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霞


【摘要】 目的 探討康復護理對肺癌術后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70例肺癌患者, 根據護理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3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深吸氣量(IC)]、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術后, 實驗組VC、FVC、MVV、IC分別為(2.42±0.24)、(2.58±0.36)、(75.43±14.28)、(2.83±0.51)L, 均高于對照組的(1.26±0.18)、(2.05±0.24)、(52.54±11.17)、(2.24±0.45)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軀體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分別為(76.24±11.42)、(78.44±9.57)、(73.42±9.57)、(62.54±10.31)、(77.48±11.62)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70.37±10.35)、(71.72±8.54)、(65.48±8.26)、(53.46±10.13)、(70.34±10.27)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肺癌術后患者采取康復護理, 可有效改善術后肺功能、提高術后生活質量, 值得推廣。
【關鍵詞】 康復護理;肺癌;肺功能;生活質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8.082
肺癌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 有著極高的病死率。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1]。近年來, 受到環境惡化的影響, 我國肺癌的發病率不斷升高, 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手術是臨床治療肺癌的主要手段, 近年來, 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對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 在肺癌治療方面, 除了要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延長患者的生存周期外, 還要應用科學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為探討康復護理對肺癌術后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本研究對70例肺癌患者實施分組實驗。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肺癌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臨床檢查確診, 符合手術指征, 接受手術治療, 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肝腎功能異常、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精神疾病、配合性差、臨床資料不全患者。所有患者根據護理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35例。對照組男21例, 女14例;年齡46~75歲, 平均年齡(56.27±6.25)歲;腫瘤直徑1.5~8.6 cm, 平均腫瘤直徑(4.3±1.5)cm;TNM分期:Ⅰ期15例, Ⅱ期20例;腺癌16例, 鱗癌14例, 腺鱗癌5例。實驗組男22例, 女13例;年齡45~78歲, 平均年齡(56.13±7.55)歲;腫瘤直徑1.3~8.9 cm, 平均腫瘤直徑(4.5±1.5)cm;TNM分期:Ⅰ期16例, Ⅱ期19例;腺癌17例, 鱗癌14例, 腺鱗癌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者的術后用藥治療方案為:口服復方班蝥膠囊, 3粒/次, 2次/d;口服百令膠囊, 2粒/次,?3次/d。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康復護理, 具體如下。
1. 2. 1 常規護理 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不良心理、負面情緒可能會導致病情加劇, 使患者自行調節自身情緒, 保持心態穩定。②健康宣教。向患者講解肺癌的病因病機、手術治療方法、術后常見并發癥及其預防措施、康復護理知識及其必要性等, 提高患者對疾病、治療及護理的認知, 使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③營養支持。肺癌患者術后機體抵抗力較差, 應加強營養支持, 以提高身體素質、促進術后恢復。對患者的營養狀況進行評估, 給予個性化的營養輔助治療。④術后并發癥預防。術后患者麻醉未清醒時, 使患者頭偏向一側, 將口腔、鼻腔中的分泌物清理干凈, 以避免誤吸, 預防吸入性肺炎;患者血壓平穩后, 使患者取半臥位, 給予胸腔積液引流, 減輕傷口疼痛, 改善呼吸功能及循環功能;術后1~2 d, 指導患者正確咳嗽、有效排痰, 指導患者深呼吸訓練, 以預防肺不張、肺部感染。
1. 2. 2 康復訓練 ①呼吸操訓練。臥式呼吸操訓練, 即患者在病床上平臥, 雙手緊握, 肘關節緩慢屈伸, 屈曲肘關節時進行吸氣, 伸直肘關節的時候進行呼氣, 肘關節屈伸8次;立式呼吸操訓練, 即患者采取站立狀態, 雙手叉腰, 雙腳與肩部同寬, 緩慢進行8次深呼吸。②腹式呼吸訓練。患者采取平臥體位, 雙手置于胸腹間, 雙膝微曲, 用鼻深吸氣、用口慢呼氣, 吸氣時使腹部向上隆起, 呼氣時使腹部逐漸下陷。腹式呼吸鍛煉15 min/次, 2次/d。③縮唇呼吸訓練。將雙唇縮至吹口哨樣后, 用鼻子慢慢吸氣, 吸氣時間≤2 s, 然后用口緩慢呼氣, 呼氣時間≤5 s。縮唇呼吸訓練15 min/次, 2次/d。為實現對呼氣時氣流的有效控制, 可指導患者進行吹蠟燭練習, 也就是將蠟燭點燃后, 放在距離唇部20 cm的位置, 然后讓患者呼氣, 指導患者將呼出的氣流控制在將火焰吹至傾斜、不吹滅的狀態[2]。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VC、FVC、MVV、IC)、生活質量評分。應用生活質量測定量表核心量表(QLQ-C30)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3], 包括軀體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以及社會功能, 評分越高, 生活質量越好。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術后, 實驗組VC、FVC、MVV、IC分別為(2.42±0.24)、(2.58±0.36)、(75.43±14.28)、(2.83±0.51)L, 均高于對照組的(1.26±0.18)、(2.05±0.24)、(52.54±11.17)、(2.24±0.45)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術后, 實驗組軀體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分別為(76.24±11.42)、(78.44±9.57)、(73.42±9.57)、(62.54±10.31)、(77.48±11.62)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70.37±10.35)、(71.72±8.54)、(65.48±8.26)、(53.46±10.13)、(70.34±10.27)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肺癌初期, 臨床癥狀表現并不明顯, 大多數肺癌患者確診時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 臨床治療難度較大, 需采取手術治療方法將腫瘤切除, 若是癌細胞侵犯范圍較為廣泛, 則需實施全肺切除術[4]。但是, 即使是接受手術治療, 肺癌患者仍然存在著較高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病死率, 且其肺功能會受到嚴重影響, 從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基于此原因, 應對肺癌術后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 以有效控制并發癥、延長患者的生存周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肺癌術后患者的常規護理措施包括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營養支持以及并發癥預防等。首先, 通過實施心理護理, 可以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與負面情緒。多研究報道指出, 不良心理在疾病發生、進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若是情志失調可導致肺腑功能受損, 進而誘發疾病, 而疾病又可反作用于情志, 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致身心俱損。給予有效的心理護理, 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與負面情緒, 可以促進疾病轉歸,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其次, 通過實施健康宣教, 向肺癌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治療、護理方面的知識, 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 使患者主動、積極地配合治療與護理, 從而可以確保臨床治療、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為臨床治療、護理效果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再次, 通過給予營養支持, 可以幫助患者補充營養、改善體質、增強機體免疫力, 這對于術后創口的恢復有著積極的影響。最后, 術后并發癥是導致肺癌手術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 預防術后并發癥的出現, 可以避免術后并發癥給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的影響, 有效降低術后病死率。
除常規護理外, 肺癌患者術后還要接受康復護理。康復護理是以“以人為本”理念為核心的現代化護理模式, 其倡導為患者實施系統性、科學的護理措施與針對性功能訓練, 達到改善預后、促進功能恢復的效果[5]。由此可以看出, 康復護理是一種有效的術后護理方案。諸多研究報道指出, 康復護理在肺癌患者的術后護理工作中有著良好的應用效果[1, 6]。肺癌患者術后胸廓、肺的順應性降低, 導致患者無法將肺泡中的氣體有效排出, 即肺功能降低。為改善肺功能、肺部通氣功能, 應采取呼吸康復訓練, 包括呼吸操訓練、腹式呼吸訓練、縮唇呼吸訓練等康復訓練方法, 以增加支氣管內壓、提升呼吸肌張力, 避免支氣管閉塞, 使患者有效呼吸, 進而促進患者的肺功能改善[7, 8]。本研究結果顯示, 術后, 實驗組VC、FVC、MVV、IC分別為(2.42±0.24)、(2.58±0.36)、(75.43±14.28)、(2.83±0.51)L, 均高于對照組的(1.26±0.18)、(2.05±0.24)、(52.54±11.17)、(2.24±0.45)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軀體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分別為(76.24±11.42)、(78.44±9.57)、(73.42±9.57)、(62.54±10.31)、(77.48±11.62)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70.37±10.35)、(71.72±8.54)、(65.48±8.26)、(53.46±10.13)、(70.34±10.27)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 相比較于單純常規護理, 肺癌患者接受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術后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 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肺癌術后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質量,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謝瑩. 醫護一體化快速康復護理對肺癌根治術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9, 6(79):118.
[2] 耿慶艷. 行為訓練聯合快速康復護理對肺癌患者術后呼吸功能的影響. 中國醫藥指南, 2019, 17(27):253.
[3] 陳澤筠, 彭倩, 林飛云. 術后鍛煉與排痰管理因時推送法在肺癌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9, 4(22):14, 19.
[4] 王曉倩, 楊孝蘋. 快速康復護理肺癌患者根治術后圍術期指標的改善效果以及患者HAMD、HAMA評分影響分析. 當代臨床醫刊, 2018, 31(4):3932-3933.
[5] 饒菊芳, 謝琰, 熊漢鵬. 中醫康復護理聯合引導式教育鍛煉對非小細胞肺癌術后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當代醫藥, 2017, 24(29):164-166.
[6] 孫靜. 康復護理干預在提高老年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中的價值分析.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 2017, 15(2):121-123.
[7] 王金蘭, 梁煥蘭, 潘小蘭, 等. 中老年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調查分析及康復護理干預.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09, 28(6):841-843.
[8] 林琳, 戴建娟, 俞明娜. 肺康復訓練護理對肺癌術后化療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基層醫藥, 2019, 26(18):2289-2292.
[收稿日期:2019-12-30]