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小提琴演奏來講,運弓技術的有效運用,不僅可以將演奏者的整體水平充分展示出來,也能夠實現對音色關鍵因素的準確把握。所以,要想促進小提琴演奏水平的顯著提升,就必須要重視、優化小提琴運動技巧的準確、靈活掌握。本文就針對小提琴演奏的運弓技術應用做出了深入探究,希望能夠為之后小提琴演奏人才的培養提供有力參考。
【關鍵詞】小提琴演奏;運弓技術;應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J622.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3-0065-02
【本文著錄格式】于巖.小提琴演奏的運弓技術應用分析[J].北方音樂,2020,02(03):65-66.
前言
一直以來,小提琴都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個樂器,在諸多樂器中占據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實際演奏中,運功技巧的熟練掌握是極為重要的,只有在此基礎上,演奏者才能夠為觀眾呈現出更優美、悅耳的音樂,才能夠真正做到陶冶人們的思想情操。不論是哪種運弓技術的熟練掌握,都能夠給小提琴演奏質量的提升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弓和弦的接觸點,以及運弓速度等都有需要深入研究分析。
一、運弓技術在小提琴演奏中的應用意義
對于小提琴演奏來講,各類運弓技術的掌握是否準確、靈活,會直接影響到最終呈現出的音色。若相關技術掌握的不夠規范,極易給最終的演奏效果帶來不利影響,甚至還會毀掉一部經典、優秀的作品。各類運弓技巧的引用若非常準確且靈活,則可以做出更具特色的演奏,為觀眾再現經典,給人帶來的感受和體會也一定是顯著、鮮明的。所以,要想更好地進行小提琴演奏,各類運弓技術的熟練、靈活掌握是至關重要的[1]。
二、小提琴演奏中運弓技術的具體應用
連弓。這一技術主要指的是在同一個小節線中,引用連接線來連接起兩個或是兩個以上的音,然后用一弓來完成演奏。在幾個音的演奏順利完成之后,很多演奏者都需要右手換弦,以及左手換弓的情況。連弓這一技術則強調演奏者在運弓過程中要努力擺脫一切干擾因素,適當放慢運功速度、壓力。右手也要保持謹慎狀態,最大限度地避免為了掩蓋由左手換音而產生的滑音,進而導致連弓的連貫性被打破[2]。因為具體進行連弓時引用的弦不是一根,所以極易導引發右手換弦等比較典型的問題。如,換弦后音節的出現相對較晚,或者是抬手前音樂太早出現等。
跳弓。這一技術通常都會將彈挑度視為重點部分,而弓的彈跳要基于對弓桿彈性的綜合分析來考慮,弦與弓的接觸點應通過中弓來給予清晰的呈現,左手一定要做好節奏上的有效控制,相關協調運動則要交由手腕、下臂來負責,在起奏的第一個音上進行弓子的合理安置。
分弓。若不對弓的壓力做出及時調整,音量就會出現變化,但運弓一直保持平穩狀態,那么音節的連貫性也會相對流暢,運弓的長度不應局限在半弓。對于分弓奏法來講,需要著重考慮的是,每次換弓都要處于平穩狀態,為發音扎實、節奏連續且分明提供更有力保障。出于不同因素的考慮,分弓法還可以劃分成不同的部分,其中的大分弓,在具體持弓時,手指一定要深,不論是手腕還是肩部的組織上都要結合具體情況做好相應的協調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夠為運弓的平穩性提供有力保障。上半弓的運弓位置通常都是與手指距離最遠的,所以控制弓子的難度也更大,上弓過程中,手腕要帶動小臂,然后帶領弓子回到中間的部分,以此來為琴與弓尖垂直保持提供有力保障。在換弦過程中,幅度一定要小,且要放松手臂,對運弓平面做出適當調整。作為應用較為廣泛的運弓手段,中弓在運弓能力方面的控制還有待提升。這一運弓技術一般都是基于肘關節帶動手腕,手指要負責對弓的力度、方向做出合理控制,也只有這樣才可以自然流暢地使弓發音[3]。
頓弓、斷弓與拋弓。對于頓弓來講,強調弓子要緊緊地貼近琴弦,在基于此來進行演奏時,每個音符的呈現之間都要體現出適當的停頓,著重突顯的是弓子對琴弦的力度要始終保持均勻,然后通過與弓子的協調配合,在琴弦上呈現出更富有彈性的運動,發出顆粒性較強的聲音;對于斷弓來講,一般可以劃分成分斷弓、連斷弓。這一技術具有顯著的敲擊性,音階之間一定要簡短,且不論是那個音,開頭都要呈現出顯著的重音;拋弓對弓桿通常都有著較高要求,還要聯系彈奏中的不同需求,對拋弓速度做出合理調整,這一調整不僅要基于弓子彈跳的高度來進行,還要綜合考慮弓的各個部位[4]。總之,各類運弓技術的靈活掌握和運用,不論是對小提琴的整體演奏效果,還是對演奏者演奏能力的鍛煉、提升都具有重要意義,在今后的學習、鍛煉中要給予足夠重視與深入分析。
三、小提琴演奏有效掌握運弓技術的方式
首先,在實際運弓中,全身要放松,不要一直局限于同一個姿勢,要適當提升身體靈活度,尤其是右側肩膀,不能一直處于聳肩或是端肩的狀態,要盡可能地做到自然下沉。在實際運弓過程中,要適當弓桿適當的向琴頭方向偏移一點,從肩膀位置到手腕位置的力度做到合理把握,盡可能的做到自然,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5]。在實際演奏中,手腕要保持在更合理的伸縮范圍之內,避免陷入到過于緊張的狀態,也不能太過松弛。
其次,要實現對運弓速度的合理把握。簡單來講,運弓速度就是琴弓在運行時的速度,勻速運行是最佳速度,在具體變換時,可以做到勻加速、勻減速。在此過程中著重強調的是,在小提琴拉奏時,速度的平穩性要給予有力保障。始終保持均勻的琴弓運行速度,琴弦切換過程中,要避免出現突然換弓的情況,要保持輕緩、柔順,這樣既可以避免聲音呈現過于突兀或是生硬,也能夠為優美的音色提供有力保障,盡可能取得理想演奏效果。所以,對于琴弓的運行速度的把握應給予足夠重視,更自然的銜接琴弓、琴弦,以此來促進演奏水平的不斷提升。
最后,正確找到琴弓與琴弦之間的接觸點。在實際演奏過程中,剛開始運弓發音時,琴弓拉出來的聲音應給努力給聽眾帶來優雅寧靜的感受。對一些剛剛接觸小提琴的學員來講,要想呈現出更優美的音色,要做出的努力、練習是非常多的。在運弓練習過程中,琴弓接觸到琴弦一般都會呈現出清脆、飽滿的聲音,若拉出的聲音非常刺耳,那往往都是因為琴弓、琴弦的聲音太過緊靠而導致的。所以,在小提琴演奏過程中,一定要實現對琴弓與琴弦之間接觸點的準確把握,從而為優美 音色的呈現提供更有力保障。為了將運弓技術的優勢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在靈活引用這些技術演奏小提琴并呈現出更打動人的效果,演奏者還要與作曲家在思想情感上產生共鳴,真正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融入其中,真正實現自身理解與表演技能的有機整合,只有這樣才能夠將作曲家的藝術情懷,通過豐富的技巧呈現出來。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高速發展帶動下,傳統的音樂表現形式、范圍也逐漸呈現出了諸多弊端和不足,演奏者都希望可以通過一系列新技術的探索、嘗試來營造出更新穎的音樂效果。再加上各類音樂思潮的產生,人們的音樂審美趣味也隨之發生了諸多變化,不僅豐富了音樂表現形式,也為小提琴藝術拓展出了更理想的發展空間。因此,為了促進小提琴藝術感染力的顯著提升,應充分重視、完善小提琴運弓研究與訓練。
參考文獻
[1]梁杰.如何練習小提琴的運弓技術[D].天津音樂學院,2019.
[2]陳忠慧.談18世紀小提琴運弓技術[J].戲劇之家,2018 (18):84.
[3]權姝旗.小提琴演奏的運弓技術探析[J].黃河之聲, 2016(3):92-93.
[4]焦惠娟.試析小提琴演奏中的運弓技巧[J].大眾文藝, 2015(21):150.
[5]詹呈智. 論小提琴演奏中的運弓技術[D].上海音樂學院,2008.
作者簡介:于巖,女,漢族,遼寧營口人,三級演奏員,研究方向: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