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人的嗓音并非是一成不變的。中學生正處于生理上的變聲期。因此,充分了解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掌握變聲期青少年嗓音變化的規(guī)律及科學的訓練方法對于中學音樂教學十分重要。此外,讓中學生們在變聲期學會正確的歌唱方法,還能有效地保護他們的嗓音。
【關鍵詞】青少年;變聲;嗓音訓練 ;嗓音特點;保護
【中圖分類號】J613.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5-0089-02
【本文著錄格式】徐婭韻.淺談青少年變聲期的嗓音訓練及保護[J].北方音樂,2020,03(05):89-90.
一、變聲期青少年的嗓音特點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論是從事藝術嗓音行業(yè)的演員還是自娛自樂層面的普通民眾,在用聲方面都普遍存在“崇高媚強”的心理,盲目崇拜高音或是崇尚強大的聲音,這是導致嗓音受損的重要原因之一。處于變聲期的青少年,尤其要注意嗓音的保護。為此,首先要了解變聲期青少年的生理特點。據(jù)醫(yī)學記載,血液病、咽病、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營養(yǎng)缺乏、代謝紊亂、循環(huán)障礙等因素,都有可能影響發(fā)音器官。其次,要充分了解掌握變聲期青少年嗓音的基本特點,并在對他們的歌唱訓練中注意很好地保護他們的聲音,使其擁有一個健康、明亮的嗓音。
(一)變聲期嗓音與童聲的區(qū)別
青春發(fā)育期的青少年的身體在許多方面有明顯變化,他們的喉結在外形(男生)及發(fā)聲的機能上均發(fā)生較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引起嗓音的明顯變化。這個時期是童聲向成人聲音轉變的時期,生理學上稱之為“變聲期”。童聲是指變聲期以前的聲音,比較稚嫩,頻率比較高。男、女孩嗓音的音色沒有明顯差異。
(二)變聲期男、女生不同的嗓音特點
變聲初期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聲的持久性差,容易疲勞,聲音不太穩(wěn)定,歌唱時感到很費力。
男生的喉結迅速增大,突出。這個時期聲帶呈充血、水腫,聲帶后端閉合不全的狀態(tài),所以聲音也逐漸變得低沉、沙啞、粗糙。女生在這時期所發(fā)生的癥狀雖然沒有男生明顯,往往也感到聲音澀滯。慢慢經(jīng)過一段較長的時間,她們的聲音才逐漸變得豐滿,假聲也逐漸明顯起來。在這個時期應當小心用聲,盡量減少因變聲產(chǎn)生的不利因素。在變聲旺盛期,男生聲音一般要降低6—8度,女生降低1—3度,到變聲期穩(wěn)定以后,男生向上恢復1—2度,女生則可以恢復原調。
二、變聲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變聲期大多是在中學時期,中學生由于生理方面的較大變化,情緒處于極不穩(wěn)定的發(fā)展時期,心理特征不同于兒童,也有別于成人,介于成熟與不成熟之間,許多方面呈現(xiàn)出矛盾交錯的狀態(tài),因此,老師應該特別留心學生的心理特點。
(一)變聲期青少年心理特點的表現(xiàn)
中學生,大部分都喜歡上音樂課,喜歡通過歌唱來抒發(fā)他們的情感。中學生由于好學的心理狀態(tài),各種各樣的歌曲他們都想嘗試。在教學中應該找一些具有一定思想性的、適合他們能力的作品來唱。但是還有一部分同學苦于升學壓力,導致他們覺得上音樂課就是在分散精力、浪費時間,所以表現(xiàn)得很消極,其實這是一種偏見,音樂是一門非常有智慧的學科,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給人以啟迪方法,對其他文化課的學習也是有促進、調節(jié)作用的。
由此,可以知道中學音樂課的歌唱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歌唱教學相對于其他音樂教學更容易被人接受。中學生在心理、生理上都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對于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作為一名中學音樂老師,應該想盡一些辦法來激發(fā)他們對歌唱的興趣。
(二)針對變聲期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組織教學
隨著青少年抽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發(fā)展,中學音樂教育逐漸從感知性學習擴展到概念性學習,中學生在小學階段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了對音樂的理解。在歌唱方面,中學生在繼續(xù)發(fā)展調性和節(jié)奏感的同時,應著重于音樂審美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在演唱方式上,應以合唱為主,注重音質的優(yōu)美和歌唱的表現(xiàn)力。處于變聲期的學生,不宜大聲喊唱,選唱的歌曲音域不要太寬,一般不超過9—12度,而且要多以輕聲演唱為主,這既有利于嗓音保護,又可避免發(fā)出怪音,減少對歌唱的焦慮和恐懼感。
練聲時,老師要把正確、簡單的訓練方法教給學生,比如怎樣用小腹的收縮來控制氣息,怎樣正確地打開口、咽腔,用高位置的聲音概念來歌唱。學生可以演唱一些適合他們嗓音的并且他們喜歡的曲目,這些曲目應該要有思想性、藝術性,過去傳統(tǒng)的、歷史遺留下來優(yōu)秀的作品。比如《送別》(李叔同詞,J.P奧德威曲)、《長城謠》(潘子農(nóng)詞,劉雪庵曲)等。也可以是現(xiàn)代的、通俗的,只要是內容健康的,中學生就可以演唱。在教唱時,教師應降低調號讓學生演唱,這樣降低難度的訓練方法能增強學生的信心,能在保護嗓音的同時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樹立基本的、正確的歌唱審美觀
歌唱作為人聲音響的美,是以文學作品的語言美、音樂作品的旋律美為基本要素構成的。老師要在欣賞過程中,通過通俗、生動的語言來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分析作品的思想性,理解作品的內容,感受歌唱的美。所以,在歌曲的選擇上,應注意思想性,要了解作品的內容,歷史背景,從而讓演唱正確地詮釋情感。在方法上,首先應選擇合適的練聲曲來熱嗓,使其做好演唱前的預備工作。在正式演唱過程中,要學會合理用嗓,即使是遇到一些情緒激昂的歌曲,我們也不應大喊大叫。如軍旅歌曲《一二三四歌》,在演唱時應用熱情激動的情緒來演唱,但變聲期青少年在演唱時,則要適當控制情緒,切勿放聲高聲唱歌。
三、變聲期青少年歌唱訓練中的嗓音保護
(一)變聲期青少年嗓音保護的重要性
變聲期青少年要不要進行嗓音訓練?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課題。但我認為科學、適當、正確的嗓音訓練,對處于變聲期的青少年是很有必要的。聲帶用過頭了會壞,同樣不用也會“生銹”。只要讓變聲期的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發(fā)聲觀念,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來訓練嗓音并與用嗓的衛(wèi)生結合起來,就能夠使廣大青少年在變聲期中的嗓音得到較好的保護。
(二)歌唱訓練中嗓音保護的具體方法
在歌唱教學中需選用適當?shù)穆晿非?。歌曲的音域不能過寬,男生最好不超過9度,女生最好不超過12度;音量和力度也不宜過大;曲調要流暢,切忌“大跳”,以免學生叫喊。練唱時應講究科學的訓練方法,教會學生歌唱時正確使用氣息支持。平時練唱時盡可能用輕聲,切忌為了追求變聲以前嗓音的高度和亮度而大喊大叫。練唱時間不可持續(xù)過長,以防止聲帶疲勞和受到損傷。
根據(jù)變聲期學生增長了的喉頭和聲帶的特點,應適度調整呼吸方法。首先,讓學生從容易的、適中的自然音區(qū)練起,可以先從 “哼鳴”為主,男、女生分組練習,以適應各自聲部特點。女生在變聲后期練聲時,可適當引入假聲,進行混聲訓練,這對于女生今后聲音的發(fā)展將十分有利。在變聲期中嗓音使用時間要比平常更有節(jié)制,在變聲的初期,每次練聲最好不要超過 l0分鐘,如果發(fā)音感到費力,聲音開始變“沙”,需停止練習。如果發(fā)現(xiàn)在變聲期中嗓音有不正常的變高現(xiàn)象,就應當多用“a”音練習,發(fā)“啊”音聲帶是被“拉長”的,多練拉長聲帶的肌肉可促使聲帶伸縮的機能恢復正常。在變聲的中后期,可采用多聽少唱的方法,這樣就可以保證變聲期嗓音的平穩(wěn)過渡,為以后發(fā)音歌唱打下良好的基礎。
針對變聲期青少年的生理特點,可以運用一些有效的練聲曲。
例如:① 1 2? 3 4? 5 4? 3 2? |1 —? —? —? ||
mi? ?yo? ?mi? ?yo? ? ?mi
② 5? 4? 3? 2 | 1 — — — ||
m (哼鳴)
對上例練習有如下要求:
(1)“m”的閉口哼鳴練習要注意氣息的適當連貫均勻,出聲的同時應略收小腹,注意保持前額眉心處的共鳴位置,練唱時可略帶聞花的狀態(tài)。這條練聲對聲音的高位置訓練很有幫助。
(2)由“m”哼鳴的高位置子音帶出各類母音的位置訓練。
③? 3 0? 2 0? 1 0 |3 0? 2 0? 1 0? ||
mi? ?mi? ?mi? ? ? ma? ?ma? ?ma
對上例練習有如下要求:
氣息扎實而有彈性,出聲時,注意小腹收縮要有適當力度。子音的噴口要短促有力,母音要注意保持口咽腔適度打開及位置的統(tǒng)一。
(三)演唱曲目的合理選擇
變聲期的青少年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成長階段,求知欲很強,對音樂的興趣較為濃厚,所以學生們普遍都喜愛唱歌。教師可選擇適合中學生的歌唱曲目的教學來陶冶他們的情趣,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yǎng)。
適應中學生演唱的曲目可以分成不同的階段,如從不同年代發(fā)展過來的民族歌曲和歷史歌曲,它們的旋律、作曲作詞都是相對比較優(yōu)秀的,經(jīng)久不衰,對中學生的歷史、傳統(tǒng)的教育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應該教授學生演唱一些歷史歌曲,比如《長江之歌》《七子之歌》等,讓學生了解歷史的歷程、體會革命的艱辛。適合青少年歌曲,不僅旋律要優(yōu)美,歌詞也要寫實,更加貼近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比如《同一首歌》《我和我的祖國》等。也有一些流行歌曲旋律朗朗上口,歌詞非常的勵志,但不要過早地演唱一些愛情歌曲,比如《我的未來不是夢》《朋友》等也可以提供給青少年。
學校還可以經(jīng)常以班級為單位,舉辦一些合唱比賽。合唱應選擇合適的曲目,如《踏雪尋梅》《南泥灣》,還要選合適的調性,運用適當?shù)姆椒?,在演唱時要注意男、女生聲音的集中從而達到聲部的和諧,俗話說“一只耳朵聽自己的聲音,另一只耳朵要聽別人的聲音”,學會互相配合,隨時調整歌唱習慣。當然,第二課堂還有小組唱,表演唱、重唱等形式,也都需挑選合適的曲目。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能接觸除音樂課外更多、更廣的歌曲和歌唱的基本技能與常識,還能豐富課余生活,提高音樂修養(yǎng)和文明素質。
四、結語
音樂教師只有懂得變聲期青少年嗓音變化特點,才能在教學中采取正確的教學措施和手段,對青少年嗓音作正確、合理、有效地訓練,并在訓練注意對他們嗓音有效、適當?shù)谋Wo,在他們成長和學習過程中,增長歌唱的興趣與審美的知識,為他們今后的音樂生活及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