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柯達伊男聲合唱》作品集為研究對象,從柯達伊男聲合唱創作分期方面對柯達伊男聲合唱作品進行分析。通過對男聲合唱創作時間的整理,結合柯達伊音樂創作階段的劃分,對其男聲合唱進行分期研究,這樣既能夠總結出某一時期的創作特點,又能客觀地了解到不同時期男聲合唱創作手法的發展變化。
【關鍵詞】創作分期;背景簡介;特點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4-0015-02
【本文著錄格式】曹艷.柯達伊男聲合唱創作分期研究[J].北方音樂,2020,02(04):15-16.
柯達伊的合唱作品主要集中在童聲、女聲及混聲合唱上,男聲合唱相對較少。本文以《柯達伊男聲合唱》作品集為研究對象,該作品集由布達佩斯Editio Musica于1972年獲得版權,共收錄柯達伊24首男聲合唱作品。本文針對這套作品集,結合“貝拉·巴托克男聲合唱團”的音頻資料,對柯達伊男聲合唱進行分析研究。這套作品集收錄了從1913-1963年的男聲合唱作品,時間橫跨半個世紀。由于柯達伊不同階段的創作思想有變化,本文基于其整體創作思想,在與匈牙利柯達伊研究專家Mihály Ittzés博士的探討下,對其男聲合唱進行分期研究。
柯達伊男聲合唱創作主要集中在20世紀30—40年代。本文根據柯達伊24首男聲合唱的創作特點,結合其音樂創作分期、男聲合唱創作階段的時間間隔,以及歷史背景、政治環境、社會情況的轉變對作曲家的影響,簡要分為三個時期①,即早期合唱、中期合唱、晚期合唱。
一、早期合唱(1913—1917)
(一)簡介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匈牙利卷入戰爭,四年的戰爭給匈牙利人民帶來巨大苦難。1918年11月,一戰結束,匈牙利卡羅利政府正式宣布匈牙利資產階級共和國成立,至此,統治匈牙利多年的哈布斯堡王朝被廢除。
柯達伊早期男聲合唱以《飲酒歌》(1913年)和《酒館之歌》(1917年)為代表,這兩首飲酒歌恰巧是在一戰前后創作完成。根據《飲酒歌》的歌詞及旋律,我們能清晰地感受歌曲的苦澀,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匈牙利無產階級在哈布斯堡王朝及匈牙利統治階級的雙重壓迫下艱難生存,酒中的苦澀也深刻反映出生活的艱辛。1917年11月7日,俄國蘇維埃政權正式建立,大大鼓舞了奧匈帝國人民的解放斗爭。《酒館之歌》的創作充滿了希望,更加具有藝術均衡性。
(二)特點
柯達伊早期男聲合唱的特點如下:(1)素材均為民俗題材,更加真切地反映人民生活。(2)調式方面采用中古調式結合大小調交替和聲。(3)這兩部作品都給予獨唱聲部一定空間,比較重視合唱中獨唱的表現力。(4)聲部安排上大篇幅的四部和聲并運用了五個聲部(在24首作品中以三聲部為主,偶有四部,而這兩首作品是眾多作品中少見的運用五個聲部的作品),這是情緒表達的需要,由此可見,在其創作早期,作曲家對聲部豐富性的要求。(5)兩部作品均以大篇幅的持續音作為背景烘托。1919年3月,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宣布成立,全國各地掀起改革熱潮,柯達伊為“音樂指導委員會”的三成員之一。然而,1919年8月,無產階級政權被扼殺,反革命勢力重新建立。9月,柯達伊被辭去音樂學院副院長的職務,允許繼續任教,兩年后才恢復工作。國家形勢激變、自身遭受非難后,是作曲家創作生涯的空檔期(1921-1922年),這一時期給了他更多的思考時間,為柯達伊的音樂創作迎來新突破。1917—1934年間,柯達伊的創作主要集中在戲劇、管弦樂方面,音樂教育方面傾向于童聲、女聲合唱創作,并為學校寫作了大量視唱作品。作曲家重拾男聲合唱是處于納粹肆虐之時,學校教育難以實施,肩負社會責任,柯達伊選擇用男聲合唱的形式去激勵人們戰勝苦難、尋求希望。
二、中期合唱(1934—1948)
(一)簡介
中期階段包含整個二戰及戰前、戰后時期。由于匈牙利不滿一戰中協約國的苛刻合約,作為修約派國家中較為積極的國家,它一直期待著領土擴張。德國的軍備擴張需要匈牙利石油、糧食的支持,匈牙利也需要德國幫他們爭取領海權。二戰中,匈牙利為德國的供給導致國內內需空缺、對蘇作戰失利以及后期被德軍占領等,這些都帶給匈牙利人民莫大的苦痛。歷史、政治、社會情況的轉變促使柯達伊寫作男聲合唱。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市民和工人的男聲合唱運用德國藝術歌曲“里德”進行訓練,一直被寄養在外國合唱風格中,停留在流行歌曲文化的水平。柯達伊通過對世紀之交發現的農民音樂的研究,在精神上和常規曲目上重建了那些男聲合唱團,使他們植根于民歌傳統的新的匈牙利風格和最高品質的歐洲合唱文學的基礎上。另一點,作曲家被最莊嚴的思想和詩歌性質的文字所激勵,找到了音樂表情中最適合男聲合唱的表現形式。②
(二)特點
中期合唱是柯達伊男聲合唱中最具表現力的部分,包含18首作品。這些作品以民歌改編曲和描寫愛國情懷曲目居多。這一時期是作曲家創作方向的新開端,歌唱創作方面由獨唱轉為合唱,在男聲合唱創作方面也體現出于新的創作風格。首先,是作曲家對民族風格作品的傾向。更多地運用匈牙利民族五聲音階或五聲音階與大小調的結合,繼承和發展了民族化。這部分曲目的旋律多以原始民歌(18首中有7首直接從民歌旋律而來)或柯達伊依照匈牙利民歌風格創作的愛國曲目為主;其次,在中期作品中,采用變奏手法的曲目近半數。一方面是因為民歌類題材發展的核心手段是變奏,需要將精煉的主題通過不同手法進行變化再現;另一方面是柯達伊對變奏手法運用純熟。
三、晚期合唱(1955—1963)
(一)簡介
晚期合唱是在“匈牙利事件”前后。這一時期柯達伊共創作四部愛國題材作品,有些是為特定的樂團創作,例如《András Fáys的簽名冊》是為布達佩斯皮亞斯特天主教男校中學而作,因為詩歌的作者Vorosmarty在19世紀早期就讀于這所學校,柯達伊想鼓勵孩子們參加合唱團去唱更多愛國作品。《民族之歌》由匈牙利軍隊男聲合唱團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爆發前的幾周完成首演。
(二)特點
創作晚期的男聲合唱作品特點如下:(1)這四部作品均用中古調式創作(《民族之歌》首尾用五聲調式添加xi音)。(2)均選用愛國題材的內容(這與二戰后匈牙利的經濟政治狀況有關,尤其是1956年“匈牙利事件”的影響)。(3)以八度齊唱開始,用齊唱的手段凝聚民心。(4)調式交替手法多樣化,不僅采用同主音大小調交替,還運用同主音調與平行調的混合交替。(5)現代化技法的運用:同音級上半音對置、運用非三度疊置等。
本文通過對柯達伊男聲合唱不同時期政治、時代背景的梳理,總結出三個時期的創作特點,為后面在調性、和聲方面分析柯達伊男聲合唱打好基礎。
注釋:
①關于柯達伊男聲合唱的創作分期,本文建立在與Mihály Ittzés博士的探討下完成。在與Mihály Ittzés博士的通信中,他提供給筆者一張關于柯達伊男聲合唱作品的清單并予以分期介紹。
②Mihály Ittzés.Complete edition recorded by the Pecs Bartok Male Choir.CHORAL WORKS FOR MALE VOICES(BELA BARTOK MALE CHOIR-PECS)CD冊子,第5頁.
參考文獻
[1]楊立梅.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匈)柯達伊(Z.Kodaly),廖乃雄,興萬生譯.論匈牙利民間音樂[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