讓更多的農民認識到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等思想。
3.3 農業產業升級與調整
大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對于鄉村教育、農業產業升級、鄉村建設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從教育角度來看,大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可以傳授給鄉村學生,轉變學生傳統的理念。而且通過創新教育方式,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眼界,并滿足其對外面事物的好奇心。從農業角度來看,大學生通過將新技術、新管理方法與市場信息等傳遞給農民,不斷帶動、引導當地農民規范化種植農作物、經營農產品等,促進鄉村農業產業升級,進而提高農產品生產效率、質量與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從鄉村建設角度來看,以大學生村官身份積極投入鄉村扶貧、扶智工作,為民眾帶來更多更好的福利政策,不斷完善鄉村公共基礎設施等,為農民謀福利、謀幸福,提高農民的幸福指數,進而實現家鄉脫貧。
3.4 助力鄉村建設
在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返鄉創業逐漸成了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助力。大學生具有豐富的知識、開闊的視野,并富有激情,但是需要廣闊的平臺來實現自我價值。大學生返鄉就業,不僅能很好地解決自身就業問題,也能在基層實踐中施展才華、檢驗所學、錘煉自我,同時能助力發展鄉村產業,帶領村民發家致富。
4 結語
隨著大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就業問題成為大學生畢業后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當前,大學生返鄉就業逐漸成為一種趨勢。返鄉就業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緩解畢業后的生活壓力,而且有助于實現家鄉建設。而且通過整合家鄉現有資源,實現自身創業,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吸引更多人才參與家鄉建設,促使家鄉經濟不斷發展。因此,政府要重視大學生返鄉就業,給予更多政策、制度方面的支持,提供更多資金補貼,滿足大學生返鄉就業的各項意愿,更好地服務家鄉。社會層面要不斷營造大學生返鄉就業的社會氛圍,當地要提供更多的就業支持與財政補貼,并通過輿論宣傳、引導等為大學生返鄉就業營造更好的就業環境,增強大學生的返鄉就業意愿。高校層面,要將返鄉就業教育融入課堂,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返鄉就業的重要性,提高他們參與家鄉建設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潘秋予.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分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7(14):63-64.
[2]潘文慶.就業價值觀對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影響研究[J].廣東社會科學,2014(4):40-46.
[3]陳永華.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