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田璐鳴 劉長富

【摘要】 目的 探究信息-動機-行為技巧模型(IMB)引導預見性護理對老年拔牙術患者的護理效果, 為患者的臨床診療提供指導。方法 90例進行拔牙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4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圍手術期護理,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IMB引導預見性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24、48 h疼痛(咀嚼痛、自發痛)情況、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術后24 h的咀嚼痛、自發痛評分分別為(3.65±0.53)、(3.71±0.53)分,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86±0.96)、(4.92±0.73)分, 術后48 h的咀嚼痛、自發痛評分分別為(1.95±0.38)、(1.97±0.43)分,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45±0.33)、(3.36±0.57)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5.5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5.56%, 護理滿意度88.8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11%,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IMB引導預見性護理能夠有效提高老年拔牙術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關鍵詞】 老年患者;拔牙術;預見性護理;護理滿意度;并發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83
隨著年齡增長, 心理與機體功能隨之下降, 多數老年人伴有慢性疾病, 導致拔牙時風險不同程度的增加, 對老年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疼痛是影響老年患者拔牙術效果的不利因素[1]。IMB引導預見性護理是外國學者提出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 是結合主觀個人因素與社會心理因素所制定的有針對性的護理模式, 通過醫護人員的介入將健康行為知識轉變為患者的動機, 最終幫助患者將行為知識技巧轉化為一種健康行為護理方式。IMB引導預見性護理在臨床護理領域中應用效果良好, 有較好的前景。那么, IMB引導預見性護理對老年拔牙術患者的護理效果尚未明確。因此, 本次研究就IMB引導預見性護理對老年拔牙術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進行拔牙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且<80歲的患者;②認知功能與精神正常, 能夠有效配合治療的患者;③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具有拔牙手術禁忌證患者;②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③重大疾病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45例。研究組男25例, 女20例;年齡60~77歲, 平均年齡(68.92±5.72)歲。對照組男24例, 女21例;年齡61~78歲, 平均年齡(69.01±5.3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圍手術期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IMB引導預見性護理。具體如下:①認知預見性護理:患者由于受到疼痛的影響會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 隨之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反應行為。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 緩解其不良情緒, 同時仔細講解拔牙術相關知識, 增強患者的自信心, 為后續治療打下基礎。②動機預見性護理:醫護人員結合自身的護理經驗與患者的情況對患者可能出現的不良情況進行提前預防。同事, 講解陪伴的重要性, 囑咐家屬加強術后對患者的陪伴, 幫助其分散注意力減輕患者疼痛感, 同時家屬幫助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行干預, 培養患者積極樂觀情緒。③行為預見性護理:老年患者免疫力低, 術后若患者的口腔清潔沒有得到良好的處理, 易導致局部出現感染, 所以醫護人員在進行護理操作時需要注意患者的口腔衛生, 嚴格遵循無菌原則, 針對出院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術后24、48 h疼痛(咀嚼痛、自發痛)情況。分別于術后24、48 h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量表進行測評, 0分為無疼痛;1~3分為輕微疼痛;4~6分為可忍受的明顯疼痛;7~10分為難以忍受的疼痛。②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③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選擇本院自制量表進行評估, 量表共有10個項目, 每項為10分, 滿分100分;其中, 滿意:96~100分;較滿意:91~95分;不滿意:≤90分。護理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術后24、48 h疼痛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24、48 h的咀嚼痛、自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88.8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1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拔牙后的疼痛是影響治療效果的主要原因, 導致拔牙疼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2-4]:①傷口創傷較大, 對骨與牙肉有不同程度的損傷;②傷口周圍軟組織的感染;③傷口內部的感染;④拔牙后食物殘渣的嵌塞;⑤拔牙窩有牙碎片、牙結石以及骨碎片的殘留等。找到引發疼痛的原因, 及時給予相應的處理, 即能夠對疼痛情況進行改善。還需要引起醫護人員注意的是焦慮等不良情緒引發的疼痛, 也會對拔牙手術的效果產生影響。可以選擇預防感染、減少創傷、炎癥控制等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干預。對于焦慮等因素所導致的疼痛, 需要醫護人員對其進行心理疏導, 及時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糾正。
IMB引導預見性護理主要包括信息、動機與行為技巧三個基本因素。護理人員通過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及其家屬掌握拔牙手術的基礎知識與相關注意事項[5]。動機主要包括個人動機與社會動機, 是IMB引導預見性護理模式的第二關鍵因素, 指的是患者感受到來自家人與醫護人員的支持程度, 患者家屬與醫護人員給予其心理支持, 幫助其相信能夠堅持拔牙;個人動機是指患者通過了解拔牙術的效果與重要性, 讓其相信拔牙的療效;行為技巧能有效將信息與動機相互結合在醫護人員的引導下轉變為患者自己的健康行為, 針對患者術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風險提前進行防控。IMB引導預見性護理結合護理相關流程與醫護人員的經驗對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全面的預估, 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前瞻性預防, 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相關研究指出, IMB引導預見性護理在針對拔牙手術治療后的疼痛與并發癥預防中可取得理想效果[6, 7]。IMB引導預見性護理在臨床實踐中可為老年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護理服務, 還能夠提高患者與家屬的依從性。預防是IMB引導預見性護理的重點, 通過拔牙治療對患者的基礎疾病進行處理的同時, 對術后導致并發癥發生的相關因素進行防控, 不僅能夠有效控制并發癥發生率, 還能提高患者與家屬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
綜上所述, IMB引導預見性護理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改善并發癥發生情況。
參考文獻
[1] 萬愛玲, 劉冬香, 陳華永. 可預見性評估對老年住院患者危重病的構建評價分析.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18, 37(4):1726-1732.
[2] Fujii-Abe K, Umino M, Kawahara H, et al. New method for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using a combination of noxious and non-noxious stimuli after impacted wisdom tooth extraction. J Oral Sci, 2019, 61(2):364-369.
[3] 楊萍, 馬若云, 黃燕燕, 等. 種植牙治療患者的心理護理.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8, 35(15):55-56.
[4] 薄芳, 顧蔚, 凌曉婉, 等. 重度牙周炎患者拔牙同期植入顴種植體的圍術期護理. 上海口腔醫學, 2018, 27(1):106-109.
[5] 鄭慧寧, 劉帥旗. 心理護理在口腔種植術中臨床效果的評價. 現代預防醫學, 2018, 39(12):3043, 3047.
[6] 劉文書, 徐亞娟, 明智慧. 256例老年患者拔牙安全性的臨床分析.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 30(18):2688.
[7] Canellas JVDS, Medeiros PJD, Figueredo CMDS, et al. Which is the best choice after tooth extraction, 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 or delayed placement with 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Craniomaxillofac Surg, 2019, 47(11):1793-1802.
[收稿日期:20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